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文/科技部第30届科技扶贫团柞水执行团
编者的话
2020年4月20日,***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金米村调研脱贫攻坚情况,夸赞这里“小木耳大产业”,强调“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位于秦岭南麓的柞水县,是科技部定点扶贫县。这里“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大沟深、田地稀少、产业基础薄弱,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陕西省深度贫困县、革命老区县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县2014年贫困发生率达44.04%。
柞水县的木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然而传统的种植方式耗时长、产量低,很难形成规模。近年来在科技部党组的大力支持下,科技部第30届科技扶贫团柞水执行团深入调研摸清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将助力木耳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紧扣科技驱动产业发展主线靶向施策,整合项目、人才、技术等要素向产业汇聚,探索形成了“三点一线”科技驱动脱贫产业发展机制,为贫困群众长远稳定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部、陕西省科技厅、商洛市科技局、柞水县发挥四级联动优势,围绕木耳脱贫产业给予项目倾斜,帮助攻克难题,极大地调动校地合作、院企联手、企地互动支持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始终主动加强与吉林农业大学、陕西省科学院等院校对接,积极联系院士专家团队、“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围绕柞水特色菌种选育、木耳管理规范制定、产品深加工研发示范、废弃菌包利用等方面攻关;不仅于此,柞水执行团帮助搭建木耳技术研发中心、李玉院士工作站、木耳菌种繁育及产品研发示范基地、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等创新平台,帮助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柞水木耳环境感知监测及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与示范”项目,引进西北大学和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专家团队,在柞水县建设全国首家“木耳大数据中心”,使柞水木耳产业实现了从市场信息、生长监测、质量追溯、农事咨询到市场营销全流程的数据化和信息化。
由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编印的《2019年产业扶贫案例选编》,遴选了10个县产业发展典型经验,柞水木耳产业经验作为陕西唯一案例入选其中。
今年9月17日,在科技部农村中心牵头,陕西省科技厅、商洛市科技局、柞水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科技助力柞水木耳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上,由李玉院士、吴清平院士领衔的“柞水木耳产业创新发展科技助力团”宣布成立。科技助力团由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专家学者组成,将帮助柞水“小木耳 大产业”规划发展方向,以科技支撑引领柞水木耳产业做强做优。
科技部定点扶贫的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位于秦岭腹地,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辖9个镇办81个村(社区),总人口16.5万,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1个(深度贫困村2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644户42878人,2014年初贫困发生率高达44.04%。
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科技部第30届扶贫团柞水执行团自2018年初到柞水开展定点帮扶以来,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要求,在积极帮助柞水破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技战线“四级联动”优势,全力争取项目、引进人才、扶持产业,为柞水县如期脱贫摘帽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促进贫困群众持久增收、稳定脱贫,柞水执行团始终把支持的重点放在脱贫产业发展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和瓶颈,找准科技支持的契合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做到科技项目围绕脱贫产业策划申报、科技攻关围绕脱贫产业布局推动、科技人才围绕脱贫产业引进培养、科技成果围绕脱贫产业转化推广,确保了科技支持脱贫产业发展主线不偏移,探索形成了“三点一线”科技创新驱动脱贫产业发展的机制,走出了一条依托科技兴产业、促增收、助脱贫的新路子,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引领脱贫攻坚、提升脱贫质量为主线。柞水执行团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目标,立足区位、生态、资源等优势,紧扣柞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木耳脱贫主导产业,发挥国家创新型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木耳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作用,下好科技创新驱动“先手棋”,推进科技元素在脱贫产业中全过程融入、全环节攻关、全链条支持,确保产业发展中技术有支撑、风险可防控、质量能保障。