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文/本刊编辑 朱广清
担任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鄱阳县水稻科技特派团团长,同时作为深度贫困村——鄱阳县谢家滩镇晚禾村科技特派员,孙刚已在这个岗位上努力奋斗了4年。这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的副研究员,虽在单位有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参与多项国家研发计划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但整合科技特派团的技术优势,提升作为江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特别是使深度贫困户脱贫致富,真正实现企业和农户增产增收,一直是孙刚带领水稻科技特派团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在孙刚看来,科技特派团手中虽然没有更多的钱也没有更多的粮,但是有技术,而技术既可以变成钱也可以变成粮。由此,针对当地水稻产业亟需的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见的技术难题,即使一个求助电话、一个咨询短信/微信,他们也会全力以赴。
4年来,通过在当地推广实用新型技术,帮助水稻种植农户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科技特派团先后推广水稻超高产新品种、水稻机插秧技术、稻草还田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防早衰技术、机收减损技术、有机替代和地力提升技术等20多项。他们采用集中授课+田间地头指导方式,先后在当地投入各类培训、试验和示范经费26万元、有机肥20吨,提高了农户科学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扶贫扶智,变“输血”为“造血”。
鄱阳县谢家滩镇的种粮大户吴事爱是个种地能手,执着于水稻高产,只要有人说什么肥料、农药好,哪怕是价格高,他都要将其用在水稻上。从种田收益看,虽然付出了辛苦,但是除去成本没有多少盈利,甚至经常亏损。孙刚科技特派团有针对性地提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多项举措——推广早稻直播和晚稻再生技术,科学用肥、用药,结果化肥、农药成本每亩可降低100元左右,人工成本降低400元左右,带动了周边贫困户采用省工的技术,提高收成,尽快脱贫。
江西中大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绿色大米生产的农业企业。科技特派团与该公司对接服务后,2018年该公司已成功入选科技部“星创天地”,成为鄱阳县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和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在鄱阳县水稻绿色生产中发挥集聚创业人才、技术集成示范、创业培育孵化、创业人才培训、科技金融服务和创业政策集成六大作用。
孙刚蹲在田埂上仔细观察水稻直播后发育和出苗情况
孙刚(中)与农技人员和农户交流
近几年水稻科技特派团在鄱阳县先后推广示范的20多项实用技术,效果理想。2019年,在贫困村——鄱阳县谢家滩镇晚禾村开展早稻机直播和晚稻再生技术100亩地示范。通过对直播早稻进行测产,3块地亩产分别为684.2千克、626.7千克和624.7千克,平均亩产为645.2千克。此前的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推广有机替代技术,在鄱阳县乐丰镇茨山村进行了100亩地的示范,其中猪粪有机肥替代30%化肥模式,比对照组增产7.4%;肥料增效剂减施10%化肥模式,比对照组增产4.8%,有效降低了当地化肥用量。
鄱阳县有很多企业每逢生产中需要技术指导时,都会主动联系科技特派团团长孙刚。
种植菊花和开发菊花产品的鄱阳中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生产中出现脱毒苗短缺问题并需要技术指导。科技特派团联系了江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从事菊花研究的相关专家和南昌的脱毒苗种植企业,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且每年都提供脱毒苗5万株,相关专家还与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该企业发展进入正常轨道。
生产有机肥的鄱阳县林旺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联系了科技特派团团长孙刚,很快相关专家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企业解决了技术问题。
鄱阳谷稼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在鄱阳县开展绿色大米生产,主动联系了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团对该企业生产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提供了与之配套的生产方案,并对企业提出了稻米重金属风险警示。该合作社严格按照科技特派团的建议执行,每亩施入50千克石灰提高土壤的pH值,施入1吨有机肥,并结合稻草还田有效地降低了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成功地化解了稻谷重金属超标的风险,当年就为企业减少损失500多万元,种粮农户普遍增收400~500元。
“农民要增收,企业要发展,这是科技特派团与帮扶企业、农户的共同愿望,作为科技特派团成员,我们始终谨记这一条。”孙刚如是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