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郑亚南,胡卫才,何苡
(1.方城县人民医院外三科,河南 南阳 473200;2.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胸外科;3.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
肺大疱多发于年轻患者,50%~80%会发生自发性气胸(SP),起病急骤,易反复发作,复发率约15%~20%,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保守治疗难以从根本解除气胸发作,手术是治疗肺大疱合并SP患者的有效方法。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VATS)以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被引入肺大疱治疗中,有研究发现经剑突下入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2]。另有研究显示,前列环素(PGI2)等疼痛介质可较为灵敏地反映手术创伤对疼痛应激的影响[3-4]。本文在既往研究基础上从疼痛介质变化方面探讨经剑突下入路单孔VATS的治疗价值,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6月本院肺大疱合并SP患者62例,接受经胸壁入路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VATS)治疗的30例为常规组,予以经剑突下入路单孔VATS治疗的32例为研究组。研究组男27例,女5例;年龄18~40岁,平均(28.51±5.22)岁;左侧气胸19例,右侧气胸13例;首次气胸12例,复发性气胸20例。常规组男26例,女4例;年龄18~39岁,平均(27.98±4.96)岁;左侧气胸16例,右侧气胸14例;首次气胸13例,复发性气胸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经动脉血气分析、X线及CT、胸膜腔造影等检查确诊为肺大疱合并SP;均为双侧肺大疱(肺尖部或肺下叶)、单侧气胸发作;无肺部手术史,凝血功能无异常,脏器功能正常,有手术治疗指征,行单孔VATS治疗;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双侧弥漫性肺大疱、肺气肿性肺大疱、实质内肺大疱;合并心肺及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合并肺部肿瘤或其他部位器质性病变者;伴有肺结核者;既往有胸膜炎病史或广泛胸膜黏连者;单孔胸VATS操作困难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既往有开胸手术史者。
均予以常规术前禁食禁饮,完成术前CT影像学、血液生化等检查,均使用30°、5mm胸腔镜器械及同型号切割缝合器(胸腔专用),术前30min静滴抗生素,双腔气管插管,七氟烷(H20171047,规格:100%、250mL,AbbVie Limited)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常规进行生命体征、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等监测,开放静脉通路,麻醉成功后进行单孔VATS治疗。
1.3.1 研究组
予以经剑突下入路单孔VATS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头高脚低,使用0.5%布比卡因(国药准字H34020931,规格:5mL∶37.5mg,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于剑突下2cm做切口(纵向,约3cm),于剑突深面向左/右后上方逐层切开皮肤、组织、腹直肌,从膈肌胸骨裂孔进入身体前下纵隔,置入切口保护套,胸腔镜进入胸腔进行探查;依照先患侧、后健侧顺序进行,对患者健侧行单肺通气,术侧肺萎陷,应打开纵隔胸膜,探查有无黏连与肺大疱分布,对有胸膜黏连者先电凝钩分离,然后依据肺大疱设计切缘,确定后使用弯钳提起肺大疱,然后内镜切割缝合器进行肺大疱切除,然后使用干纱布摩擦切缘,以促进胸膜黏连固定,然后根据患者健侧情况选择处理健侧肺大疱,对较小肺大疱以电灼或双重结扎处理;使用膨肺检查的方法确定有无漏气,确定无漏气的情况下经剑突下切口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20号)至肺尖部,逐层缝合切口,然后鼓肺使其完全复张。
1.3.2 常规组
予以经胸壁入路单孔VATS治疗,先侧卧位,上肢前伸固定,腋下垫高,于腋中至腋前线第4肋间做切口(长3~4cm),放置切口保护套,依次进胸,胸腔镜探查情况,明确肺大疱后进行VATS,同研究组,确定无漏气后放置胸管(9.6Fr)至胸顶,并于胸腔内做2个侧孔,完成一侧后改变至对侧卧位,重新消毒铺巾,以同样方法完成对侧手术。
术后送入麻醉苏醒室,麻醉苏醒拔除气管插管,返回病房,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d,鼓励早期活动、咳嗽排痰。拔除胸腔引流管指征:胸腔引流管引流量<300mL/d,无漏气,复查胸片显示肺已复张;出院标准:无发热、气促,无剧烈咳嗽咳痰,已拔除胸管,胸片显示无大量胸腔积液,复查血常规正常。
(1)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长。(2)术后疼痛:比较术后1d、2d、3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 0至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重。(3)疼痛介质:于术前、术后12h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3000r/min离心(半径12cm),取上清液,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前列环素(PGI2)、P物质(SP)、神经肽Y(NPY)水平,试剂盒均来自上海泽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并发症:比较两组切口麻木、慢性疼痛、肋间神经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研究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术后1d、2d、3d研究组VAS评分较常规组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分)
术后12h两组血清PGI2、SP水平均较术前提高,血清NPY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血清PGI2、SP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NPY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疼痛介质比较
研究组切口麻木、慢性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SP多是由肺大疱引起,可能与气道炎症、肺部血流量少、弹性纤维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患者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反而会导致气胸迁延发作[5]。手术可从根本解决气胸发作,VATS已发展为肺大疱或气胸治疗的标准术式,较传统开胸手术切口小、疼痛轻、恢复快,是目前临床较为提倡的术式[6-7]。
单孔VATS根据入路形式可分为经剑突下入路、经胸壁入路,两种入路形式均可达到手术目的,但经胸壁入路单孔VATS易损伤胸壁肋间神经,手术范围较为局限,无法探查另一侧胸腔情况,增加手术时间,遗留并发症。而经剑突下入路单孔VATS从剑突下疏松组织进入人体纵隔,然后由纵隔胸膜通道进入胸腔,避免肋间切割肌肉造成神经损伤,且可探查整体胸腔情况,效果肯定[8-10]。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常规组,且术后1d、2d、3d研究组VAS评分较常规组降低(P<0.05),说明经剑突下入路术式可缩短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长,减轻术后疼痛,主要是经剑突下入路可避免术中离断肋间肌肉,破坏肋间神经,患者组织损伤小,可相应减轻术后疼痛的发生;另外经剑突下入路可避免术中再次进行翻身与消毒铺巾的程序,减少手术时长,清楚探查胸腔,损伤小,促进术后恢复,以缩短住院时长。本文研究组切口麻木、慢性疼痛发生率较常规组降低(P<0.05),说明经剑突下入路可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主要与术中未损伤肋间神经有关。需要注意的是,经剑突下入路术中操作距离远,对术者操作要求高;另外若仅为单侧发生肺大疱,可选择两种术式进行手术。
手术作为有创操作,不可避免损伤机体,引起应激,导致疼痛介质分泌紊乱,加重术后疼痛程度,如PGI2、SP高表达,促进痛觉传导,NPY低表达,而NPY属于保护性疼痛介质,可抑制疼痛感[11-12]。本文结果显示,术后12h研究组血清PGI2、SP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NPY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经剑突下入路单孔VATS可最大限度减轻疼痛,可能是该术式可避免经肋间器械操作而损伤肋间肌肉与神经,不影响肋骨,故而可缓解术后疼痛感。
综上所述,经剑突下入路单孔VATS应用于肺大疱合并SP患者,在缩短患者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减轻术后疼痛、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更有优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