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4-07-28

谢彪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法律系,福建福清,350300)

试论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谢彪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法律系,福建福清,350300)

高校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同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制高点。在新的时期,要开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改进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以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认识,增强队伍,创新机制,丰富形式,完善方法,是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高校;党建;精细化;有效途径

***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在高校以育人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起着核心保证作用。因此,在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在我党占领高校思想阵地上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党建工作并没有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而是停留在一般的宣传上。口头上强调多,解决实际问题少。见文件不见活动,见活动不见问题,见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经验型”、“人治型”等粗放型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只有以精心的态度、精确的把握、精致的过程,进行细心的教育、细心的辅导、细心的服务,把高校党建工作做精、做细、做实,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1]才是实现高效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精细化管理是上世纪工业化时代的一个企业管理概念,其根本内容在于强调把管理工作做精、做细。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年来被逐渐引进到高校的党建思政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解决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目前亟待改进的问题。笔者就高校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在增强党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上作了一些探索,以期能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一、提高高校党建精细化的思想认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动权

高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抓好德育工作,当前的重点是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牢牢占据高校意识形态这块高地。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校园文明建设。”[2]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学习和贯彻党中央文件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的重要性。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作为高校党建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巩固政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通过不断更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方法和理念,才能加强和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才能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

现在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16号文件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3]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控制对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党建工作中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借鉴“精细化管理”理念,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坚持用精心态度、做精细管理、出精品业绩,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在党建活动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通过一系列思想启蒙教育激发广大学生党员要求进步的政治热情,让学生党员牢固树立起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自身觉悟。我门还应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日益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党员教育的多样化、复杂性、创造性的特点也越来越突出。传统粗放型、经验型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大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具有创新性,坚持精细化党建管理理念。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不断创新高校党组织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确保把高校党员教育工作做细、做精、做实,进一步提升教育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面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狠抓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学生党员的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学生党建工作,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组织形式、培养教育和管理模式等各方面更加符合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开创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二、增强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党建队伍能力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关系到党建工作基石的夯实、发展和提高,关系到党对高校领导的基础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高校学生党员在青年大学生和大学生党员中是否能真正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否能真正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要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精细化,探索出有效的高校党建工作途径,首先要加强高校党建队伍自身能力的建设,只有不断提升党建队伍自身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才能组织和领导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建设。全体党建工作者首先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贯彻全国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为总纲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在思想和组织上教育引导党建工作者,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不断加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政绩观,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把党建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顾全大局、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集体,把学校政工干部队伍和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

加强党建队伍建设,必须使党建成员具有“党员意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这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党员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利益与意志在每个党员身上的集中体现,其本质是党员在自己一生中对党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与此同行的责任感、使命感。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只有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才能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和义务。

提高党建队伍建设,还需不断提高队伍自身能力建设。特别是学生党员干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建的参与者、推动者、传播者,要搞好党建工作,必须发挥好学生党员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只是使用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还要善于培养学生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在具体能力培养上,主要是培养党员干部的表达能力(口头及书面)、组织领导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增强他们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意识、贡献意识及创新意识。密切党员与同学之间的联系,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组织上下进一步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风气,当表率、做好事、比奉献、求实效、树形象的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提高党建队伍建设,高校还应根据学生扩招规模,实际调研学生党建基础工作者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扩大学生党建队伍,使学生党建工作者与学生党员保持适当的比例。另外,党建队伍相关人员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思维能跟上时代潮流,洞察、了解和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及时获取学生思想的第一手材料。

总之,只有不断强化党建队伍自身的意识,实施精细化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党建队伍自身的能力建设,才能在新的时期不断总结得失,推陈出新,才能有所创新。

三、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思路与机制创新,实行精细化管理

高校作为创造、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阵地,担负着培养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在探索精细化党建工作的探索道路上,我们必须对学生党建的机制创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改进工作思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推动高校党建机制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把“精细化”管理理论导入党建工作,通过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学生工作优势,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机制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校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首先要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我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我党执政的根基。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高校学生支部设置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生支部就是一面旗帜,积极探索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径,让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充分发挥其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通过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全班、全年级、全系、全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在培养方法上,应该注重学生党员培养的长效型,发展党员应做到制度健全,程序规范,手续完备,根据计划“早培养,早教育”,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发展党员。党总支要对支部和学生党员进行考核,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激励和监管,注重党员培养的长效型。最后,应关注毕业班党员教育的继续教育。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该与时俱进,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充分结合,根据学生党员自主创业和缓就业的特殊情况,可以考虑设立临时党支部,创造条件让这些党员继续得到组织的培养和教育。

其次要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搞好班级党支部管理。班级党支部的设置是加强高校党建的有效途径。班级设置党支部实现了高校党建工作思想观念和组织制度的创新,改革了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和创建方式,使学生党建工作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班级设置党支部也加速了高校党建工作管理机制的创新,完善了学生党建工作的网络体系,促进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共同积极参与,有效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管理。班级设置党支部有利于支部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班级设置党支部具有“存在时限性”、“职责明确性”、“支部与班团组织关系特殊性”三个鲜明特征,有利于加强自我教育与管理,特别是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毕业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难点问题,真正实现了“以党建工作为龙头,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以党建促团建”的工作思路。

