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 王 付
芍药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白芍),或毛果赤芍(川赤芍)和卵叶芍药的根(赤芍)。芍药具有补血敛阴,清热凉血,散瘀通络,和利血脉,缓急止痛,利水气,消痈肿等作用。芍药分白芍和赤芍,白芍偏于补血,赤芍偏于泻热。研究与探索芍药药对既要深入剖析药对功效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又要研究药对用量之间的调配关系,如此才能用活经方药对,才能更好地辨治诸多常见病、多发病与疑难病。于此试将芍药药对功效与用量探讨于次,以抛砖引玉。
配伍关系:芍药补益阴血,滋荣筋脉,缓急止痛;甘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芍药与甘草均具有缓急止痛作用,芍药偏于补血以缓急,甘草偏于益气以缓急。芍药与甘草相用,酸甘化阴,益气补血,滋养筋脉,缓急止痛,消除挛急,以治疗筋脉挛急或疼痛等证。又,芍药益血,甘草益气,芍药与甘草为药对,则气能化血,血能生气,气血互生互化,以治疗气血不足证。常用药对配方有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遂半夏汤、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甘草相用,若是治疗筋脉拘急或疼痛等证,其用量比例通常是1∶1,如芍药甘草汤用芍药与甘草各4两,即各12g;芍药甘草附子汤用芍药与甘草为各3两,即各9g。若是治疗腹痛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3∶1,如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用芍药6两即18g、甘草2两即6g;若是治疗大肠饮结证,其用量关系比例是5∶1,如甘遂半夏汤用芍药5枚、甘草1枚,提示药对重用芍药以缓急涤饮。
临床运用: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肠痉挛,胃痉挛,腓肠肌痉挛(小腿不宁综合征)等。
配伍关系:芍药补血益肝,敛阴柔肝,并能泻肝缓急,和血通痹,固藏肝血;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白术与芍药相用,以使气从血中而生,血得气而化,治疗肝脾气血虚证。常用药对配方有当归芍药散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白术相用,其用量比例关系是4∶1,如当归芍药散用芍药1斤即48g、白术4两即12g,提示药对用量只有重用补血药,才能使气从血中而生。
临床运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
配伍关系:芍药养血补血,敛阴和营;黄芪既能益气而顾护营卫,又能益气而滋荣肌肤,还能益气而荣养脾胃,并能调和内外,通行上下,以治疗气虚不固诸证。芍药与黄芪相用,益气之中以补血,益营之中以使卫,卫固营守,以使气血运行,肌肤润泽,腠理和调,筋脉舒畅,骨节滑利,以治疗肌表、营卫、气血虚弱之麻木不仁及骨节酸楚。又,黄芪既能补益肺脾,又能益气固表;芍药既能益营和卫,又能补益脏腑;相互为用,既能走于肌肤以补益营卫,又能行于脏腑以补益脏腑。常用药对配方有黄芪建中汤、黄芪芍桂苦酒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黄芪汤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黄芪相用,若是治疗脾胃虚弱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4∶1,如黄芪建中汤用芍药6两即18g、黄芪1两半即4.5g,提示重用芍药既缓急止痛,又补血化气,黄芪能使血得气而化生;若是治疗湿热黄汗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3∶5,如黄芪芍桂苦酒汤用芍药3两即9g、黄芪5两即15g,提示重用黄芪以益气固表,假如用芍药量大则易留恋邪气;若是治疗气血虚痹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1,如黄芪桂枝五物汤用芍药3两即9g、黄芪3两即9g,提示只有用量相等才能达到治疗气血两虚证;若是治疗寒湿黄汗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3∶2,如桂枝加黄芪汤用芍药3两即9g、黄芪2两即6g,病以寒湿为主,故重用桂枝以温阳散寒化饮。可见,芍药与黄芪为药对,因其剂量调配关系变化,决定其主治病证也不尽相同,即量变导致主治病证发生变化。
临床运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内分泌失调,末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病毒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肌肉劳损等。
