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北京市小学生独立健康教育课程需求研究

时间:2024-07-28

谢立璟, 龙鑫, 张夏男, 张洪伟, 纪颖, 袁作雄, 聂立华

200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指南[1],2007年我国发布大规模中小学校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研究结果[2],至今均已10余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到来,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也呈现诸多新的特点,比如连续用眼、网络成瘾等危害健康行为是影响其健康成长的隐患,而缺乏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养成良好健康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我国从国家战略角度,先后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一系列文件[3-5],均强调要整合各类健康教育资源,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力度。有效的健康教育应以受教育者的需求为依据,近年来国内的小学生健康教育研究多从理论研究、专项干预研究等层面开展,但针对小学生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系统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研发与实践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是研究团队对北京市中高年级小学生开展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的一部分内容,旨在了解小学生对独立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为探索小学生独立健康教育课程研究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现况调查样本量计算公式及2017年课题组在北京市某小学开展的小学生健康教育需求预调查结果,确定所需最小样本量为2 508人[6-7]。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选取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以下简称城区)中的丰台区、朝阳区,城市发展新区(以下简称近郊区)中的房山区、顺义区、昌平区,生态涵养发展区(以下简称远郊区)中的延庆区、平谷区共7个区为被调查区,在被调查区各选取两所小学,一所教学资源相对集中校(简称优势校)、一所教学资源相对薄弱校(简称普通校),共计14所小学为被调查学校。对每所被调查优势校中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所有自然班进行随机抽样,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由于被调查普通校每个年级自然班及每个班学生数一般较少,基本实行普查;最终共计对7个区42个优势校自然班、45个普通校自然班2 749名学生进行整群调查。

1.2 研究方法

于2019年5月7—26日,采用定性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现况调查。采取一对一访谈法对被调查学校相关负责老师进行访谈,了解学校开设健康相关课程的情况。采用自编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北京市小学生常见疾病谱调查等文献[8-10],结合研究团队实际工作经验及预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既往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含人的生长发育与青春期、小学生常见病预防、环境与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心理健康5个维度共计19道判断题),希望学习的独立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及使用的互动授课方式等。每个被调查班的班主任作为调查员,调查方式为匿名限时现场应答。

1.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经过研究团队多次专题会议讨论后确定,后经学校卫生、心理健康、小学教育等相关领域专家论证,根据预调查结果进行修订后最终定稿。现场调查实施多由被调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开展,课题团队成员对调查员进行现场培训及调查现场质控。

1.4 数据录入与分析

调查数据用Epidata 3.0进行双录入,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选择Pearson相关性作为变量距离的测度方法,转换值选取标准化Z得分。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 749份,回收2 749份,回收率100%;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2 515分,有效回收率为91.49%。有效问卷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学校开设健康相关课程情况

14所被调查学校中,5所小学有专题教育课程(含健康内容),且多同时开设有心理健康课程;5所学校开设有心理健康课程;4所学校除体育课涉及健康知识外,无其他健康相关课程,但会不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其中3所是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的普通校。

2.3 小学生不同类别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小学生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为57.24%,不同类别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人的生长发育与青春期(71.54%)、心理健康(65.92%)、环境与健康(65.83%)、小学生常见病预防(47.95%)、安全应急与避险(47.59%)。根据每道知识题得分对5个维度的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得到聚类树状图,在距离为20处进行分割。见图1。

2.4 希望学习的独立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根据国家《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北京市小学生健康危害特点,课程内容被分为五类,按照选择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小学生常见病防治(71.81%,1 806/2 515)、心理健康(66.56%,1 674/2 515)、安全应急与避险(61.55%,1 548/2 515)、人的生长发育与青春期(61.35%,1 543/2 515)、环境与健康(50.74%,1 276/2 51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小学生希望学习的独立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单位:人(占比/%)

