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提升高校教学过程的经济价值性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时间:2024-07-28

谭晓克(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论提升高校教学过程的经济价值性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谭晓克(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造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在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素质上与社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使高校的教学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建设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性,较好地符合社会提出的人才素质培养要求,已成为高校教育建设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对高校教学各环节、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上的经济价值程度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教学过程;经济价值;人才素质培养

一、提升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济价值性对于高校建设的重要意义

价值即意义,价值关系即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或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意义。人们认识任何一个事物或者从事任何一方的实践活动,价值问题都是现实的出发点。价值大小反映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和作用性的程度。社会价值分为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而其中经济价值反映的是人们对社会活动所具有的经济意义和效果的判定。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体现其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服务的功能的,即高校通过持续不断地生产出社会所需的高等人才产品,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特殊的推动作用,体现自身的经济与社会价值。高校培养的人才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程度越大,就越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其提出的创造价值的要求,其经济价值就会越大,由于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其社会价值也必然越大;反之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则较小。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性通过它的教育价值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和全部内容中,反映高等教育运行和发展所存在的合理性和经济必然性。

教学作为高校培养高等人才的主渠道,它的运行质量状况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是实施人才素质培养的最有效形式。教学作为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知识传授活动,能够有效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品质的发展,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素质。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作为塑造社会所需人才的劳动,是形成和发展人才价值的过程,表现出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相统一的特点,这两种活动都是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劳动的价值都要受到社会的评判和检验。这要求高校教学要在不断适应和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中,通过在人才培养上的教学活动及其效果,实现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并表现出自身的教育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教学作为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与学双向教育活动,它经济价值性就体现于能否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教师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下,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社会所需的人才素质。大学生通过教学培养过程所形成的素质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社会要求,从中既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目的所体现出的经济价值程度,也反映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劳动所呈现出的价值量的大小,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多大的效益性。

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极为严峻。近些年来一个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那就是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素质上与社会对他们提出的素质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大学生因素质问题所导致的就业难问题,对高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提高与改革的要求。如何提高高校教育的经济价值性,使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更好地符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已成为高校教育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高校教学过程的不适应性表现

这些年来高校的教学建设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在人才培养上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也应看到,在学校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上,还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质量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在人才的培养效果、效益上不高。

一是在教学目的上的不适应。随着这些年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其已由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变,在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上已从培养社会高级人才向培养能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一般的知识劳动者转变,同时还担负着为进一步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高等基础素质教育的价值目标。为此要对原有的体现精英教育要求的高校本科教学目的进行大幅度调整。尽管高校已经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在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由于教学目的和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存在较大程度的错位,必然使教学劳动投入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产出关系呈现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状况。

二是在课程体系上的不适应。尽管这些年高校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取得不少的成绩,但由于在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格上的价值定位不准确,使得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表现出价值量不高的特点。如在课程确立上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一些课程与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知识素质上价值联系不紧密,甚至一些课程经济价值性较低,不符合社会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的价值培养要求。在课程体系的结构上也不尽合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课程偏多,而相应的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偏少,与本专业有着较多关联性的其它学科知识教育课程则更少。特别是专业的文理科相互渗透较差,学生的知识视野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综合素质。并且由于课程偏多,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较好地了解和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容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素质。在这样的课程体系架构下,大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所掌握的仅仅是本专业的一些理论基础知识,而缺乏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其去解决相应问题的专业能力。在这样的素质结构基础上是无法形成合乎社会要求、价值含量高的综合人才素质的。

三是在教学内容上的不适应。教学内容的经济价值性不高。表现为内容繁多且存在不少过时陈旧的知识内容,一些知识内容同培养学生形成社会需要的规格人才方面关联度不大,而对社会发展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则显得相对缺少,这使得学生接受的教学知识内容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他们提出的知识素质要求。

四是在教学方法上的不适应。在教学中基本上仍然沿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比如灌输式教学方法等,使教学呈现教育效率低的特点。教师主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却忽视对学生认知能力、认知方法的提高,未能教会、启发他们如何正确地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在考试方法上,教师主要强调对其所教书本知识的回答,判定学生回答的好坏程度则以教师的固定标准答案为准,考核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注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锻炼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素质上,表现出低价值、低效益的特点,因而其在人才素质培养上所体现出的经济价值是较低的。

五是教师素质上的不适应。为使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符合社会的人才价值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劳动有较高的价值量。为此,教师不仅要熟知本专业的知识,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发展方向,还要了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并通晓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还需了解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对成才的要求等。具备上述素质的教师才能使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较好的质量,使教学劳动在对人才的培养上呈现较好的费效比。教师的素质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培养符合社会价值要求的人才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提高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经济价值性的主要对策

高校要根据社会对各种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结合自己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等实际情况,对培养出的学生应具有的质量、规格进行准确定位。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对学校的教学建设提出要求,使学校的教学建设科学化、高效化。

