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发展新型肥料助推产业升级

时间:2024-07-28

文 | 本刊记者 谢晴

发展新型肥料助推产业升级

文 | 本刊记者 谢晴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重视农产品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农民耕作模式、施肥习惯的改变和土壤的承受力,都对肥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形势下,赋予更多功能性的新型肥料应运而生。新型肥料以其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等特点在农资市场异军突起,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时间倒退60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化肥工业仅有氮肥,磷肥、钾肥等,还是空白。1949年化肥年产量累计只有0.6万吨,接近于零。随后,国家对老厂进行了恢复和较大规模的扩建,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国化肥工业迅速发展。我国化肥总产能经过1980年的1390.8万吨、1999年的3980万吨,来到21世纪的飞速发展时期。2008年,全国累计化肥总产量5868万吨,比1999年增长2812万吨。

肥料行业 成就辉煌

我国氮肥生产自1997年开始有盈余,不需进口即能满足国内需求。磷肥方面,2005年我国磷肥产量达1124.9万吨,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磷肥产量1210.5万吨,实现了自给自足;2007年磷肥产量达1351.4万吨,自给有余成为净出口国。过去几年,我国磷肥产量年均递增达10%,每年增产100万吨以上,占据了世界磷肥增产量的绝大部分。在产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产品结构也出现了明显变化,高浓度磷复肥所占比例大幅提高,2007年高浓度磷复肥产量占磷肥总产量的73.4%,已完全改变了10年前低浓度占主导的局面。

钾肥方面,尽管近十年来国内钾肥产能增长较快,但仍难以满足国内需求。自2000年以后,我国钾肥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钾肥产量达到250万吨,8年平均增幅达到20%,国产钾肥满足率从1990年的2%提高到2007年的30%。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国内产能的增长及老挝等国外钾盐开采的拓展,我国钾肥自给率将进一步提高。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定期组织召开“中国农村科技创新五方谈”会议,对农村科技创新领域热点问题的相关理论、观点、政策、做法等进行研讨和点评,为“政、产、学、研、用”五方搭建协同创新的研讨交流平台,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下一期主题是“科技引领 产业集成创新”,敬请关注!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除钾肥还需进口外,其他化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过剩情况。

伴随着经济管理体系变革和改革开放推进,我国化肥市场经历了“计划双轨制市场化”这一转变,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发展,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求。从1950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30多年间,我国的化肥工业处于完全计划管理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1998年,化肥流通体系尝试了各种突破,先后经历了“双轨制”和化肥专营体制两个阶段,是一种计划与市场管理相结合的阶段;1998年开始,化肥流通体系以市场化为基础逐步完善和发展,基本以市场资源配置为主,并经受了WTO过渡期的考验。1998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化肥流通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和重大转折。2009年8月24日,国务院下发国发〔2009〕31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取消了化肥流通经营的所有制形式限制,并允许外资进入,仅设置了准入资格限制,标志着化肥经营领域全面放开,化肥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格局。

“没有千斤肥,难打万担粮”,化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粮食要增产、农业要发展,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已经连续11年实现粮食增产,连续4年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的水平。原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曾指出,我国化肥工业发展得很快,为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特别是粮食的增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新型肥料带来新机遇

我国化肥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一无所有到世界第一,行业决策者、科研研究人员以及生产企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同时也要看到,化肥行业仍旧存在集中度不高,企业过多、平均规模很小,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竞争剧烈等问题,化肥产业布局过散、流通负担重等问题,造成了化肥企业运力紧张、成本上升、负担加重等问题;同时存在的监管乏力、地方保护主义、流通环节不畅等现象依然存在,“劣币驱逐良币”严重影响我国化肥产业的良性发展。化肥产品的研发和使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到了亟待转型的时刻。我国的耕地面积不足世界的10%,却消耗了全球1/3的化肥,大量投入肥料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也对粮食的进一步增产提出新问题。

在当前严峻的形式下,肥料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为破解肥料行业发展困境,探讨提升农业肥料低耗高能技术创新的途径建议,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邀请政、产、学、研、用等相关方面专家,以“发展新型肥料助推产业升级”为主题召开“中国农村科技创新五方谈”。

新型肥料异军突起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肥料产品的更新换代也不断加快,人们从重视农产品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农民耕作模式、施肥习惯的改变和土壤的承受力,对肥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赋予更多功能性的新型肥料应运而生。新型肥料以其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等特点在农资市场异军突起,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树清介绍,尽管我国是一个肥料生产大国也是肥料使用大国。但是在肥料领域中,新型肥料所占比重尚且不到20%,也就是说新型肥料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新型肥料发展势头和潜力在长时间范围内是永恒存在的。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还有经营模式的转变,都需要新型肥料提供支持和保障。

