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刘寿山中药文献研究历程初探

时间:2024-07-28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74000)李浩 甘镜汝杨涛

刘寿山中药文献研究历程初探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714000)李浩 甘镜汝1杨涛

采取医学史、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刘寿山的中药文献人生进行研究。发现刘寿山拜赵燏黄为师,做龙伯坚秘书,分别形成了他编撰《中药研究文献摘要》的中药条件和文献条件;其《中药研究文献摘要》第一编的完成,奠定了他中药文献研究的学术地位,标志着刘寿山中药文献摘要研究方法已经成熟。因此,依据刘寿山中药文献学术研究主线,将他中药文献人生历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940年前中医药求学入门阶段、1940年到1949年中药学进业夯基阶段、1949年到1963年文献学精业成型阶段、1963年后文献摘要编撰调节成熟阶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药研究文献摘要》第一编的价值及其前后五编体例继承关系。这种依据学术研究划分人生历程并突显学术研究结果的方式,有助于突显刘寿山中药文献研究学术特色,对刘寿山的学术继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赵燏黄中药学龙伯坚文献学刘寿山

20世纪60年代,中医各学科出现一些大型文献摘要检索工具书,如刘寿山的《中药研究文献摘要》、杜雨茂的《伤寒论文献研究摘要》。它们很好地收集、保存了民国以来中医药研究的相关文献成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单纯纸质版文献摘要编撰的社会需求已不甚强烈,但这种文献摘要的方法依然是我们中医学文献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编撰者的文献研究历程进行考察是一种全面研究编撰者文献摘要思想形成及其思想具现为编撰过程、进而编撰成书的有效途径,也给现代中医文献工作者编撰适用于计算机平台的文献摘要提供一定的借鉴。

刘寿山中药文献研究历程

刘寿山(1912年10月-1999年5月31日),江苏省沛县人,祖籍山西洪洞县,卒于陕西渭南,享年87岁。《中药研究文献摘要》是他的学术著作,其成书必不可少的中药学和文献学治学方法在刘寿山中药文献研究历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以此为立足点,结合论述刘寿山生平的相关文章[1-4],将刘寿山中药文献研究历程划分为求学入门、进业夯基、精业成型和调节成熟四个阶段。

1.中医药求学入门阶段:约1940年前

1940年,28岁的刘寿山考入当时的北平医学院。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能考入北平医学院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推测,在刘寿山考入北平医学院之前,应当对中医学有所了解和认识。因此,将1940年前刘寿山的医药生涯纳入求学入门阶段。

2.中药学进业夯基阶段:约1940年到1949年

刘寿山在北平医学院上学不久即因病辍学。在此期间,著名生药学家赵燏黄曾在北平医学院授过课,很可能刘寿山上过赵老师的课并给赵老师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且刘寿山对赵先生也甚为敬佩。这才有1943年前后,刘寿山拜师于赵燏黄先生门下。

赵燏黄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本草、研究中药、考订本草药品名实,有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完整的治学方法。采取古代师带徒方式,刘寿山拜赵先生为师,老大朱晟、老二刘寿山、老三谢海洲,师兄弟三人共同跟随赵老师学习。在此期间,刘寿山同刘毅扬编过三厚本《商用本草》。刘寿山跟随赵燏黄学习约2到3年后,回家乡开设药铺兼行医。

根据刘寿山的著述,他和赵老先生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师徒情谊,他和师兄弟之间也是常有联系,刘寿山对赵燏黄深深的敬佩之情蕴含在《补记赵燏黄轶事》[5]的字里行间。根据后来赵燏黄鼓励刘寿山跟随龙伯坚学习一事来看,刘寿山跟随赵燏黄学习之时,不仅仅学到了赵老师的中药学治学方法,也很可能确立其从事中药相关研究的志向,而这一志向赵老师也是知道的。因此,将刘寿山1940年到1949年间步入中药学殿堂的过程称为进业夯基阶段,意思是刘寿山初步具有了从事中药研究的志向,且掌握了一定的中药学研究方法,其志向的确立应当不晚于1949年。

3.文献学精业成型阶段:约1949年到1963年

1949年,刘寿山37岁。他毛遂自荐,并在赵老先生的帮助下,做了中央卫生实验院文献学家龙伯坚先生的秘书,得到老一辈医药人物赵燏黄、周军声的栽培,并结识了王药雨、朱颜等一些医药界名流。刘寿山能毛遂自荐,说明此时他对自己中药学研究的方向应当较为明确,且他具有毛遂自荐的资本,刘寿山此时应该具有扎实的中药学基础和一定的文献学水平。虽然他心有忐忑,但知道自己学生志向的赵燏黄,鼓励他进一步学习。

