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破局新型肥料市场乱象探索行业发展之路

时间:2024-07-28

文|本刊编辑部

破局新型肥料市场乱象探索行业发展之路

文|本刊编辑部

当前,虽然新型肥料总产能仍仅占我国肥料总产能的5%左右,销售额占我国肥料总销售额的7%左右,但在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新型肥料以其高效、稳定、环保等性能特点,异军突起,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形成肥料行业的新增长点。据统计,2012年我国新型肥料总产能达到1600万~1700万吨,总产值约为649亿元,同比增长27.0%,销售额605亿元,同比增长25%,近两年这两项数据仍保持着10%以上的高增长速率,新型肥料成为未来农业肥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型肥料概念的提出已有近20年的时间,近年来更是成为肥料市场的宠儿,几乎所有的肥料生产企业都已开始涉足新型肥料产业,但新型肥料市场无序竞争、概念炒作等乱象丛生,天价肥料屡现不止,整个产业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阶段。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各类新型肥料企业共计约2300家,占肥料生产企业总数的1/4左右,但其中中小企业占95%以上,产业集中度低,市场鱼龙混杂。在这样生存压力与发展机遇并存的情况下,企业如何破局新型肥料市场乱象,从短期利益中谋得长期发展,走出一片蓝海?

破解新型肥料市场困局

理不清的“新型”概念。新型肥料是针对传统肥料而言,是在传统肥料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根据技术和成分构成不同,新型肥料主要有缓控释肥、水溶肥、微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功能型肥料、增效类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等。但是,目前新型肥料的概念十分模糊,还没有一个具体定义。概念边界的模糊性和高效、专用多功能等传统肥料所不具备的性能特点,使得企业很容易搭乘上新型肥料的“便车”,形成市场泡沫。例如,有些产品只不过是原有的基础产品混配,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甚至有些仅仅因肥料形态改变而堂而皇之地冠为新型肥料。

推广举步维艰。虽然新型肥料有着许多传统肥料所没有的优势,在提高肥效和肥料利用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减少污染方面也有着独到之处,呈现出高增长态势,但却并没有因为诸多优势实现产业升级,相反,新型肥料的推广进程步履维艰。一是农户对新型肥料认识不足,用肥习惯改变难。农户对传统肥料信任依赖已经根深蒂固,而新型肥料采用与传统肥料迥异的技术手段使得农户对这一新事物尚持怀疑态度,企业需要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宣传推广。其二,新型肥料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在小农生产经营体制下,高价的新型肥料往往让农户望而却步。此外,企业应理性认识到传统肥料的基础肥料作用并不能被完全替代,新型肥料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精准农业领域可能会有更大作为。

行业标准混乱,管理制度滞后。新型肥料行业乱象也伴生出行业标准混乱,制订行业标准不再仅是规范市场的举措,却逐渐成为企业寻求产品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由于新型肥料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肥料品目繁多,而一些企业一旦在某领域获得创新成果,就急于设定保护自身利益的产品“门槛”,以排斥其他企业,导致行业标准混乱,企业越俎代庖限制行业发展。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肥料管理依据仍然主要依赖于2000年出台的《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它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低,管理权限小;并且由于时间太长,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肥料市场监管及发展的要求。肥料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设明显滞后于肥料行业的发展,肥料安全问题突显,加快肥料立法的进程刻不容缓。

产业浮躁情绪泛滥。被概念化、包装化的新型肥料为低迷的肥料行业带来新的暴利增长点,这犹如一剂强心剂,使得研发、生产、销售等整个行业进入一片“狂欢”。首先,新型肥料边界不清晰,产品定位混乱,导致科研“浮躁”,即兴式、投机性的研究泛滥。山西博亚方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唐清池表示,目前由于大多数新型肥料企业自主研发力不足,其研发主要关注肥料的应用效果,而对新型肥料作用机理等基础研发不足,亟待与研究机构合作,形成合力,扎实研发新产品。但是,在研究机构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浮躁情绪,即兴式、投机性的学术研究泛滥。其次,肥料行业产能过剩迫使企业瞄准差异化,企业跟风、浮躁情绪泛滥,几乎大多数肥料企业都参与到新型肥料市场的争夺之中,企图占领新型肥料市场这一“新高地”,各种概念遍地开花,肥料乱象接踵而至。在销售环节,披着新型肥料的外衣,辅以虚假宣传,借助花样叠出的营销术,天价肥料层出不穷,农户屡遭骗局,市场隐患不绝。

