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文 | 本刊记者 谢晴
如今,人们对于贫困、饥饿、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世界各地都在寻求解决之道。随着全球人口急剧膨胀,如何进一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已成为农业和生物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2000年,189个国家联合宣言,提出在2015实现八大千禧年发展目标(MDG)的计划。其中,消灭极端贫困和饥饿,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两个主要的目标。农业现代化是解决这些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农业和生物系统工程,正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随着2015年的日益临近,加快研发步伐,推动工程人员和科学家们之间的成果交流显得更加紧迫。顺应这一需求,9月16~19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C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以下简称“C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首次在北京召开。
C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农机院院长李树君教授主持。国务院副总理汪洋、CIGR现任主席、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终身教授孙大文、中国科学院院士罗锡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先生分别出席开幕式,并为大会致辞。
汪洋副总理指出,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近些年,中国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农业机械广泛采用,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不仅提高了农业产量,而且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立足国情农情,紧盯国际前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加快自主创新,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技和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9月16~19日,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C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Richard John Godwin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Norman R.Scott教授、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主席Hermann Garbers教授、中国农机院院长李树君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作了题为《农业土壤结构及管理》、《可持续畜牧生产》、《农业机械行业在全球的地位角色》以及《中国农机工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主旨报告。
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C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会期三天,九个分会场分别就水土工程、农场建筑与环境、作物设备工程、农业能源、农机发展战略与人机工程、农产品采后与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农机标准等主题进行研讨,本次会议特设亚洲论坛针对亚洲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领域的特殊问题展开讨论,大会还将举办中美旗舰项目节水技术研讨会和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领域中美大学校院长会议两个特别会议。
会议期间,来自全球45个国家的近2000名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汇聚北京,了解最新动态和成果,交流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心得,共同探讨利用先进科研成果推动农业生态系统工程发展、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CIGR是全球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领域规模最大,学术地位最高的国际学术机构,每4年一届的CIGR世界大会是CIGR组织最高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农业和生物系统工程界的“奥林匹克”,会议集学术交流、行业会展一体,是CIGR成员展示科研学术成果、开展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和重要平台。本届CIGR世界大会以“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为主题,是自1930年CIGR组织成立以来,首次在亚洲举办,第一次登陆中国。C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由CIGR、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共同主办,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承办。
近年来,世界的经济重心加速转移,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实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重要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在党和国家的各项重大决策和科技发展方针指引下,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为解决我国农产品供应短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从1979~2007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确认的农业类科技成果5万多项,获国家和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9485项,其中国家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2008项,我国农业科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动植物遗传资源和育种技术研究方面,我国建成了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和32个多年生作物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各种作物种质资源近39万份,培育推广各种作物新品种、新组合2000余个,使粮、棉、油等主要作物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更新了3~4次,每次更新增产10%~20%,抗性和品质得到改进。在种植和养殖技术研究方面,建立了小麦指标化栽培等技术体系,创新了与小麦、玉米、超级稻、双低油菜等优良品种相配套的超高产理论模型,地膜覆盖、科学施肥和节水灌溉等技术取得突破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我国通过不断研究和推广良种良法配套、畜禽和水产集约化饲养技术,使畜禽鱼蛋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研究方面,通过查清30多种重大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与迁飞规律,提出了中短期预测预报技术。特别是研发出150多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新型喷雾技术的推广,使作物重大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60多种动物疫病疫苗的成功研制使马传贫、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禽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消灭了牛肺疫;主要水产品病害机理、快速诊断和防治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我国通过对部分地区的大面积中低产田综合治理进行科技攻关,提出了区域农业发展模式和主要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增产作用。我国提出的适应不同类型区以粮食为先导,农牧结合、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模式,并将其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此外,我国还通过推广应用农机智能化、机电一体化、作业联合化等技术成果,完善并拓展了主要作物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了一批生产上的技术难题。同时,我国的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方面,实现了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畜禽重大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等重大核心技术的突破;创建了航天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一批水稻、小麦、棉花、青椒和番茄等新品种、新品系;家畜胚胎移植与分割、性别鉴定和体外受精等技术广泛应用,试管牛、试管羊、克隆牛、克隆羊和转基因牛获得成功;利用细胞核移植和转基因技术获得了一批优质水产新品种。农业科学基础和理论研究方面实现了作物育种理论的创新与突破。构建了水稻、小麦、大豆等主要作物的核心和微核心种质,筛选出一批珍贵的优异种质资源,克隆了一批重要基因。开展了陆地棉基因组测序、黄瓜基因组计划和马铃薯基因组测序,发现了数万个基因。