再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媒的力量,加强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实现精细化管理。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机制,是迎接高校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的需要,也是解决高校党建工作深层次问题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按照系统、适应、开放和效益原则,从总体上构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机制。高校党建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要在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努力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党建工作网站,推出一批导向正确、体现时代特色、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心理要求的主页和栏目。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运用柔性管理模式,激励师生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党建管理上要实行目标管理,在组织设置上,要根据高校变革的方向和要求,灵活设置,做到既有利于开展业务工作,又有利于加强管理。

总之,高校党建工作要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理论,走精细化管理的道路,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需要,从全局上综合把握,方能收到实效,应对时代的挑战。

四、精细化党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成效

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与形式是党建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党员党性观念和思想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课题。[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六项工作,为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党90年来的重要成功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创新高校党建的工作方法,应该从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个方面进行。

在内容创新上,主要是体现组织活动的先进性、内容的时代性、形式的新颖性和方法的可借鉴性,能够指导、启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经验或工作成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为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新时期党组织生活必需注入新的内容,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紧跟蓬勃发展的时代特色,增强支部生活的吸引力和内在质量。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过好党的组织生活,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组织生活的内容单调、枯燥,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组织生活不能抓住中心议题,组织生活的教育功能表现不充分,批评和自我批评没有在实质上取得进展等造成部分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这些现象既有党员本人的素质问题,但党的组织生活未能深入党员的内心深处、内容也不为党员所接受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活动应该根据学习规律和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形式方面实现多样化。首先,要利用校园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学生,积极倡导健康科学的校园精神和人文精神,使之有利于学生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有利于创造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挖掘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为载体的多样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模式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其次,应注重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努力使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组织生活应从单一读报、学习文件、讨论发展党员的形式,逐渐走向课堂、社团、社会实践等方面延伸,形成“多渠道、广覆盖”的组织生活新模式,实现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常态化、系统化,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提高党组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才能真正获得同学的认同和参与的激情。这即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形式和方法,使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化、细化党建方法,采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力量,加强组织与党员个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1]高校要支持和鼓励党支部书记到学校校园网络平台开设博客,针对师生的思想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释疑解惑,在博客中发布工作信息、发表思政工作见解、介绍思政方法、交流思政经验,把支部书记的党建博客建设成为高校党建的网络工作平台,成为立德树人教育的新空间;支持和鼓励支部书记等政工干部充分利用飞信、MSN、QQ(年级或班级QQ群)等现代化手段发布信息,遇到重要考试给学生发信息鼓劲,对一些敏感事件发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等,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正确引导;公布支部书记电子信箱,加强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及时沟通和交流,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

五、完善党建教育内容和方法,探索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这一群体较易接受新鲜事物,在网络发达、文化多元的时代,大学生极易受到外来不良思想的腐蚀,也就容易受非主旋律思想影响,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政治思想较为先进的部分,但是同样面临这一考验。对于高校党建和基层党组织来说,党员入党后再教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学生党员入党后再教育看似只是党组织内部的事情,但是从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和党组织在学生中的感召力来说,学生党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者和党组织在学生们心中的形象,如果党员教育不好,口耳相传甚至是网络相传等不良“连锁反应”,从而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乃至整个学生日常教育工作因缺乏权威性而陷入被动局面。所以,党组织要提高对党员入党后教育的思想认识,不能只顾考核培养,不能发展后“大撒手”、“大放心”,不能将入党后教育工作看作只是党支部一家的任务。

党组织确定了党员的行为规范,从积极分子开始,党支部对积极分子的表现在监督指导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团支部的职能,使入党积极分子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尽快成长。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和工作中为使他们尽早成熟,就必须相信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大胆使用磨练他们,让他们积极发挥作用,在做好班级同学工作方面他们有时能起到教师所起不到的作用。

党员教育应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每年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都要积极引导党员作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在实践中锻炼他们成长,引导他们成才。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通量化党员任务,制定具体的教育办法,努力做到党员教育有计划、执行有规范、过程有记录、结果有总结,深化开展党员教育,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探索出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努力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总之,高校是党的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同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制高点。在新的时期,要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改进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只有在精细化理念的指导下,遵循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转变高校传统党建的思路和途径,从提高认识,增强队伍,创新机制,丰富内容,完善方法等方面努力探索,才能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高校特色和大学生特点的学生党建工作新路子。

[1] 中共福建省教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通知[A].2010-05-21.

[2] 李咏梅.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

[3] 林书红.如何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J].人民论坛,2010(35).

[4] 国家统计局基层党建研究第二课题组.丰富内容拓宽形式推进党建──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EB/OL].紫光阁网,2010-03-04.

G647

A

谢彪(1982-),男,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政党建、福建地方文化以及闽台关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