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平泉打造“1+3”创新模式依靠科技稳步脱贫

时间:2024-07-28

文/戴学东 吕素江 宋占宝

平泉,史上因清康熙帝兴赞“平地涌泉之圣地”而得名。2017 年,平泉市成为河北省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如果说脱贫是一场攻坚战,那么防止返贫便是一场持久战。平泉市依托创新驱动着力打造“1+3”可持续发展的“平泉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平泉特色、依靠科技的稳定脱贫之路。

平泉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2012年初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底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初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考核。

一个曾经多年以国定贫困县为“名片”的县级市,缘何提前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摘帽后,如何实现稳定脱贫、促进乡村振兴?

“平泉市依托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以管理和服务‘两大’体系建设为抓手,以‘绿色’脱贫为落脚点,总结提炼出一系列管理创新和三大科技创新‘1+3’可持续发展‘平泉模式’,为承德争创国家创新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承德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管理模式打造可持续的组织管理创新体系

“平泉自2010年被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凝心聚力,着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管理创新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监督到位、保障有力’的组织管理创新体系。”平泉市主管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市领导说。

强化领导聚合力,机制推动。平泉市实行“双组长”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科技、发改、财政、环保等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实验区建设中的关键、重大问题;组建食用菌产业服务局(中心)、河北(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政府管理服务机构,特别是在机构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单独设置平泉市科学技术局,成为承德市唯一一个独立设置科技部门的县(市),具体负责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等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制定了《平泉市可持续发展工作考核细则》,将可持续发展各项考核指标细化分解到相关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体系,与经济工作指标同下达、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采取“月督导、季调度、半年考核、年终总评”动态督导考核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各项建设任务指标扎实推进。

强化保障激活力,政策驱动。平泉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平泉的决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平泉市招商引资引智优惠政策(试行)》《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扶持资金评审办法》等一系列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企业内生动力,逐步形成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十三五”期间,各级科技部门总体投入政策性资金4219万元,实施科技项目127项。

强化基础增实力,平台促动。平泉市搭建了省级以上“12347”科技创新平台和“1+8”创新创业平台,即建成了省级果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7家,以及省众创空间1家和省级以上“星创天地”8家(国家级2家)。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平泉全市拥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分别是5年前的4倍、10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平泉市域内承德奥斯力特电子有限公司的“一种新型离子刻蚀枪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和平泉市尚泽果业有限公司的“短周期高效益省力化现代抗寒苹果产业”项目,2018~2019连续两年在河北省第六届、第七届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一等奖,实现了承德市历史上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强化合作添智力,人才带动。平泉市着力构建“1357”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即建成集食用菌菌种研发、菌种生产、食用菌栽培、蘑菇文化普及为一体的食用菌科普示范基地1个;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李天来,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金霞,辽宁果树科学研究所教授伊凯分别牵头的蔬菜、食用菌、林果3个产业的专家服务团3个;涵盖5个产业的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个以及以国家级及省级星创天地运营的科技特派团7家;全市选派科技特派员92名,形成了市、乡(镇)、村(社区)三级科技特派员服务网络。平泉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23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促进政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蒋剑春等“高精尖缺”人才218名。

创新科技服务 形成三大科技创新模式

形成“三零四金惠全民”产业精准脱贫的科技扶贫模式。依托科技创新,平泉市探索总结出食用菌产业“三零”、林果产业“四金”、普惠全民的精准脱贫扶贫模式。食用菌产业“三零”(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扶贫模式,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十大产业扶贫范例” 在全国推广;林果产业“一地生四金”(流转土地得租金、园区务工得薪金、扶贫资金入股得股金、村集体资产入股得现金)扶贫模式,入选《2018年中国企业精准扶贫分领域(产业类)案例》;在“四金”的基础上,平泉市尚泽果业进一步摸索总结,形成了“五化”(管理集约化、规模适量化、技术简易化、投资节省化、产出高效化)产业扶贫标准模式,辐射带动承德、张家口、内蒙古、辽宁、新疆、吉林等地发展苹果10万余亩,可使当地贫困户靠抗寒苹果产业人均增收3000元;重点实施的全民素质提升、全民健康、全民致富的“三全工程”,得到国家脱贫攻坚考核组的充分肯定。全市8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7508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4%。

形成“五大产业链条”良性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平泉市培育形成了“食用菌、山杏、玉米、农作物秸秆、工业废弃物”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依托实验区争取的国家科技惠民项目“平泉农村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建立示范基地6个,形成农村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链条3个,实现了产业内小循环。在食用菌产业中,木腐菌的废菌糠可用作草腐菌的生产原料,如香菇、滑子菇的废菌料用于平菇、鸡腿菇的生产原料;工厂化杏鲍菇、金针菇的废菌糠二次利用作为双孢菇、鸡腿菇的生产原料;实现了产业间大循环,利用木屑、玉米秸(芯)、畜禽粪便等农林牧废弃物栽培食用菌,产生的食用菌废弃料又是设施菜、林果的良好有机肥。依托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中国林业科学院蒋剑春“双院士”团队,建立了河北省生物质气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农林剩余物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了杏皮气化发电、产炭、提取木醋液、余热供暖及洗浴用水、炭文化制品的循环经济链,实现了炭电热肥多联产,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年处理农林废弃物15万吨、发电5000万度,同时可生产活性炭1万吨、提取液体肥5万吨、供暖面积200万平方米、日供应热水1000吨、生产炭基肥10万吨。依托“河北省酿酒微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技术攻关加粗延长产业链,闯出了一条典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路径,成为河北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形成“生态建设+特色产业”互促共进的融合发展模式。平泉市创新实施了“围山转、围田转、围水转、围川转、围矿转”的“五围”生态治理模式,大力实施营造经济林、矿山披绿等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9.6%。坚持产业富民与实业强市、实体生产与文化创意、传统文化与品牌营销、一次投入与永续产出有机结合的产业跨界融合发展道路,培育了以食用菌为主,以设施菜、经果林为辅的“一主两辅”产业,构筑了“山顶生态盖帽、山中果树缠腰、平地菌菜唱主调”的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6.8亿袋,产量60万吨,产值62亿元;经果林面积39万亩,产量19万吨,产值5.7亿元;黄瓜种植面积达13.8万亩,年产量130余万吨,产值39亿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