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文 | 吴本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朱小平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农村户用沼气推广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文 | 吴本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朱小平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基于河北两个村庄的调查
沼气作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能源的主力军,尤其在农村地区。2000~2010年间,中央政府投入了250多亿元的资金专项支持沼气事业建设与发展,并引导各地自发推进沼气事业向前进,已形成了年均增加农村沼气275万户的发展势头。2000~2009年,中国农村户用沼气池由起初的763万户增至3507万户(李景明,2011);在此基础上,农业部制定了《全国农村沼气建设规划(2006-2010年)》,提出了2010年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规模达到4000万户的目标。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在不同的地方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有的地方推广效果比较好,有的地方推广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种推广现状背后的因素值得探究。河北省军王庄村和南浪头村的沼气项目都是中国沼气推广示范工作的一部分,两村地域上相差不大,但发展状况两异。南浪头村的沼气普及率达到79.75%,军王庄村只有16.34%。基于这样的疑惑,本调查选取南浪头村和军王庄村作为调查地点,主要关注“农村沼气推广障碍因素”,以此提供一个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案例①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以军王庄村和南浪头村的居民作为主要访谈对象,总共获得154份样本(军王庄村58份,南浪头村96份),另外,辅以两县能源办以及沼气施工队的走访,获取第一手资料。。
1.1 村庄概况
军王庄村隶属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宋门乡,南浪头村则是石家庄栾城县栾城镇辖管村庄。军王庄村和南浪头村都是华北平原典型的团状聚落村。两村的房屋建造都得到规划,庭院基本水泥硬化。军王庄村年均气温为12.6℃,南浪头村为12.8℃,沼气发展面临的气温条件相同。
军王庄村共有耕地1497亩,49.15%的耕地用来种小麦和玉米,50.84%的耕地用来种棉花;南浪头有近2000亩耕地,全村85%以上的耕地种小麦和玉米,13%的耕地用于种植商品大田蔬菜和草皮。两个村庄近年的养殖规模均急剧下滑。军王庄村的养牛户24家,总存栏数少于40头;只有17家养猪户,养殖数量最多的才6头肉猪1头母猪;村庄有1家养鸡专业户,存栏量每批次6000只(每年5~6批)。南浪头村养殖业主要以养猪为主,目前存栏量在20头以上的只有3家,此外还有28家养猪户维持在2~4头。
军王庄村的农民多赴山东省德州市、天津市以及北京务工,这三个地区的务工人员占到村庄务工人数的60%;南浪头村有将近45%的劳动力集中在县城打工,借助电动车和摩托车朝去暮回,常年在外的人数不到务工人数的15%。
1.2 农户家庭用能结构
1.2.1 村庄各项能源普及率
军王庄村和南浪头村使用的能源主要有电能、煤、液化气、太阳能、沼气和秸秆。就总体而言,电能和煤的普及率最高,两村均为100%;军王庄村液化气的普及率达到了84.5%,南浪头村液化气的普及率为44.80%。南浪头村的沼气普及率达到了79.75%,远高于军王庄村的16.34%,但后者的太阳能普及率达到了33.85%,而南浪头村仅14.72%。
1.2.2 各项能源基本用途
军王庄村和南浪头村的取暖期在3个月左右,主要采煤取暖,少部分家庭会通过电热毯、空调或者电暖气取暖。供暖方式和时间与家庭留守人口以及留守对象有关,基本趋向是:家庭人多的时候尤其是孩子在家时,烧煤取暖,热量足。调查发现,军王庄村冬天用秸秆取暖的比率达到75%,同时可用于烧水做饭。电能的使用主要集中于家庭照明和日用电器,如冰箱、空调等。其中电磁炉在南浪头村的普及率达到了73.62%,村民用其烧水做饭。太阳能在军王庄村主要用于热水洗澡。沼气、液化气和秸秆三者彼此间的可替代性强,均用于烧水做饭;沼气灯在两地的使用率为零。军王庄村的秸秆使用率明显高于南浪头村。