配伍关系:芍药补血敛阴,缓急止痛。《本草经疏》曰芍药“女子以血为主,脾统血,故治女子一切病,胎前产后,无非血分所关,酸寒能凉血补血,故主胎产诸病。”川芎活血行气,调经止痛。芍药与川芎为药对,补血之中以使血得气而运行于经脉之中,并能调畅经脉,养血荣胎,以治疗血虚血滞诸证。常用药对配方有胶艾汤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川芎相用,其用量比例关系是2∶1,如胶艾汤用芍药4两即12g、川芎2两即6g,提示川芎用量应当小于芍药,若川芎用量大于芍药,则会出现行血太过,影响药对正常发挥治疗效果。
临床运用:习惯性流产,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症等。
配伍关系:芍药既能补血,又能收敛阴津;茯苓既能健脾益气,又能渗利水气。芍药与茯苓为药对,既能益气又能补血,重在补血;既能敛阴,又能渗利,重在敛阴。芍药与茯苓相互为用,则渗利而不伤阴血,滋补而不恋邪气。又,治疗气血虚证,非用滋补药则不能达到治疗目的,用之则又有壅滞经气血脉,所以用芍药与茯苓为药对,茯苓既能防芍药滋补壅滞,又能益气以化血,以冀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常用药对配方有当归芍药散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茯苓相用,其用量比例关系是4∶1,如当归芍药散用芍药1斤即48g、茯苓4两即12g,提示重用芍药以补血敛阴,次用茯苓以免芍药滋补太过或壅滞气机。
临床运用:病毒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配伍关系:芍药既能补血敛阴,又能通络破坚,更能缓急止痛。《神农本草经》曰:“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大黄泻实祛瘀,荡涤瘀浊。芍药与大黄相用,泻实之中有补虚,补血之中有泻下,通滞之中有收敛,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以治疗脾气不和,血行不畅,络脉瘀滞。常用药对配方有桂枝加大黄汤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大黄相用,其用量比例关系是3∶1,如桂枝加大黄汤用芍药6两即18g、大黄2两即6g,提示以芍药通络缓急止痛,大黄泻实祛瘀,只有芍药用量大于大黄,才能避免泻实伤正。
临床运用: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胆囊炎,慢性结肠炎等。
配伍关系:芍药益心血,和阴气,除虚热,善于治疗虚热内生。《注解伤寒论》曰:“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热。”黄连清心热,除心烦,善于治疗实热。芍药与黄连相用,既能泻实又能益虚,清心肾虚热,以治疗心肾虚热证。常用药对配方有黄连阿胶汤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黄连相用,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2,如黄连阿胶汤用芍药2两即6g、黄连4两即12g,提示重用黄连以清泻心热,假如用芍药量明显大于黄连,则会影响治疗效果。
临床运用: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8.1 清热止利 配伍关系:芍药寒能泻热,酸能止泻利,苦能利血脉。《医学启源》曰:“止泻利,和血。”黄芩清热燥湿,厚肠止利。芍药与黄芩相用,既能增强清泻胆热,又能增强止利,以治疗少阳胆热下利证。常用药对配方有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黄芩相用,若是治疗胆热下利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2∶3,如黄芩汤或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用芍药2两即6g、黄芩3两即9g,提示重用黄芩以清热止利,次用芍药以缓急止痛。
临床运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急性胆囊炎等。
8.2 益阴清热 配伍关系:芍药补血敛阴,通络消瘀,缓急止痛;黄芩清热凉血,善于清泻血中之瘀热。《珍珠囊》曰:黄芩“除阳有余,凉心去热。”《本草从新》曰:“黄芩,苦入心,寒胜热。”芍药与黄芩相用,既能增强清热凉血作用,又能增强敛阴益血作用,以治疗阴血内虚、邪热内扰或经脉郁热。常用药对配方有黄连阿胶汤、王不留行散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黄芩相用,若是治疗心肾虚热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1,如黄连阿胶汤用芍药与黄芩各2两即各6g,提示药对既育阴又清热的用量比例关系;若是治疗伤科、外科、妇科气血郁瘀证,其用量比例关系为相等,如王不留行散用芍药与黄芩为各2分,提示药对治疗病证必须兼顾益阴血、清郁热。
临床运用: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神经衰弱,心律不齐等。