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柞水县以木耳为主的脱贫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转变,全县已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万袋菌包生产线5条,发展地栽及吊袋木耳种植7500万袋,累计生产干木耳1.21万吨,实现产值13.26亿元,已成为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的“大产业”,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在脱贫产业带动下,全县累计减贫42085名贫困群众,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91%,2020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全县脱贫摘帽,先后获得“省级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陕西脱贫攻坚综合评价好的县区”等荣誉。
柞水执行团始终立足脱贫攻坚实际,围绕“帮扶什么、如何帮扶”等问题,在深入调研、主动对接、全面思考的基础上,找准了定点帮扶与脱贫产业发展的最佳契合点。
一是紧扣产业发展实际确定科技支持方向。2018年初到柞水县任职后,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岗位和职责,带着“定点帮扶工作怎么干、科技在基层如何发挥作用”等疑惑,柞水执行团在积极请教往届同志、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中,开启了新一届执行团的定点帮扶工作。
2017年柞水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产业作为促进群众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举全县之力培育木耳主导脱贫产业。由于木耳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弱、链条短,在关键核心环节上缺乏技术支持,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风险还比较大。柞水执行团把支持木耳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和帮扶重点,明确了“政策围绕木耳定、项目围绕木耳立、人才围绕木耳聚”的帮扶工作思路,整合四级科技系统的扶贫政策、科技项目、人才资源,全力推进木耳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发挥了强大的集聚效应。
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智能化木耳大棚采摘木耳
二是紧扣产业发展需求确定科技支持计划。一个产业的培育壮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一年接续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推。柞水执行团在支持木耳产业发展中,始终怀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聚焦“发展制约在哪里、科技需求是什么、支持工作怎样做”等问题,认真研究上级脱贫产业政策,深入镇办、村组、企业、农户和市场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摸清了产业发展现状。为在帮扶中选好路径精准施策,柞水执行团多次赴吉林农业大学、陕西省科学院对接,并邀请食用菌领域专家团队现场考察,先后获取宝贵的意见建议90余条,及时吸纳运用于帮扶实践中。柞水执行团还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充分尊重企业、群众的意愿,根据县情、镇情、村情、户情和企情,精心定制帮扶计划和脱贫产业支持计划,落实全产业链科技帮扶措施,并请专家把脉会诊,确保实用性和可行性,为有序有效开展定向支持奠定了基础。
三是紧扣产业发展瓶颈确定科技支持项目。柞水执行团按照精准策划筛选、对接论证、申报争取的思路,紧扣木耳产业菌种研发、菌包生产、田间管理、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废弃菌包利用等关键环节,超前对接谋划沟通,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启动了科技项目库建设,为申报争取项目奠定了基础。围绕提升科技项目谋划的科学性,聘请专家对策划项目全面把关,聚焦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带贫益贫效果等进行充分论证,极大提升了科技项目谋划的质量。围绕提升科技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充分发挥执行团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加强与部、省、市科技部门对接,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中省市发布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并安排专人全程跟进,精心做好答辩等准备,近两年先后争取木耳菌种繁育研究及深加工产品研发、秦巴山区食用菌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省级绿色通道等项目83个,为脱贫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柞水李玉院士工作站
柞水执行团始终紧扣提升柞水脱贫产业“质量”,坚持精准发力,攻克瓶颈难题,做到脱贫产业链条延伸到哪里,科技支持就跟进到哪里。