新型肥料有别于传统的、常规的肥料,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化学性质;调节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改善肥料品质和性质或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由于新型肥料的优点,受到农业从业人员的喜爱和欢迎,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

张树清说:“发展新型肥料是发展高效、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必然要求。”新型肥料是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精准农业的重要抓手,它不仅是肥料功能的技术创新,也在农化服务上提出了更新要求,对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环保有着重要意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新型化肥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利好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将新型环保肥料发展列入农业领域优先主题,使得环境友好型新型肥料将越来越受关注。预计相关部门将持续对该领域重点关注,促使新型化肥在我国全面发展。其次,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以及对现代化高效低能耗农业的要求,新型化肥以其区别于传统化肥的特点发展起来,也是一种必然。

我国目前新型化肥正处于发展阶段,仍有很大上升空间。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从事各类新型肥料生产的企业已超过2000家,占全国肥料生产企业总数1/4。新型肥料产业资产规模约为500亿元,新型肥料产业的总产出每年约为164亿元。随着新型化肥的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进入行业,分享巨大的市场蛋糕。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其他肥料市场分析调查报告》中指出:新型化肥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它已经不再是一种产品的简单使用,而是开始改变中国农业的生产模式。其高效化、长效化、复合化的优点将支撑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型化肥中国式道路正在开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型肥料是基础肥料的提升和补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王道龙所长表示,农业有很多领域与新兴肥料有关联。肥料产业中,研发的积极性很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政府对肥料的重视度还不到位,力度上还应加强。目前,新型肥料的品种很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状况,但生产科研应用单位还应进行更加系统性设计,加强创新,让新型肥料更加易用、实用。另外,为让新型肥料的科技成果更好地被利用,应当开发适合一次性施肥的产品。管理部门在检测、检验方面,应当着重考虑老标准、老办法是否适用于新产品,是否要制定新的检测标准。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化肥部陈丽主任认为,新型肥料是对传统肥料的提升。我国新型肥料目前实行登记制度,包括“缓释肥料”、“水溶肥”、“微生物肥料”、“增值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功能型肥料”等几种。未来,新型肥料将向高效化、差异化、功能化和环保型的方向发展。从发展趋势来看,将会有更为多样化的肥料产品上市,测土配方施肥成为趋势。新型肥料是未来肥料行业的重要方向,几乎所有的肥料企业都已涉足新型肥料。但不可忽视的是,基础肥料仍将是最为基础的需求,新型肥料作为高端肥料正如“阳春白雪”的东西一样,能够为作物增产增效锦上添花,但不能完全替代基础肥料。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德龙副主任表示,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扶持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将迎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他认为,未来微生物肥料需要在养分的高效转化、关注土壤修复功能、筛选菌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技术、环保新型肥料等五个方面有所突破。此外,他还提出了微生物肥料应用中的风险防范问题,对生物制品实行的准入制度和风险预警制度,都迫切需要对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等产品安全性、作用机理等风险防范方面进行研究。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农社处李建军副处长认为,土肥不分家,应当在新型肥料上多做文章。另外需要考量的是新型肥料对生态会产生什么效果?传统肥料破坏土壤和环境,造成土壤影响失衡、板结、营养流失、免疫力下降,农业部提出了土壤修复主张,生物肥料是其中的解决办法之一。新型肥料的推广和使用需要加强宣传和普及,新型肥料“有机不减产、安全不污染”是其特点,新型肥料的分类知识也需要进一步科普,科研部门应当加强新型肥料的基础研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纠正现有的肥料使用习惯需要非常大的推动力,简单、高效、低价的肥料产品更受市场欢迎。

河北善绿福肥料有限公司驻京办主任张春明表示,大家对化肥市场的关注度不够,完全靠企业自己推广,市场管理缺位造成新进肥料企业进入市场困难。目前,新型肥料和科学施肥概念的普及率较低,推广力度也不够。希望有关方面给予用心做产品和品牌的公司更多关心和支持,也希望肥料企业间加强交流。

新型肥料是在传统肥料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根据技术和成分构成不同,新型肥料主要有缓控释肥、水溶肥、微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功能型肥料、增效类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等。

北京地福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小鸥认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严重依赖于生态环境。为此,地福来提出“沃土中国”口号,利用地福来纯天然生物肥料对土壤的保护作用,让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在新的形势下,肥料企业也要抓住机会转型升级,地福来已经与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开展战略合作,开展千县万户体验活动,用新的管理和营销手段推广新型肥料。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办公室刘红芳介绍,目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受农业部委托,进行肥料的登记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登记的化肥种类超过1万种。在新型肥料方面,肥料登记的评价方法、检测方法、毒性鉴定等技术管理方法亟需更新换代。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农化服务办公室主任徐兴家认为,农化服务是一种全程服务的做法,它将三农很大部分的生产劳动转变为社会化服务,打破过去农资生产销售和施用脱节的现象,转变为农资生产、储运销售、二次配肥、施用一条龙的农化服务新体制,将肥料与技术一道送到消费者手中。我国农资市场巨大,据估算,化肥的市场销售额可达4500亿元以上,占到整个农资市场额的70%左右,化肥企业在农化服务方面的重视程度将对农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型肥料改变中国农业模式