1.2.3 军王庄村与南浪头村沼气推广状况对比
军王庄村与南浪头村都是各自县区的沼气示范点:军王庄村一次性共建42户;南浪头村分为三个批次共建260户。沼气在两个村庄的推广状况如表1。
从普及率和闲置率两个角度,南浪头村的沼气推广状况优于军王庄村;从使用寿命来讲,南浪头村1999年第一批次共建50户,目前依然有21户在用,已经良性运行近十年;此外,南浪头村还有三户自行改装沼气,使其更加利于使用。故此,研究将南浪头村定性为沼气推广良好村庄,军王庄村为沼气推广较差村庄①推广良好与较差属于人为的评定,仅用于比较研究,不涉及两个村庄沼气推广工作绩效。。
表1 军王庄村与南浪头村的沼气推广现状
表2 两村建池的时候是否有免费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分布表
2.1 替代能源可获得性和使用便捷度对沼气采用的影响
崔奇峰(2009)在研究农户选择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因素时发现,位于粮食主产区的农户会优先选择秸秆作为生活用能,因此处于粮食主产区的农户选择使用沼气的概率会减少3.96%。[1]目前军王庄村的村民使用秸秆作为家庭生活用能的比例达到51.70%;而南浪头村只有25.30%。这与农村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有关系,目前南浪头村与军王庄村的小麦玉米地基本实现秸秆还田,麦秆等作为生活用能的功能基本丧失。但是军王庄村属于黑龙港流域的产棉区,棉花种植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50.84%。由于棉花秆在棉花收获时已经木质化,不适合机械化粉碎还田,因而目前棉花的秸秆还田率还很低,军王庄村仍然有很多农户继续使用棉花秆作为生活燃料,尤其是有老年人的农户。而在秸秆使用率低的南浪头村,则有更多的村民愿意接受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此外,南浪头村液化气的普及率只有44.80%,而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与军王庄村84.50%的普及率相比,有其自身的因素:一是南浪头村附近的液化气服务站减少,以往的上门罐气等服务逐渐消失使得用气不便;二是村民的环保意识在“石家庄市文明村”评比建设中增强,更加愿意采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在产气连续的情况下,使用沼气做饭烧水比秸秆方便,其便捷度与液化气同等;但是,调查发现沼气产气不足的情况居多,这使得沼气的便捷度急剧下降,有时候甚至不如秸秆。由于建造质量等因素使得南浪头村沼气的产气稳定性高于军王庄村,从而南浪头村的沼气使用比较便捷,沼气的采用率高于军王庄村。
2.2 家庭常住人口的数量
研究发现,家庭常住人口数量对沼气推广影响较大。家庭常住人口越多,农户选择建设沼气池的可能性就越大。沼气采用率7.00%的军王庄村家庭平均常住人口也较少,为2.76人,家庭平均劳动力2.36人;沼气采用率49.69%的南浪头村平均家庭常住人口则达3.67人,家庭平均劳动力2.50人。家庭里如果有较多的常住人口,由于这些常住人口的边际报酬是很低,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和劳动力去建沼气池。而当家庭常住人口为两人或者更少时,家里不会养殖牲畜,没有沼气原料;对生活用能的需求也减少,沼渣沼液影响家庭卫生,这都降低了他们使用沼气的积极性。
2.3 已建沼气户的扩散效应
研究发现,36.6%的人建设沼气池是因为亲戚朋友介绍或者效仿邻居、村友。如果沼气的前期使用者实现了他们预期的愿望,产生了良好的效益,这样会消除观望者的抵触心理,大家会纷纷效仿示范户,使用沼气。从推广学角度来看,这属于沼气推广的“关键阶段”。所以,已建沼气户沼气池的使用状况直接影响沼气潜在使用者的选择和决定。沼气推广较好的南浪头村有38.2%的农户是由于邻居、亲戚朋友介绍而使用沼气的,看到别人用得好主动加入的也占到14.2%,比例均高于军王庄村。
2.4 技术障碍及后续服务
2.4.1 沼气池的建造安装质量
研究发现,非沼气户不使用沼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了解沼气建设户沼气池和输送管道经常漏气,使用不方便。82.0%的沼气闲置户是因为沼气池质量不高,不产气或者漏气而不使用沼气了。这两个地区都有专业的沼气池建造团队,但他们原本都是村里的建筑工人,没有经过专门的长期培训,仅仅外出参观1~2次,建设沼气池只是他们的副业。并且沼气建造团队常常并非本村内的,所以南浪头村后续建设(除第一批政府推广外)的沼气户选择自己建沼气池或者参与投工投劳(见表2)。
