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餐工业化,下一个饮食时代的开启

时间:2024-07-28

文 | 本刊记者 周蓉

中餐工业化,下一个饮食时代的开启

文 | 本刊记者 周蓉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渐渐的融入了众多的新元素,比如在讲究色、香、味的同时,也讲究营养的均衡,视觉的享受,这是饮食文化的进步。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面前,既要打拼事业还要纵享精彩生活,面对繁缛复杂的中餐饮食,如何在营养健康与时间之间找到平衡?

每天清晨,6点30闹钟响了,还没来得及从热腾腾的梦中抽离,就得匆忙洗漱、准备早点。8点不到,匆忙出门,赶着拥挤的公交。9点开始上班,一天在工作中忙来忙去,加班到很晚才下班。直到夜幕降临,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只想蜷缩在沙发里,何奈肚子咕咕期冀暖心又暖胃的真正一餐。

“吃”,在中国是头等大事。国人对于“吃”不单单是要求“饱”,中国人对于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相比于西餐汉堡夹肉菜的简单易做,中餐菜品多样、工艺复杂,对火候拿捏、烹制手法乃至食材产地等有较高的要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的要求渐渐增加一个要求,那就是“快”。

现代人对时间总是斤斤计较、一毛不拔,抱怨时间不够用,要上班、要做家务、要带小孩,养家糊口的重任占据了太多的时间。据一项统计显示,中国女性平均家务时间3.9小时/天,男性1.52小时/天,其中厨房时间占据大半。传统模式的中餐正餐,由于制作程序复杂,往往一顿饭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对于“惜时如金”的都市人来说,是个障碍。跨越这个障碍,中餐工业化或许是中国饮食巨变的重要一步。

解决“饭恼” 工业化是必然趋势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家做饭的人越来越少。去哪吃,吃什么?成为国人一大“饭恼”。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认为中华饮食的发展趋势包括两个层面,即传统食品工业化和普通食品功能化。具体来说,包括了中餐主食工业化、中餐菜肴工业化、餐饮连锁化及餐馆食品工业化、普通食品功能化、区域食品普及化、中西食品一体化、功能化食品多样化、洋快餐店本土化等方面内容。而目前中国食品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对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食品科技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中国传统食品制造装备落后、消费者对中国工业食品的信心问题及对食品要素认识的错位。孙院士指出,中国传统食品现代化是中国食品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其主要任务是解决中国民众一日三餐的营养、安全、美味、方便、实惠问题,即:实现中国传统主食的现代化生产、实现传统菜肴的现代化生产、实现餐馆食品的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实现传统发酵食品的现代化生产、特色食品的精深加工、消除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保障食品安全。

标准化是否可行?

近日,西安市质监局发布消息称,《西安传统小吃制作技术规程牛羊肉泡馍》等五项推荐性西安市地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此消息一出,传统饮食标准化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

早在2008年,国家就曾出台了“馒头国标”。标准中要求馒头外观形态完整,色泽正常,表面无皱缩、塌陷,无黄斑等缺陷,无异物。口感上要求无生感,不粘牙,不牙碜。不过这只是推荐性标准。

各地特色菜标准频繁推出,山东至今共有53道鲁菜标准颁布实施;四川省质监局已制定了12项川菜的标准;湘菜也已有近四十项地方标准……今年10月22日发布了“扬州炒饭”新标准,要求“扬州炒饭”在形态上要达到米饭颗粒分明、晶莹透亮;色泽上要做到红绿黄白橙,明快、谐和;口感上要咸鲜、软硬适度,香、润、爽口。

与饮食标准不断推出相伴的,是不小的争议。中餐标准化是个难题,中餐的风味食品本身就是一个手工制作的过程和滋味,其魅力在现做现吃,属于食品手工业。

中餐能否实现标准化、工业化?“现在,大家都爱吃手工包的饺子,是因为饺子机器做出来的饺子皮厚、口感不好,样子也难看。但是日本研制的饺子机,一个饺子上面能有7个褶,比手工包出来的还好看。”孙宝国在一次食品行业研讨会议上曾指出,外资企业在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的过程中开始占领越来越多的份额。以肯德基为例,其推出的安心油条从生产、冷藏到配送,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和供应链。

食品添加剂 没想像中可怕

食品添加剂是中餐工业化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也是消费者缺乏信心的关键原因之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使得食品添加剂成为众矢之的,甚至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公众心理恐慌。实际上,大多数人工制造食品里都有食品添加剂,目前在我国明确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500多种,美国现在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就有5000多种。

孙宝国指出,食品添加剂作为改善食品品质的地位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我国没有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引起的。”孙宝国表示,食品添加剂对促进食品工业不断进步必不可少。消费者如果能够多了解食品添加剂,在碰到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时,消费者就会有自己的判断,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产生。这需要职能部门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另一方面,要让大众进一步了解食品添加剂。

科技支撑还得跟得上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一个馒头、一盘菜能有什么技术含量?其实不然,手工作坊生产时技术的要求或许不高,日积月累的经验已经足够保证正常的品质。然而一旦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之后,传统经验就难以应付了。生物、化学、食品工程等方面的理论难题都需要相应的专家学者来潜心攻关。

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世界上从事面包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达数十万人,我国从事馒头、面条等主食研究的人员却寥寥无几。

中餐工业化之路,道阻且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