第一,高校要以经济价值性的大小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来检验教学目的的合理性。教学目的符合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人才的素质要求,其表现出的经济价值含量就大,反之则小。教学目的只有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性,才能使其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要求。在科学的教学目的指导下,才能确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规格,并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给予正确的选择。

第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物质利益需要的价值个体,看到他们具有追求自身价值的内在需要,要求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要求教师从满足学生提高个体价值的要求出发来设计教学培养活动,提高科学性和效率,使教学活动过程成为积极激发和引导学生的价值要求并把它转化为学习动力的过程。

第三,教师要根据经济价值性大小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教学过程的价值性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明显地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知识所具有的社会作用意义即在人才培养上所表现的价值量的大小,从培养学生形成一定规格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的取舍,使受教育者既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又能获得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以有利于形成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和品质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第四,教师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成长的价值性角度来科学地确定其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得到统一,并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进行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真正做到理解、巩固、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遵循理论知识本身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

第五,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具有胜任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求的业务水平,还要有与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经济价值观念。当他们有着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有取有舍和重新组合的整理与综合,而不是在教学中简单地去复制知识,能把主要的、精华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培养效果。当教师具有较好的竞争、择优、质量、效率、效益等观念,就会在培养学生人才素质的过程中,对与人才素质形成相关的教育信息和社会信息加以关注,并通过对这些信息正确的进行价值分析判断,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规格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有意识、针对性的去调整教学内容,将那些价值量不大的内容去掉,而将那些有利于学生新的人才素质成长的知识内容综合和补充到教学中来。摈弃那些已不适宜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学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素质成长的质量和效率高的培养活动。

第六,要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互为配合的高效益的素质培养活动。

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经济价值观。正确的经济价值观会引导学生注意去接收与自身素质成长相关的信息,并能从庞杂的诸多信息中提取与自身成长相关的内容,给予较为合乎实际的经济价值判断,从而有利于他们更为科学地设计自己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活动,更为自觉地进行能力素质培养。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得到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学过程就会表现出较高的价值性。

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思维素质的产物。教师为提高教学的素质培养效果,就要把教授知识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联系起来。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同思维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认知培养互相统一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人才的思维方式、思维价值培养要求出发,通过适宜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发展他们进行思维联系、思维综合与思维创新的能力,以及对事物所存在的合理性程度进行分析的思维价值判断能力,全面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以形成符合人才要求的思维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素质状况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维定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素质,按照科学思维方式的要求改造其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思维经济价值判断与取向格式,使教学过程呈现出较高的人才培养效率和效益。

再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经济价值素质。现代教学思维方式是以思维经济价值为基础的。教学是双向的思维经济价值的发展过程。思维经济价值素质作为思维价值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思维认知的经济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反映人们对事物的经济优劣性所进行的思维感知、思维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如系统性的教学思维方式,要求教师从社会同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角度上去看待教学的功能、特点、要求,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以及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全局的角度上,去优化教学结构和调节教学运行。这种思维方式又是以把教学建设和高等教育建设的关系、高等教育建设与社会教育需要发展的关系看作价值关系与经济价值关系作为认知基础的。又如多维化教学思维方式,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横纵比较、全方位观察和交叉思考,以形成从多角度上分析事物本质的思维能力。比较、观察、交叉等思维方式对事物合理和优劣程度的判断,又是以对其经济价值大小程度的分析为主要依据的。

大学生作为有着较好知识素养、思维活跃、感情内涵极为丰富的教学客体,他们对教学及教学内容的经济价值程度的辨别是以自己的思维经济价值素质为基础进行的。思维经济价值不同,思维认知的角度、层次、广度就会有很大差别,认知的结果则会有很大不同。对教学的思维判断不同,接受教育的态度也不同。他们对那些认为有较大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教学及其内容,表现出极大思维兴趣,接受的质量也较高;对那些认为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大的教学内容则不能引起思维兴趣,接受的效果则较差。教师要利用教育主体的有利条件,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思维能力开发、思维价值与经济价值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它们的互相作用,使大学生形成构建在科学知识和正确的效益、效率观基础上的思维经济价值素质,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多维性和创造性思维方式,这对大学生通过教学培养活动形成较好的人才素质会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总之,为使高校的教学活动更好地符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必须使它的各个环节、各个组成内容都表现出较大的经济价值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建设要求,也是高校解决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矛盾的需要。

[1] 杨素琴.教育学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Discuss the Economic Value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College Making Great Important to Students'Quality Training

Tan Xiaoke

Colleges have problems on educational structure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this is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factor which led to employment issues to our graduates and there existed a wide gap from society demanded.So that improve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purpose of college teaching,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teachers'quality,and training models of students,meet the society's requirement turn out to be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ettles urgently.Based on the various aspects of college teaching,the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economic value and propose solutions;this paper will definitely make college teaching become the o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ic value of higher personnel training activities.

teaching process;economic value;personal quality training

G642

A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B127)

谭晓克(1952-),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