配伍关系:芍药和营血,通血痹,并缓急止痛。《名医别录》曰芍药“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附子温肾阳,散寒湿,通筋脉,走骨节,和经气,壮阳气,暖宫寒,止疼痛。芍药与附子为药对,附子得芍药制约则温热而不燥化,芍药得附子制约则和营血而不寒滞,从而达到温阳壮阳而不伤阴血,和营益血而不助阴寒,以治疗寒凝阳虚诸证。
又,芍药既能治疗阴血虚弱证,又能治疗水气内盛证,还能治疗病势较急如疼痛等。芍药为何既能补血敛阴,而又能利水气?结合临床运用体会,若是单独用芍药治疗水气病证,不仅没有利水作用,反而还会滋助水气。那么又如何理解芍药具有利水气作用?必须认清芍药利水作用不是直接利水气,而是与温阳药附子等相伍,才能呈现利水气作用,芍药利水是通过引温热药入于阴中而利水。否则,用芍药不仅无益,反有其害。常用药对配方有真武汤、芍药甘草附子汤、附子汤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附子相用,若是治疗阳虚水泛证或阴阳两虚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近2∶1,如真武汤用芍药3两即9g、附子1枚即5g。假如用量比例调配失调,则会出现药对温热燥化而伤阴。若是治疗阳虚寒湿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近1∶1,如附子汤用芍药3两即9g、附子2枚即10g,提示药对只有重用附子,才能起到温阳散寒,通达筋脉之作用。
临床运用:小腿不宁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痛经,闭经,心脏病水肿,肾炎水肿,不明原因性水肿,粘液性水肿。
配伍关系:芍药敛肝柔肝,缓急止痛。《药品化义》曰:“白芍药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因酸走肝,暂用之生肝,肝性欲散恶敛,又取酸以抑肝,故能补复能泻,……悉宜用之调和气血。”枳实行气降气,调理气机。《伤寒内科论》曰:“枳实行气破滞,善解肝气郁滞。”芍药与枳实相用,降泄之中有敛,柔肝之中有行散,调理之中有降泄,药对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以治疗气机郁滞、经气不畅之胸胁脘腹胀满或疼痛。常用药对配方有枳实芍药散、四逆散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枳实相用,其用量比例关系应当为相等,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敛肝与降泄并行,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运用:精神抑郁证,内分泌失调,病毒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
配伍关系:芍药敛阴柔肝,泻肝缓急,和血通痹,固藏肝血;柴胡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升举阳气。芍药与柴胡相用,一疏一敛,疏则治肝气郁滞,敛则护阴气内守,相互为用,则疏肝而不伤阴血,敛肝而不郁滞气机;又,芍药缓急止痛,泻肝利胆;柴胡清胆疏肝,调理气机。芍药与柴胡为药对,既能清胆,又能清肝,更能调理肝胆气机,以治疗肝胆气机郁滞。常用药对配方有四逆散、柴胡桂枝汤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柴胡相用,若是治疗肝气郁滞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1,如四逆散用芍药与柴胡为相等,提示只有用量相等,才能达到疏不耗散、敛不壅滞。若是治疗太阳中风证与少阳胆热证相兼,其用量比例关系是近1∶3如柴胡桂枝汤用芍药1两半即4.5g、柴胡4两即12g,只有如此定量,才能治疗表里兼证。
临床运用: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肋间神经痛,急性乳腺炎,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痛经,月经不调,精神抑郁证等。
配伍关系:芍药既能养血和血,又能入络破血行瘀,入胞宫既能行胞中瘀血,又能生化新血,更能通利月水。《名医别录》曰:“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桃仁活血破血,善于逐瘀。芍药与桃仁相用,逐瘀不伤阴血,养血而不留瘀,相互为用,以治疗胞中血虚血瘀证。常用药对配方有桂枝茯苓丸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桃仁相用,其用量比例关系应当为相等,提示药对剂量调配,则决定药对收敛而不留瘀,破血而不伤阴血。
临床运用: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前列腺增生,肝硬化,肝肿大,脾肿大等。