停止狂欢,理性发展

一面是巨大的发展机遇,一面是乱象丛生的市场现状,企业如在重重市场泡沫之中突破困局,走出一片蓝海?在第十三期的“中国农村科技创新五访谈”会议上,与会企业代表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农资传媒副总编张弛认为,新型肥料企业必须走上专业化的发展之路,首先是产品的“专”,专门做特定作物或专项肥;此外是推广要专,如北京一家新型肥料企业组建培养推广队伍,首先是公司培训业务员,然后业务员培训经销商,最后经销商变成了“推广员”,不断地在给农民讲课。现在,该公司的经销商十分热衷讲课,他们会不断组织农民上课。就是用这种层级培训、层级发展的方式,把业务人员发展成“老师”,发展成技术员,不仅公司能够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对农民而言也是一种技能提高。

北京地福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小鸥介绍了该企业的经验做法。地福来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活性细胞肥生产销售的企业,2000年成立以来,地福来以其自动化生产车间、细胞肥研发实验室、智能质量检测分析化验中心为研发生产平台,独创“母细胞提取技术”、“培养基技术”、“包埋隔离休眠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通过在黑龙江、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多地数十年的试验推广,创造了每年3亿~5亿元的产值。专业化的产品与示范试用推广成为地福来稳步发展的制胜法宝。

张弛

秦小鸥

张春明

唐清池

在技术推广方面,山西博亚方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唐清池呼吁新型肥料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重视对新型肥料作用机理等的基础研究,扎实研发新产品。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化肥部主任陈丽认为,功能型肥料属于前景看好的一类肥料,但应注意功能的适应性研究,不鼓励一个品种含有太多功能的肥料,注意功能之间的相互抵消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研究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树清认为,新型肥料不仅仅是肥料技术的创新,更体现在农化服务的衍生上,新型肥料农化服务是其实现增值的重要部分,企业应重视建立农化服务队伍,发展配套农化服务。

在宣传方面,河北善绿福肥料有限公司驻京办主任张春明表示,社会对新型肥料和科学施肥认识不足,尤其是对新型肥料还存在很多误解,新型肥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整个行业应形成合力,加强行业自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扭转社会对新型肥料的偏见,促进加快行业升级。

行业乱象的治理也离不开政府管理规范和政策扶持。新型肥料已逐渐成为肥料行业发展的趋势,但该产业仍存在监管不完善、产品审批难等诸多问题:一是新型肥料产业标准难以执行。目前,新型肥料产业各子产业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或者一些行业企业不按照标准执行,造成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产业难以实现规范化发展。二是市场监控力度不够,产品市场混乱。目前,国内95%以上的新型肥料生产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小,缺资金、少技术,使企业在销售渠道、服务网络、形象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种分散零星生产、产品雷同的现象,使产品缺乏自身优势和特点,与传统化肥一样处在低水平竞争中。产品多、品牌少,缺乏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较高市场份额的强势品牌。三是肥料在生产资格认证方面存在审批登记程序过于复杂,政府多头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品类兼优的新型肥料产品难以获准登记,阻碍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及产品的市场化推广。此外,发展新型肥料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政府理应在新型肥料的推广和研发上给予扶持。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发展新型肥料是解决当前过量使用农业化学投入物而造成水土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未来中国肥料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型肥料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需要“政、产、学、研、推”五方协同创新,从政策、科研、生产、使用上系统地设计、发展新型肥料产业,助力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