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文丨本刊记者杨平
“我的爱好就是帮助农民富起来,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还想要继续奋斗。”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0岁的赵亚夫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登上最高领奖台。
赵亚夫,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他55年如一日,扎根茅山老区、传统农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推广农业“三新”面积250多万亩,惠及16万农户,助农增收300多亿元,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以农富农”的小康之路,践行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一名领导干部的赤子情怀。
作为江苏省农业科技战线的杰出代表,赵亚夫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获得江苏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50位感动江苏人物荣誉称号。2007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十大三农人物”,2010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2015年当选为“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1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这样的一句顺口溜在茅山老区广为流传。他帮助了上百万农民脱贫致富,却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的“三不”原则,从没收过农民一分钱。
扎根茅山革命老区60年,终日坚守田间地头,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先后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50多万亩,给16万农民带来300多亿元直接收益,这就是打心眼里爱“三农”,一辈子只想做一件事——“帮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赵亚夫。
他先后在武进、丹阳、宜兴等地蹲点7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苏南丘陵山区最贫穷、最落后、农民最需要的地方,都有他忙碌的脚步和奋斗的身影。1993年,他当选镇江市人大副主任,可他
割舍不下乡土情怀,提出不驻会请求,坚持到农村去、到基层一线去。2001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本可以颐养天年,但看到茅山老区还尚未脱贫,农民还没真正富裕起来,他不顾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坚持到贫困落后的戴庄村,努力让一个最穷的村实现真正的小康。一直以来,他与农民一样在地里摸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如今的茅山老区,已是田野风光如画,村民安居小康。
起初的戴庄村村民并不相信真的会有人不推销、不收钱,真心实意地带领大家搞科技农业,过上好日子。直到村里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赵亚夫的方式种植的新品种大米、草莓、葡萄等各种农产品开始畅销,直到村里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翻新家里的房子,甚至还盖起了二层楼,大伙儿这才意识到,这位老人是真心实意来帮助大家的,并真能说到做到。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成立后,赵亚夫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头几年,戴庄村600多户农户共种植4000多亩有机水稻、有机果蔬,后来减少到200多户,其他农户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后在周边就业,打零工每天收入也能超过200元。贫困户也一视同仁,入社就能享受合作社的资金、技术、销售、农机作业等服务,再穷的贫困户,即使是弱劳力,也能因种上高效省力的有机水稻而很快脱贫。合作社从销售盈利中提取的公积金,成了全村重要的集体收入。村民大幅增收,村集体经济同步发展,增强了自我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实力。
在扎根基层的过程中,还创造性提出“水田保粮、岗坡致富”的工作思路,带头到乡村一线推广草莓种植,为茅山老区的农业、农村、农民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扎根基层的这些年,赵亚夫先后完成了稻麦栽培新技术、草莓良种引进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15项科研项目,出版了《草莓品种及栽培技术》《无花果栽培新技术》等技术含量高、农民看得懂、听得明、学得会的科普手册,达到100多万字。
有一种精神,叫做“亚夫精神”。
赵亚夫在戴庄村驻点帮扶形成的“戴庄经验”在江苏全省得到推广,当地还以赵亚夫为原型创作拍摄同名电影《赵亚夫》。40年坚守科技兴农的情怀,创造性提出“水田保粮、岗坡致富”的工作思路,发展高效农业。2018年5月,亚夫团队工作室挂牌成立,培育农村科技人才1200名。
“年轻人的任务就是为祖国的建设,要为贫困农民能过上好日子奋斗。”1958年赵亚夫就读宜兴农林学院,开学典礼上,一位领导的发言让赵亚夫牢记了半个多世纪,而后的几十年经历也证明,赵亚夫就是这样做的。
1958年赵亚夫考入宜兴农学院时,立志要让农民吃得饱、过上好日子。1982年他远赴日本学习水稻、草莓等种植,为了“把技术带回祖国,让农民增加收入”,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扎根基层后,赵亚夫把农民的梦当作自己的梦,把茅山老区实现全面小康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1984年,赵亚夫在句容白兔镇解塘村推广试种0.9亩露天草莓,当年收益就超出常规农作物的2倍。1987年,白兔镇露天草莓种植达7000多亩,收入达到了8000多万元,第一批“草莓楼”拔地而起。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赵亚夫自己印制了200余张名片发到农民手中,自己也存了200多个农民种植户大户的电话号码,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
赵亚夫始终铭记一名党员清正廉明、服务百姓的宗旨,爱岗敬业,不计名利,默默奉献,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农业发展事业之中。1999年组织上推荐赵亚夫任江苏省农科院院长,赵亚夫推辞了,因为他舍不得离开农民、离开农村。2001年,当他从市人大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时,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到茅山老区搞“两个率先”试点。他帮助上百万农民脱贫致富,从没收过农民一分钱。不仅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的“三不”原则,每年还要拿出不少钱给农民送礼。
“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退休没能停下来,现在已经80岁的我,仍旧还不想停下来。。”赵亚夫对记者说道。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秉持初心,认真践行***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党的‘三农’政策宣传队、农业科技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带头人”的指示精神,继续前进,努力创造无愧时代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