一是强化技术攻关提升脱贫产业发展质量。瞄准脱贫产业发展有研发攻关平台、有专业技术人员、有核心示范技术的“三有”目标,柞水执行团借力高校院所,相继建成木耳技术研发中心、李玉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一批专家常年驻扎基层,潜心从事技术研发攻关。围绕解决木耳菌种从外引进导致的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积极对接李玉院士团队,引进适生能力强、种植产量高、推广前景好的优质黑木耳示范菌种5个,采集27个柞水地方特色菌种进行比对试验,并成功培育出玉木耳、金木耳、羊肚菌、竹荪等珍稀食用菌。聚焦破解木耳初级产品积压的问题,建成木耳产品深加工研发示范基地,先后研发出木耳脆片、木耳超微粉、木耳冰激凌、木耳益生菌等示范产品,有效提升了附加值。针对木耳菌包原料不足问题,开展菌渣有机肥、菌渣栽培基质配方和废弃塑料袋处理研究,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有力促进了木耳脱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强化规范制定提升脱贫产业管理质量。柞水木耳产业无论是种植、采摘,还是晾晒、分拣,都缺乏成熟的管理技术标准,各环节管理方式粗放,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相千差万别。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柞水执行团加强生产过程把控,帮助联系编制了柞水木耳生产标准,制定了黑木耳菌包生产、玉木耳菌包生产、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玉木耳大棚吊袋栽培等4项技术规程,为木耳工厂化生产、科学化管理、标准化分级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支撑作用,借力西北大学和阿里云计算公司的技术,建成了全国首家集生产管理、农户指导、质量溯源等为一体的“木耳大数据中心”搭建了“三大技术体系”(质量安全识别检测、追溯、控制)和“一大平台”(云数据),极大提升了木耳等脱贫产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三是强化营销对接提升脱贫产业收益质量。针对农产品卖难问题,柞水执行团抢抓中省市支持消费扶贫机遇,坚持“对内争取”与“对外推介”结合、“线下对接”与“线上促销”并举,全力帮助柞水木耳拓市场、创品牌、增效益。围绕促进柞水木耳优点变优势,始终把品牌推广作为重点,既当宣传员又当推销员,走到哪里就将“柞水木耳”推介到哪里,广泛联系相关单位工会组织购买,积极联络爱心企业及人士帮销。围绕提升柞水木耳品牌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线上“网红”效应,积极联系名人代言宣传,主动参加丝博会、农高会等重大活动推介,大力争取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支持。在柞水执行团的努力下,阿里巴巴集团已将柞水列为重点帮扶县,帮助制定了销售方案,开展电商人才培训、网红直播销售和品牌文化推广,助力柞水木耳先后登上“阿里巴巴2019丰收节公益直播盛典”“2019天猫双11公益晚会”人民网“两会夜话-为它下单等舞台,有效拓展了市场、增加了效益,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柞水执行团聚焦提升产业带贫益贫实效,在科技支持产业发展中始终优先考虑贫困群众收入增加、技能提升和如期脱贫。
一是通过科技项目实施带动贫困群众收入增加。瞄准科技项目长远示范引领作用和短期带贫益贫效果,柞水执行团在每一个科技项目策划设计中,都将带贫益贫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优先吸纳贫困户在项目建设中务工,优先扶持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逐项目制定带贫花名册,并在日常监督、跟踪推进、结题验收中从严考核。2018年以来,先后围绕以木耳为主的脱贫产业策划申报科技项目83个,落实财政资金6017万元,带动社会投资达2.4亿元,通过通过务工和项目效益帮助贫困群众1936户4842人稳定增收。
二是通过技术技能培训促进贫困群众本领提升。聚焦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柞水执行团积极搭建脱贫产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在木耳菌包出库下地、大田浇灌通风、成熟采摘晾晒等关键时间节点,及时引进院士、“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等,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全面提升了广大群众种植管理本领。坚持扶智扶志、扶智扶能紧密结合,先后引进各类专业人才380名,组织开展脱贫产业技术技能培训20期2000人次,为各镇村下派科技特派员30批600人次,培养了一批有技术、懂管理的职业农民和产业发展行家里手,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户均掌握1至2项技术技能。
三是通过扶持产业做强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柞水执行团积极落实县上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启动资金而探索的“借棚还耳”“借袋还耳”等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深化“三联三帮三带”科技扶贫行动,借力吉林农业大学、陕西省科学院技术实力,全力支持秦峰农业、中博农业等10多家产业龙头企业开展科研攻关,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辐射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实现脱贫;依托“三区”人才技术优势,全面加强对林湶种植养殖、谷子地食用菌生产等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帮助产业发展壮大,带动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和就近就业实现增收;发挥科技特派员技术专长,坚持镇村组全覆盖,分片包联贫困户,全程帮助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引领带动其成长为产业大户,助力脱贫产业稳定发展。借力科技创新驱动,广大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全县60%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