据统计,化肥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已经超过40%,但长期以来化学农用品的不合理使用,也给耕地质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耕地土壤盐碱化、酸化严重,重金属、农药、劣质化肥污染使耕地质量下降,50%以上的氮素损失,磷钾未被固定利用,连茬种植作物导致土传病害加重,土壤普遍缺少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微生物活性差,生产潜力和肥力下降。

张树清认为:“人们往往有些误区——只给作物施肥,不给土壤施肥;重视无机化肥,轻视有机肥;重视氮磷钾,轻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和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但事实上,作物种植必须考虑土壤属性。不仅要看土壤的氮磷钾含量、pH值等化学肥力指标,还要看土壤盐碱化、板结程度等物理肥力和生物肥力指标。”

发展新型肥料是发展高效、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必然要求。新型肥料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氮肥利用率,有的还能起到生防、抗旱等作用,可以明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在众多的新型肥料中,缓释肥料、增效尿素及水溶性肥料三大类的产品最具发展前景。因为缓释肥料能延长肥效,提高利用率;增效尿素在提高氮的利用率同时,还能给作物提供其他养分以达到增产效果;而水溶肥则是适应未来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能节肥省工。

张树清举例说,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生物肥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肥料制品之一。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肥后,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经济产量提高10%~20%;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作物的经济产量提高10%~30%。生物肥在降低肥料总成本5%~15%的情况下,仍能提高产量10%~25%,农产品品质也有明显改善,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另一种新型肥料——水溶性肥料也日渐成为市场的热点。张树清介绍,水溶性肥可以喷施、冲施,还可以和喷滴灌结合使用,能实现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具有节水、省肥、省工、增产的特点,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以及减少劳动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它符合节水农业‘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是未来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据悉,我国每年使用的化肥在5500万吨左右,虽然目前新型肥料约占两成,但其发展的空间很大,势头也很强劲。“新型肥料有市场、有需求,市场拉动力非常大。”张树清表示,传统尿素一袋利润也就20元,而新型肥料的利润是传统肥料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驱动力很强,很多企业纷纷投资开发新型肥料。

虽然新型肥料的价格较高,但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张树清对记者说:“像我们研制开发的一种微生物菌液4公斤包装的能卖到95元,在北京通州地区使用得很好,因为这里种植的草莓价格高,春节时每公斤能卖到100~120元。在一些地区,新型肥料已开始在温室大棚和设施农业推广应用。”

张树清还提到,很多新型肥料的原料十分易得。我国有非常好的肥料资源,例如酵母厂剩下的酵母液,味精厂的氨基酸液,都可以加工成新型肥料,这也是农产品加工环保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

“新型肥料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张树清说,节水农业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随着“水肥一体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滴灌、喷灌节水设施农业面积不断扩大,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日益高涨,水溶肥有望“闯”出一片节水农业的新天地。此外,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面积逐年增加,随着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的不断扩大,生物肥料和化肥、有机肥的结合运用,也必然成为适应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链接

新型肥料的种类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新型肥料,但按其本身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专用配方肥:通常称为配方肥,是在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实施过程中研制开发的新型肥料。配方肥是复混肥料生产企业根据土肥技术推广部门针对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及供肥性能制定的专用配方进行生产的,可以有效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商品有机肥:以畜禽粪便、秸秆和蘑菇渣等富含有机质的资源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工厂化方式生产的有机肥料。与农家肥相比,养分含量较高,质量稳定,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杀灭了寄生虫卵等有害微生物及杂草籽等的杂物,可以大大减少病虫草害的传播。

水溶性肥料: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能够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常规水溶性肥料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如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等。

微量元素肥料:硼、锌、钼、铁、锰、铜等营养元素,作物需要量很少,但却不可缺少。当某种微量元素缺乏时,作物生长发育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过多使用会使作物中毒,轻则影响产量和品质,严重时甚至危及人畜健康。

微生物肥料: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活细胞制备而成的肥料。主要有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磷细菌剂、抗生菌剂、复合菌剂等。科学施用微生物肥料,对增加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性、提高作物品质具有很好的作用。

缓控释肥料:缓控释肥是一种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肥料养分最初释放延缓,延长植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使用量与施肥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等优点,使用量较大时,也不会出现烧苗、徒长、倒伏等现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