2.5 希望使用的独立健康教育课程互动授课方式

六种互动授课方式按照选择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动手操作(65.81%,1 655/2 515)、做游戏(61.51%,1 547/2 515)、看视频(56.30%,1 416/2 515)、小组讨论(52.17%,1 312/2 515)、讲故事(44.37%,1 116/2 515)、演讲(28.91%,727/2 515)。见表3和表4。

表3 不同年级小学生希望使用的互动授课方式情况 单位:人(率/%)

表4 不同性别小学生希望的使用互动授课方式情况 单位:人(率/%)

2.6 独立健康教育课程相关调查

在获得健康知识后是否愿意改变自己的不健康行为选择中,选择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不太愿意、不愿意的比例分别为77.50%(1 949/2 515)、16.74%(421/2 515)、4.49%(113/2 515)、0.60%(15/2 515)、0.68%(17/2 515)。在五年级或六年级开设独立健康教育课程是否有必要的选择中,选择非常有必要、比较有必要、一般、不太有必要、没必要的分别为59.17%(1 488/2 515)、26.40%(664/2 515)、9.46%(238/2 515)、2.19%(55/2 515)、2.78%(70/2 515)。在如果开设独立健康教育课程是否愿意上课的选择中,选择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不太愿意、不愿意的比例分别为65.57%(1 649/2 515)、22.43%(564/2 515)、9.03%(227/2 515)、1.51%(38/2 515)、1.47%(37/2 515)。

3 讨论

3.1 小学生对独立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明显

我国自2001年第8次教育改革以来,健康教育不再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而是整合到体育课、科学课等其他课程中,但由于相关课程老师缺乏医学专业背景,以及我国尚无明确的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以及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设置,导致目前小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诸多结构上的不足[11-12],因此,充分了解我国小学生对独立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是为教育部门修订相关政策、完善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对策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仅57%,与其他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3]。绝大多数小学生表示,愿意通过上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改变自己的不健康行为(这与既往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2]),认为有必要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独立健康教育课程。且被调查学校中,多数学校心理健康以外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体育课或不定期健康讲座传授,特别是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更是如此,说明学校健康教育需要加强,小学生健康素养亟待提高,探索小学独立健康教育课程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3.2 积极探索基于提高健康素养的独立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3.2.1 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可作为已有融合式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补充小学阶段是个人健康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14],且学校教育具有集中性、系统性、权威性的特点,是小学生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和来源。目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开设有独立的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15-17],已经呈现出由基础课程走向核心课程、由学科渗透走向独立学科的课程改革[18-19]。我国应积极探索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已有融合式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补充[20-21]。

3.2.2 小学生常见病防治知识是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本次调查显示,小学生对常见病预防及安全应急与避险知识的正确率最低且相关度很高,与近年来儿童肥胖、近视等常见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频发有一致性,且学生最希望获得的健康知识亦是小学生常见病防治知识,说明此方面应是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

3.2.3 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及性别小学生研发针对性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调查中四年级学生对安全应急与避险知识的需求高于五、六年级,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生对生长发育与青春期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日趋增加,且女生需求高于男生,这与小学生一般于五年级开始陆续进入青春期,身体及心理均发生重大变化,且女生较男生更加敏感有关[22-23]。小学生最喜欢的互动授课方式是动手操作和做游戏(这与相关研究一致[13]),喜欢“小组讨论” “讲故事”的五、六年级学生高于四年级,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们越来越喜欢“看视频”,这与高年级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表达能力增强有关。男女生在不同授课方式上均有差别,这与性别特征有关。说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应是主要教学方法,且需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小学生的需求,研发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3.3 积极发展多元化学校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健康教育模式遵循丰富和渗透原则已在各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得到普遍认可,除开设独立健康教育课程、健康课与其他课程共同开课的形式,很多国家还非常注重与家长、社区、社会组织、政府等社会力量联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4]。未来应充分挖掘各类健康教育资源,开展多元化的学校健康教育,除开设相关健康教育课程外,还应积极探索开展专题科普实践活动,研制专题科普丛书、漫画、微视频,建立科普实验室等多种形式的学校健康教育方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