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州市南沙区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4-07-28

李曦然, 郑媛, 李瑛, 夏苏建, 古雨舟, 何志坚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人们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对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诊疗水平及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不良媒体和错误舆论导向造成了医患关系更趋紧张[2],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处于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网底的基层医务人员面临着收入低、工作任务繁重、业务能力提升慢、医患矛盾突出、晋升空间窄的职业环境,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职业倦怠情况。本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工作倦怠测量工具MBI(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量表[3],采用问卷星形式,调查南沙区内19家基层医疗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状况,为改善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0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南沙区11家区属公立医院和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网络调查。纳入标准:工作满一年,无明显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参考相关文献和根据需要分析维度,编制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婚姻情况、科室、收入情况、家庭负担情况等指标。

1.2.2 职业环境调查问卷包括加班情况、晚夜班频率、医患关系、人际关系、工作环境满意度及压力释放途径[4]等16个指标。

1.2.3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9方面内容和90个问题组成。采用5级评分制,从0~4分分别为没有、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症状越明显。总分≥200分和/或有1个因子≥3判定为有心理卫生问题[5]。

1.2.4 职业倦怠调查职业倦怠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6]。医务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7]。本研究使用国内学者朱伟等[8]修订后的MBI-GS中文修订版测量职业倦怠情况,分为情感衰竭(5题)、工作态度(4题)、成就感(6题,反向计分)3个维度。将各题总分除以15,再乘以20(换算成100标准分)。得分在50分以下为工作状态良好、得分50~<75分为轻度、得分75~100分为中度;100分以上为严重。

1.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利用SPSS分析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是0.848,表明问卷结果可靠稳定。问卷内容效度检验,KMO系数为0.856,Bartlett检验P<0.001,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导出Excel格式,制作成SPSS数据文件,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F检验,对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做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计861名医务人员参加本次调查,收集合格问卷861份,平均年龄(36.61±8.11)岁,平均工作年限(14.36±8.36)年。见表1。

表1 861名基层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2.2 对职业环境的态度

本次调查将近70%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到很大压力和较大压力,近60%的人不能按时下班,超过80%的人担心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超过50%的人不希望子女学医。见表2。

表2 861名基层医务人员对职业环境的态度

2.3 心理卫生状况

症状自评量表结果显示,医务人员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22.18%医务人员出现心理卫生问题,除偏执外,其余因子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由高至低依次为其他卫技人员、护士、医生、后勤与行政人员。见表3、表4。

表3 861名基层医务人员SCL-90量表与全国常模各类指标比较 单位:分

不同类别医务人员SCL-90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其他卫技人员、护士、医生、后勤与行政人员。不同类型医务人员除强迫和恐怖两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个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861名不同类别医务人员SCL-90量表结果比较 单位:分

2.4 职业倦怠情况

MBI-GS问卷结果显示,职业倦怠发生率为42.04%,倦怠发生最高的为护士,不同类别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女性总分和成就感显著高于男性,不同类别医务人员总分和各项指标得分最高为护士,总分和成就感不同类别人员差异明显。见表6。

表5 861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测试结果

表6 861名医务人员MBI-GS各类指标得分情况

2.5 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把性别、年龄等3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工作态度、情绪衰竭、缺乏尊重、工作年限、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是否其他卫技、同事缺乏理解7个指标有正向预测作用,家庭收入和工作环境2个指标有负向预测作用。见表7。

表7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6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职业倦怠为因变量,把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是否加班、工作压力、排解压力方式、SCL-90总分等3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SCL-90总分、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缺乏尊重、遇到压力排解方式、管理者批评过多、家庭收入7个指标有正向预测作用,年龄、其他卫技、文化程度有负向预测作用。见表8。

表8 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特征

基层医务人员承担着繁重工作任务,他们普遍收入不高,医患矛盾突出,工作中缺乏他人尊重与理解。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常常担心发生医疗纠纷,精神处于紧张应激状态下,易产生高于常人的强迫、焦虑、抑郁等情绪。本研究的基层医务人员SCL-90自评量表测量结果中,强迫、焦虑、抑郁等因子得分高于国内普通人群。其他卫技人员(检验、药剂、公卫人员等)总分和大部分因子数据高于其他类型岗位,这与林美琴[9]和冀永娟[2]的调查结果不一致,可能与其他卫技人员属于辅助科室,在收入、晋升机会上较少有关,这部分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值与医学发展的落差,使基层医务人员面临较大工作压力。他们在公众场合下遭受语言或行为暴力,极大地伤害了其自尊心,严重时会出现情绪衰竭,工作成就感降低,从而引发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显示,临床一线的护士、医生、其他卫技(药房、检验、检查人员)等人员更易发生职业倦怠,尤其是与病人频繁接触提供护理服务的护士状况更甚。

3.2 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职业倦怠、工作压力、不被理解与尊重、同事缺乏理解等因素对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要解决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缓解职业倦怠情况,一是要建立职工心理健康评估干预长效机制[10],建立定期心理健康“体检”机制,发现苗头,及时介入,采取谈话或心理咨询等有效干预措施。其次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采取宽容、大度、宽恕的同理心面对患者,以宽容化解矛盾,平息冲突。三是要建立体现劳动价值的分配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努力为职工创造事业发展空间和个人能力提升机会。四是要注重内部文化内涵建设。充分利用共青团、工会、妇工委等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娱活动,使医务人员在欢快的活动中减轻压力、舒缓情绪。五是要加强人文关怀。对出现重大生活事件的职工及时给予关心帮助,使其积极面对困难,调整好心理状态。六是要合理利用法律武器。加强学习医疗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一旦医务人员诊疗活动遇到侵犯行为或违法行为,及时采取合法措施保护自身权益。

要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压力、收入不高、医患矛盾突出、缺乏尊重等一系列因素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职业倦怠,需要通过建立心理健康评估干预长效机制、健全绩效分配机制、注重内部文化内涵建设以及加强人文关怀等综合措施,及时发现心理问题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化解负面情绪,增加抗压能力,同时加强引导医务人员用宽恕的同理心化解医患矛盾,必要时合理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权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