作为现代医学家、中医医学史专家的龙伯坚,他的精力集中在《黄帝内经》等经典的文献学研究上。刘寿山任龙伯坚的秘书,应该很好地继承了龙伯坚中药文献的治学方法。如果说刘寿山师事赵燏黄奠定了他中药学基础的话,那么他作为龙伯坚秘书的经历,则奠定了他文献学的基础。刘寿山将这种文献学方法和跟随赵燏黄所学的中药治学方法相结合,就有了《中药研究文献摘要》问世的契机。因此,将刘寿山1949年初跟龙伯坚学习到1963年《中药研究文献摘要》第一编出版时止,称为文献学精业成型阶段,意思是刘寿山掌握了文献学治学方法,且在中药文献研究学术上有了进一步提高。

4.文献摘要编撰调节成熟阶段:1963年后

刘寿山得益于担任龙伯坚秘书的经历,跟随龙伯坚学习文献学治学方法,结识药学界名流,在学习和交往中逐步明确和完善了自己的中药文献学治学方法和治学方向,并将此作为自己人生事业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可能在后来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完成他的学术代表著作。后来由于社会原因他被下放,进入陕西渭南地区中医学校工作直至病故。刘寿山收集整理中药研究文献的工作坚持不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中药研究文献摘要》第一编的编撰,其材料收集、体例确定、文字撰写都由刘寿山独立完成,这些工作是刘寿山中药学与文献学治学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刘寿山自1949年初步确立志向而经19年寒暑形成的学术结晶。在第一编的基础上,后四编的编撰,仅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体例构成的局部上有少许调整,《中药研究文献摘要》第一编的完成,标志着刘寿山中药文献研究的成熟,其后诸编的局部调整,更可以看出刘寿山中药文献学术研究的成熟与应用自如。因此,将1963年《中药研究文献摘要》第一编的出版时间看作刘寿山文献摘要编撰调节成熟阶段的开始。

研究硕果——《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共出版有5编,刘寿山独立完成第一编的编写工作,并主持第二、三、四编的编写,前后共4编,所录文献起于1820年止于1984年,时间跨度164年,涵盖中、日、英、拉丁文等撰写的中药研究文献12,300篇,合计约448万字[4]。《中药研究文献摘要》第一编材料的收集、体例的确定、文字的撰写都由刘寿山独立完成。这一编起于1820止于1961,时间跨度是其余几编时间跨度总和的7倍左右,且历经清末、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几个时期,可以想象其收集文献之艰难,其中药研究文献包括:①启蒙意义生药学研究;②抗战药学;③建国初期中药研究;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文献,其中最早的一篇是1820年法文的关于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奎宁的报告。其体例分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依据中药学社会发展特征,分为十二个方面,附录为便于书籍使用,列了六个方面。这种体例确定之后,其后《中药研究文献摘要》的编撰是继承第一编体例,在局部两三项上进行调整,比如第二编是第一编的续编,第三编体例准第一编,新列免疫一项,还特别注意收编避孕、引产等有关计划生育的报道,以及综合利用方面的资料等。第一编的出版受到国内外药学研究界的好评,更为广大中药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文献检索的方便[6-7]。就第四编的出版,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李约瑟)专门致函刘老先生称:“本书的前几编极有价值……大有裨益于每一位中药学研究者的巨作。”

综上,通过对刘寿山一生中药文献历程的考察,明确了他一生的三个转折点:师从赵燏黄奠定中药学研究基础;任龙伯坚秘书奠定文献学研究基础;《中药研究文献摘要》是刘寿山学术研究的硕果,标志着刘寿山中药文献学研究方法的成熟。因此,将刘寿山中药文献研究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40年前中医药求学入门阶段、1940年到1949年中药学进业夯基阶段、1949年到1963年文献学精业成型阶段、1963年后文献摘要编撰调节成熟阶段。这种依据学术研究条件划分学术研究历程的方式,便于突出刘寿山的学术行履,有助于对其学术进行继承和研究。

[1]刘寿山,陶权,林文超,等.《中药研究文献摘要》一至三编杂识[J].药学通报,1987,2(2):114.

[2]岳风先.简评《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62-1974)》[J].中成药研究,1983,6(1):46-47.

[3]谢海洲.评介《中药研究文献摘要》[J].药学通报,1986,21(12):753-754.

[4]陈新谦.评介《中药研究文献摘要》兼怀刘寿山主编[J].中国药学杂志,1993,28(10):632-634.

[5]刘寿山.补记赵燏黄轶事[J].药学通报,1984,19(6):58.

[6]王世民.思念刘寿山老师[J].山西中医,2002,18(3):47.

[7]王世民.追怀《中药研究文献摘要》主编——刘寿山先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2):9.

R-092

A

1006-4737(2016)01-0053-03

渭南市临渭区党校(陕西,714000)

(2015-11-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