相比之下,南浪头村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指导的比例高于军王庄村,沼气运行相对较好。此外,村民对沼气池了解程度也是沼气采用的重要影响因素,调查发现两村村民沼气培训率都比较低,南浪头村相对较高。培训的缺乏,导致村民不能有效地对建设者建池进行监督,从而导致沼气建造安装存在质量问题。相比而言,南浪头村参加培训的人数多一些,沼气池的质量较军王庄村的好一些。
2.4.2维修难易程度
在沼气使用过程中有38.10%的农户遇到过问题,虽然当地都实行“谁建谁维修”的维修政策。但因修建者均不在本村,本身技术水平又不足,导致沼气户出现问题不管的现象增加,沼气池的闲置率增加。再者,近年来,两村的村民越来越重视“门面建设”,部分村民庭院都水泥硬化。原本埋藏在地下的管道一旦出现问题,沼气户不愿破坏水泥院面进行维修。
表3 农户采用沼气的投资收益分析
3.1 沼气功能的局限性
沼气产气的季节性明显,在调研的两地沼气都不能作为农户冬季取暖所需能源,无法取代传统的煤和秸秆。同样,沼气尽管具有照明的功效,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得到体现,无法与电能媲美。这些都使得沼气在南浪头村和军王庄村只能用于夏季烧水做饭。
3.2 农民的投资收益
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像大众以为的那样懒惰、愚昧,或者没有理性。事实上,“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2]。在访谈中,从农户的角度对使用沼气池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对于农户来说,使用沼气还是有收益的,两年能节约779.40元,但是农民表示,使用沼气与使用液化气相比要承担很多“麻烦”,制约着农户使用沼气的行为。当然这些“麻烦”主要与沼气池的质量有很大关系。
3.3 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对于农村来说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是一种社会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村民行为。在建沼气池时,村民通常会考虑自己的院子当年内是否能够“动土”,这关系到自家财运等问题。当然,风俗习惯各地不尽相同,而且它不是影响沼气推广的必然因素,只是起到强化的作用,或者坚定了不想使用沼气的人的决心,或者让想使用沼气的人徘徊。
4.1 结论
军王庄村和南浪头村的交通状况、自然条件、农民生活习惯相差不大。但是比较而言,南浪头村沼气替代能源的可获取性差,而且家庭常住人口多,居民寻求建设沼气的动机强烈,加之在示范户沼气良性使用的带动下,辅以较高的建造安装质量,沼气推广的整体效果明显好于军王庄村。然而,沼气功能的局限性、农民视角沼气最终的收益、沼气系统管理都困扰着两村沼气的推广。风俗习惯则是该地区沼气推广中需要合理顾及的偶然性因素。上述这些因素有赖于沼气推广管理部门、沼气建设单位以及沼气使用者的共同努力。
4.2 建议
4.2.1 提升沼气建造质量,关注沼气前期与后续服务
沼气建造需要强化责任制,责任到人,继续推行“谁建谁维修”;注重沼气建造户的参与,让他们在建池中掌握沼气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此外,完善沼气的后续出料以及维修服务,让沼气户满意使用;加强前期沼气推广工作的宣传,让农户完全了解沼气。
4.2.2 适当发展小型联户沼气
针对单个农户养殖业与沼气原料需求不协调、原料不够的现象以及沼气季节性产气、夏季产气旺盛存在浪费的局面,建议发展小型联户沼气予以弥补。平衡年度间的养殖业波动对沼气原料供应造成的不利影响。
4.2.3 引入商业元素,尝试市场化运作模式
针对农户沼气原料不足,而养殖大户畜禽粪便不好处理,或者农户从养殖大户处购买原料运费高、劳力成本大的问题,应该鼓励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养殖大户建立大中型沼气池自主进行联户供气,农户自愿选用并由养殖户收取费用,自负盈亏。
4.2.4 开展专项维修活动,重塑沼气户的信心
调研发现,沼气闲置率逐年增高,政府应在沼气专项资金中拨付一定的款项进行专项维修活动,不能光建不修,必须重塑沼气闲置户对沼气建设的信心。
[1] 崔奇峰,王翠翠.农户对可再生能源沼气选择的影响因素[J].中国农学通报,2009.
[2] 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