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日光温室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4-07-28

赵聚勇 陈忠友 宋铁峰 刘永丽 杨 光 赵 越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2.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夏家堡镇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抚顺 113302)

细菌性流胶病是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发生严重的一种病害,2013—2016 年在辽宁地区大面积暴发,2016年后因辽宁地区冬季降水减少和农户重视,未出现过集中暴发的情况。2020年,辽宁地区降雪量大,遭遇连续阴天,细菌性流胶病又开始在很多棚区集中发生。为指导广大农户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细菌性流胶病,现将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介绍如下。

1 发病症状

细菌性流胶病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症状为植株茎基部呈黄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子叶和真叶边缘出现水浸状凹陷斑并不断向内扩展,严重时茎基部流胶,叶片背面病斑处溢出菌脓,空气干燥时病斑变脆易穿孔。成株期发病,病原菌主要侵染茎和果实,茎秆呈水渍状,流出白色胶状物,发病植株生长缓慢,茎秆发病部位以上部分先萎蔫,最后整株萎蔫;果实受害后,出现水渍状病斑,侵染面扩大后果实变软凹陷,逐渐变成褐色,内部软烂,表皮破裂,伴有恶臭,果实失去商品性,严重的直接毁棚。

2 发生规律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由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引起,病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是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初侵染源,之后借助浇水灌溉、人员走动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该病为典型的由低温高湿引发的病害,长时间阴雨雾霾、棚内光照不足、棚内湿度大,有利于该病病原菌活动,温度超过30 ℃时不易发病。此外,温室中午温度过高,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形成易结露的环境,利于病害蔓延。

3 防控方法

温室黄瓜细菌性流胶病传播速度快,条件适宜可在短期内暴发流行,对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因此,生产上应以预防为主,在病害侵染初期及时防治,尽量减少损失。

3.1 种子消毒

种子带菌是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播种前黄瓜种子和嫁接用的南瓜种子需进行消毒处理。种子消毒方法有温汤浸种、干热灭菌和药剂处理等。(1)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5~60 ℃热水中浸泡15~20 min,其间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25~28 ℃时继续浸种3 h,然后催芽播种。(2)干热灭菌:将种子置于70~75 ℃恒温设备内干热灭菌72 h,待种子降至常温后催芽播种。(3)药剂处理:用0.5%次氯酸钙溶液浸种20 min,用清水将种子洗净后催芽播种。

3.2 加强田间管理

3.2.1 降湿补光

冬季温室黄瓜采用高畦栽培,以利提高地温、降低湿度;定植时少盖土,露出幼苗土坨的上表面,以降低茎秆周围的湿度;地膜上的定植孔要大,以利降湿;采用膜下滴灌方式选晴天上午浇水;作业行铺上切碎的玉米秸秆或稻壳,起到吸湿降湿的作用;湿度大的温室用间断放风方式进行排湿和提温。早晨揭帘后,温室通风排湿10~20 min,然后关闭风口提升棚温,棚温达到35 ℃时再放风排湿,温度降至30 ℃时关闭风口,在保证棚内温度不低于20 ℃的条件下尽量通风排湿。非雨雪天气揭开草帘,充分利用散射光促进黄瓜生长;建议安装植物补光灯,一般每20 m2安装1盏。

3.2.2 打叶除病株

保持温室内清洁,及时摘除病叶和残花,拔除发病植株;将病残体带至温室外深埋,防止病害传播蔓延。成株期喷药前,摘除植株下部老叶,以增强植株下部空间通风透光,不要让叶片盖住畦面,打叶后立即喷药。

3.2.3 农事操作

黄瓜整个生育期需进行多次整枝打杈、摘叶摘瓜、掐卷须、绕蔓等农事操作。为使伤口尽快干燥愈合,避免人为活动引起病害感染和传播,宜选晴天上午进行农事操作。农事操作后应及时喷施杀菌药剂和广谱真菌杀菌剂,以防病菌通过伤口侵染。浇水后2 d内不可进行农事操作,操作后不可立即浇水。

3.3 化学防治

3.3.1 预防

(1)定植前撒施药土: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1 000 g/667 m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g/667 m2加干细土30 kg/667 m2搅拌均匀,将药土撒施在畦面上。(2)定植时灌药水: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灌根,每穴灌200 mL,灌后封土,间隔7~10 d 再灌1 次。(3)定植后喷药:定植后7~10 d,用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800 倍液、33.5%喹啉铜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加氨基酸叶面肥进行叶面喷雾,隔10 d喷1次,共喷4次。

3.3.2 治疗

晴天可喷药或灌根防治,阴天建议用药糊(将溴菌腈或喹啉酮加甲基硫菌灵兑水调成糊状)涂抹或喷粉。推荐以下几种药剂配方用于治疗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建议交替轮换使用):(1)噁霉灵25 mL、溴硝醇15 g 加甲基硫菌灵15 g,兑水15 kg 全株喷施;(2)氯溴异氰脲酸15 g、叶枯唑25 g 加乙蒜素10 mL,兑水15 kg全株喷施,并结合药液灌根;(3)喹啉酮20 g、3%中生菌素20 g 加2%丙烷脒水剂20 mL,兑水15 kg 全株喷施;(4)嘧菌酯10 g、菌毒双克25 mL、嘧啶核苷类抗菌素25 mL 加辛菌胺醋酸盐25 mL,兑水15 kg 全株喷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