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头痛心悟※

时间:2024-07-28

●梁 坤 吴春丽 王兴臣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现版《中医内科学》将其归属肝胆系病症,并以辨内伤外感和脏腑经络来论治[1]。笔者随导师王兴臣教授学习,发现老师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出发,结合五运六气和《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的理论,灵活辨证,在治疗中屡起沉疴。

1 案一

王某,女,36岁,2015年6月30日初诊。主诉左侧头、面痛反复发作1个月。曾于当地诊所就诊,未能取效,近几日头痛加剧,不耐其扰而烦躁,遂来就诊。追溯病史,头痛起初为早上7~9点发作,伴口苦,近1周晚上10点左右也发作且程度加重,并出现喉中有痰,左侧肢体外侧疼痛,伴腹泻。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太阴寒湿不化的少阳太阴并病。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药用:柴胡30g,桂枝9g,干姜9g,黄芩9g,炙甘草 10g,天花粉 15g,牡蛎 9g。7剂。每日1剂,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滓再煎至500mL,每日3次。

2015年7月8日复诊:自述服药后头痛及肢体疼痛均明显好转,头痛发作次数减少,腹泻症状改善。舌淡,苔白,脉沉,继服上方7剂,每日1剂,方法同前。后随访诸症愈。

按 “天人相应”是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因时制宜是辨证论治原则之一。2015年为乙未年,中运“金运不及”,司天为“太阴湿土”,在泉为“太阳寒水”;患者发病于小满之后,火化少阳,太阴湿土司天。《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言“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胕肿骨痛,阴痹。”齐鲁夏季,气温偏低,且潮湿多雨,该患者出现腹泻,符合《素问·气交变大论》所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夏至时节,火化少阳,木火刑金,肺气不降又增晨起口苦,喉中有痰。

从六经病“欲解时”来看,“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阳为嫩阳,易于郁遏,必在“欲解时”被郁遏的少阳得以升发,有利于少阳病的枢机运转、胆火舒发、三焦通畅,气机升降条畅。太阴乃阴中之至阴,为病则阳不胜阴寒为主,亥、子、丑三个时辰,为阴极阳还之时,有助于消除中寒、恢复脾胃功能。患者头痛在早上7~9点和晚上10点左右加重,正合少阳热郁兼太阴虚寒。“少阳之气,化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病则气逆而火炎,升燎咽喉而上燔头目”[2],少阳经气不利,则病侧肢体外则疼痛。而腹痛腹泻乃太阴虚寒,脾弱不运之象。症、脉相合,属少阳太阴合病,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枢机,温脾散寒而获效。

2 案二

崔某,女性,61岁,2014年5月23日初诊。头胀痛1年,近期加重,且畏光。平素晨起口苦,左侧面、舌麻木。肩臂起红色小疹,无痛痒,大便不成形,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润,脉沉弦。辨证为少阳太阴合病。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药用:柴胡30g,桂枝9g,干姜 9g,黄芩9g,炙甘草6g,白芍9g,党参12g,大枣15g。14剂,水煎服。

二诊:头痛减轻,无口苦,面部麻木明显好转,牙痛,目眵多,舌淡苔白,脉滑,寸脉动。处方:上方去党参,加牡蛎12g,龙胆草6g。7剂,水煎服。

三诊:头部无胀痛,11点左右有不适感,无牙痛,大便成形,面色红润,舌淡苔薄白,脉来和缓。继服上方7剂。后随访头部不适感明显减轻,其余诸症已无。

按 2014年为甲午年,中运“土运太过”,气候特点“雨湿流行”;司天为“少阴君火”,气化运行先天,“热淫所胜”,“火行其政”,湿热显现。患者病程1年,平素晨起口苦乃少阳郁火;近日羞明流泪、目眵为胆火上炎之像;甲午之年五月下旬加重,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少阴君火,再加上主管上半年的司天之气少阴君火正是当令,三火叠加,气候炎热,热极寒来,大雨降温,寒气来复,出现潮湿闷热的气候,致使火气受郁,皮疹、面麻诸证均现;《灵枢·经脉》也有阐述:“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肿,目锐眦痛……”大便稀软不成形,舌淡脉沉为脾寒湿土不运的明证。顾植山认为,按开阖枢的理论,“少阳为枢”,六经传变从少阳传太阴,病在少阳太阴之间时,发挥少阳枢转机能,即可兼治太阴腹满泄泻之证。所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少阳之郁火,兼温太阴之寒而诸症除。

3 讨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在仲景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共有2处记载[3]。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桂枝、干姜、炙甘草辛甘助阳,温补太阴虚寒;栝蒌根、牡蛎清热生津,消散郁结,刘渡舟教授常用此方治疗胆热脾寒证[4]。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与加重的时节、时辰,以五运六气学说与六经“欲解时”的理论结合症脉,可以拓宽我们诊治思路。在临床中我们不能教条地认为某方只能用在固定的某年月,如张从正云:“病不如当年气,看与何年气相同,只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5]故在临床中灵活运用柴胡干姜汤治疗头痛兼有口苦腹泻并存之证,多能取得良好效果。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88.

[2]清·黄元御.黄元御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12.

[3]张长恩.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探究[J].北京中医,2004,8(4):244 -245.

[4]胡希恕.伤寒论通俗讲话[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2.

[5]金·张子和撰.邓铁涛,赖 畴整理.儒门事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