配伍关系:芍药益血和血,并能通血脉,利血痹;知母清热除烦,善于清泻骨节间之郁热。芍药与知母相用,既能益血缓急、解筋脉拘急,又能清筋脉骨节间郁热,从而达到治疗邪热郁于关节或肌肉疼痛诸证。常用药对配方有桂枝芍药知母汤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知母相用,其用量比例关系是3∶4,如桂枝芍药知母汤用芍药3两即9g、知母4两即12g,提示芍药与知母用量为3∶4,则能增强治疗作用。
临床运用: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配伍关系:芍药补血敛阴,通血脉,利血痹;干地黄滋补阴血,填精益髓。芍药与干地黄相用,均有补血作用;芍药既能补阴血,又能通利血脉;而干地黄既能补血,又能填精,相互为用,以治疗阴血虚证。常用药对配方有大黄虫丸、薯蓣丸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干地黄相用,若是治疗阴阳俱虚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3∶5,如薯蓣丸用干地黄10分、芍药6分。若是治疗肝血瘀脉阻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2∶5,如大黄虫丸用干地黄10两即30g、芍药2两即6g,提示应用药对只有根据病变证机而调配剂量,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临床运用:肝肿大,脾肿大,脂肪肝,纤维瘤,肌肉囊肿,肋间神经痛等。
配伍关系:芍药补血敛阴;甘遂攻逐水饮。芍药与甘遂相用,一补一泻,泻则不伤正气,补则不恋邪气。又,芍药与甘遂相用,其治不是针对既有正虚、又有邪实,而是针对水气内结证。因甘遂攻逐水气作用峻猛,往往有损伤正气等弊端,所以用芍药与甘遂为药对,芍药作用非在益正,而在制约甘遂攻逐而不戕伐。常用药对配方有甘遂半夏汤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甘遂相用,其用量比例关系是3∶1,如甘遂半夏汤用芍药5枚约15g、甘遂大者3枚约5g,提示药对剂量调配必须有主次之分,以甘遂攻逐水饮,芍药收敛阴津。
临床运用:慢性结肠炎,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肠炎,结核性骨髓炎等。
配伍关系:芍药滋补阴血,收敛阴津;泽泻利水泻湿,通利小便;芍药滋补收敛虽能治疗阴血虚弱,但用之稍有不当,则会出现收敛太过,引起浊腻壅滞气机。芍药与泽泻为药对,泽泻则能泻利芍药滋补之浊腻,一补一利,利则防壅滞,补则益血虚,相互为用,相互促进,以增强治疗效果。常用药对配方有当归芍药散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泽泻相用,其用量比例关系是2∶1,如当归芍药散用芍药1斤即24g、泽泻半斤即12g,提示治疗肝脾气血虚证,用泽泻只用芍药的1/2量,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若用泽泻剂量大于芍药,则会影响药对发挥正常治疗作用。
临床运用: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肠胃炎,习惯性流产,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等。
配伍关系:芍药与阿胶均具有补血作用,但芍药补血偏于收敛,并有利于阴血内守;而阿胶补血则偏于育阴,并有利于心肾阴血和调交济。二者相互为用,以增强滋补阴血作用。常用药对配方有黄连阿胶汤、胶艾汤、薯蓣丸、温经汤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阿胶相用,若是治疗心肾虚热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2∶3,如黄连阿胶汤用芍药2两即6g、阿胶3两即9g。若是治疗冲任不固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2∶1,如胶艾汤用芍药4两即12g、阿胶2两即6g。若是治疗阴阳俱虚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6∶7,如薯蓣丸用芍药6分、阿胶7分。若是治疗宫寒虚瘀证,其用量比例关系应当为相等,如温经汤用芍药与阿胶为各2两即各6g,提示药对与剂量之间的调配关系,必须与病变证机切切相应。
临床运用:内分泌疾病,精神神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配伍关系:芍药敛阴补血,益肝泻肝;麻子仁滋脾运脾,润燥通便。芍药与麻子仁为药对,芍药既能益肝血,又能泻肝以疏达脾气,以使脾能运化水津;麻子仁既能泻脾运脾,又能生化气阴血以荣肝。药对相互为用,则肝能疏脾,脾能荣肝,以治疗脾约证。常用药对配方有麻子仁丸等。
用量提示:芍药与麻子仁相用,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2,如麻子仁丸用芍药半斤即24g、麻子仁2升即48g,药对用量提示实邪在脾,其治当重点泻脾运脾,但必须兼顾泻肝疏脾。
临床运用: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手术后肠粘连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