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7%提高到48%,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38%,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跃升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这些成就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提升了我国在世界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影响力。
已有80多年历史的CIGR在20世纪从未来到中国乃至亚洲,此前中国学术界基本上是以个人名义参与其相关活动。直到1998年,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才以联合会名义正式以国家会员加入该组织。1998年,李树君代表中国参加在摩洛哥拉马特召开的第14届CIGR世界大会,第一次提出,CIGR世界大会能否到中国举办一次。鉴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和农业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提议被写进了当时会议纪要。
此后,随着与国际同行的交流逐步频繁,在中国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中国农业工程学术界也积极申承办CIGR各级学术会议。2000年,在参加国际农业工程学会在日本举办的跨世纪纪念活动期间,李树君等中国代表又提出能否在四年一届的世界大会中间在中国举办一次会议,此提议得到了常务理事会的通过。于是有就了2004年CIGR中间会议在北京召开。尽管只是一个中间会议,但由于会议承办方异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会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无论在规模、层次还是参会人员国别数量及学术影响等方面均超过了历届世界大会。有来自世界69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名科学家和CIGR历届9位主席参加了本次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大会不仅得到了CIGR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农业工程学术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令李树君等自豪的是,从此CIGR四年一届的中间会议也成为CIGR的例会,也需要提前8年来申办。
2004年的中间会议极大地加强了中国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领域与世界的交流,国内一大批专家学者在CIGR及其各分会中担任重要职务。是年,时任中国农机院院长的陈志开始担任亚洲农业工程学会副主席,此后在每两年一届的组织换届中都有中国人担任副主席之要职。2010年,作为中国农机院新任院长,李树君当选为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实现了该组织成立20多年来首次由华人担任该组织主席的零的突破。目前,在国际农业工程学会的16名常务理事长,中国占两席,共有7人担任CIGR分会主席、副主席或分会常务理事。从1998年仅李树君一位中国人和一位爱尔兰籍华人亦即现任CIGR主席孙大文参加CIGR会议,到现在已超过1/7的参会人员来自中国。国际上重要学术组织和国际学术期刊也纷纷进入中国。亚洲农业工程学会AAAE总部及EI检索英文会刊、CIGR E-journal及官网相继落户中国。
这一切都为我国获得2014年CIGR世界大会举办权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06年德国波恩召开的CIGR第16届世界大会常务理事会上,通过申请成功获得2014年CIGR第18届世界大会主办权以后,又在2010年加拿大魁北克CIGR第17届世界大会、2012年西班牙瓦伦西亚的农业工程国际大会上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汇报。CIGR主席团和所有常务理事成员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国际农业工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国在2014年CIGR世界大会的筹备过程中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阶段性成就给予了积极肯定。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连续1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国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用有限的耕地养活占世界人口比例最大的人民,农业工程将是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品质,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谈到C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的意义,中国农机院院长、本届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李树君说:“本届大会选择在中国召开正当其时,CIGR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我们要还全球业界一个惊喜。”
中国科学院罗锡文院士表示:“虽然我国已经保持粮食产量十连增,农业发展形势向好,但依然面临着水土资源短缺的刚性约束,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客观条件制约。本次会议将有利于借鉴别国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学习并利用国际先进农业工程技术,引进适宜农业装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用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3%的人口,离不开农业工程科技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我国农业和农业工程发展成就为世界瞩目。中国农业工程领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展示良机,充分宣传我国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就。”
为促进中国农机行业和农业工程领域的发展,使学术与产业更好地结合,组委会采取了4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大会的4个主题报告选择的是能代表国际水平、对中国相关领域发展最有指导意义的发言;二是每个分会场请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分别担任外方和中方主席;三是在目前国内很多科研机构跟国外的专家已经建立联系的基础上,会议结束后,很多国外专家会再到国内的一些科研院所去讲学,达到开会和交流的双重目的;四是组委会和国内主要农机企业加强沟通联系,让这些企业结合自身的需求,与国外专家一起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用组委会负责人的话来说,“会议代表要带着问题来,专家不仅要带着‘耳朵’来,还要带着‘嘴巴’来”。
李树君院长认为,本次大会的召开,会促进越来越多的国内优秀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广泛参与到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进一步加快我国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的发展进程,为我国农业工程学术界搭建一个更为广阔、更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平台。本次大会不仅有利于把国际上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和成果,把最知名、最权威的科学家“引进来”,还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学术、人才、产业“走出去”,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工程界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