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文| 刘 鹏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苹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文| 刘 鹏 河北农业大学
苹果是河北省的优势特色产业,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平原区域及张家口阴冷区域等地区,在农业部发布的《苹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中,河北省有18个县被列入了我国苹果优势生产区域。近年来,在河北省苹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同时,总产量处于平稳上升阶段,2013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近24万公顷,总产量超过320万吨,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第4位。但是,河北省苹果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若干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编者按:被誉为“世界四大水果之冠”的苹果产业,是河北省重要果品产业之一,为河北省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河北省苹果产业在品种品质、专业人才、品牌建设、产品出口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河北省苹果产业实现由“果品产业大省”向“果品产业强省”的跨越,是摆在政府及业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品种结构单一,果品品质良莠不齐
品种相对单一,结构搭配不合理。河北省苹果品种以红富士和国光为主,2013年,红富士年产量超过185万吨,国光年产量约为33万吨,分别占全省苹果总产量的57.90%和10.29%,而对于金帅、嘎拉等特色品种重视不足,这些品种酸甜适中,口感上佳,拥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河北省苹果采摘时间过于集中,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形成了“早熟短缺、中熟不足、晚熟过剩”的畸形品种结构。
贮藏保鲜技术落后。河北省大部分企业忽视预冷处理环节,苹果收购后直接入库贮藏,且仍以简易贮藏、土窑贮藏为主,机械冷藏、气调冷藏为辅,导致果品质量大打折扣。2013年,河北省苹果贮藏量仅占总产量的25%,同时,贮藏损失率高达15%,缺乏贮藏的行业标准,极大制约了果品的生产效率。
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经调研,河北省部分果农为了追求产品的“卖相”,在农药使用的剂量、时间、次数方面缺乏规范性,忽视采前用药的安全间隔期,肥料仍以传统化肥为主,有机肥、生物肥(如鸡粪肥、控制化肥等)的推广使用力度不足,导致产品存在着二次沉淀棒曲霉素过量、农药残留超标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目前,全省的实际优果率仍不足80%。
河北省1994~2013年苹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趋势图
生产成本增加,专业人才青黄不接
生产成本日益增加。土地和人工成本占据了苹果生产成本的“半壁江山”,目前,河北省土地成本年均1000~1300元/亩,人工成本平均80~100元/天,且仍有继续上涨的趋势。与临近的陕鲁二省相比,河北土地成本偏高,人工成本基本持平。在果品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成本降不下去,价格提不上来,极大影响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限制了产业“做大、做强”的步伐。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人才是制约河北省苹果产业更进一步的一大瓶颈。目前,全省受过苹果生产技术培训的果农不到总人数的15%,多数地区的技术基本依靠从河北农业大学、农研所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引进,自主研发能力不足5%,这与产业“科技化、专业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相悖。众所周知,果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是能解决农村地区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富民产业”,但由于农业“靠天吃饭”的性质,加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明显,“上月无人问津,如今抢购一空”的现象司空见惯,务农收入偏低且不稳定,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纷纷进城务工,致使农村的“留守人员”多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从业人员的老龄化势必会造成生产效率的不足及延续性的缺失,降低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链条偏短,品牌建设尚属初级
以鲜食为主,缺乏产品深加工。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增加了对果品口感及保健功能方面的要求,对苹果汁、苹果酱、苹果醋等衍生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酸度高的苹果适宜进行深加工,根据市场行情,一般也是“高酸高价”,以浓缩果汁为例,含酸量每增加0.5%,每吨价格就能提高1000元。河北省苹果主栽品种酸度偏低,多适宜鲜食,未达到深加工的标准,制约了产品种类的丰富及加工业的发展。
分级与包装意识淡薄,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包括秦皇岛青龙县、邢台内丘县在内的河北省苹果主产区,仍以规格代替等级,很少考虑用着色度、光洁度、果形、糖酸度、硬度等指标进行分级,不少果农与经销商采用粗糙、不规范的产品外包装,分量不足、混等混级的现象普遍,消费者难以通过包装分清产品的等级与档次,分级与包装意识尚属初级阶段。产品销售仍以初级形式为主,科技投入低,企业规模小,现有加工设备较陕西、山东差距明显,产品附加值自然也就提不上来。
品牌建设滞后,知名度与美誉度不足。除省内国家地理标志品牌邢台“富岗苹果”、承德“国光苹果”等个别地区外,河北省苹果品牌仍处于“杂、散、乱”状态,品牌盗用与冒用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品牌整合与品牌维护的意识,品牌效应尚未凸显,这大大抑制了“河北苹果”区域品牌的建设与推广,造成品牌知名度仅仅局限于本地区,抑制了销售半径的拓展,导致了收益率的长期低下。
网络利用不足,出口竞争力逐步减弱
信息传递不畅,网络利用不足。由于在果品市场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果农不能及时掌握苹果市场的公允价格,导致多数果农在与买主的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造成果农利益的严重受损,因此,建立权威果品网站、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河北省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而河北省大型果品网站数量偏少,仅有的几家如“河北果品网”等辐射范围不足、信息更新滞后,网上交易尚属起步阶段。
出口市场单一,贸易总量偏低。由于河北省苹果的品质大多无法通过国际安全标准与海关检验检疫的审核,加上国际上“绿色壁垒”及“反倾销”政策的盛行,因而只能以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的中低端市场为目标市场,出口半径不足,市场空间有限,再加上目前省内资本与劳动力要素价格的持续上涨,近年来,更是出现了苹果出口竞相降价的无序竞争局面,这些都造成了全省果品出口疲软、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现状。2013年,河北省苹果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0.8%,苹果出口贸易总量在全国只属中游水平。
以“四化”为纲,合理调整品种结构
第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坚持以标准控制质量,如在果苗培育方面提出“四个统一”(统一下种,统一嫁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标准。在园区建设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当集中”的原则。同时,引导全省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式”发展,实现苹果产业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转变。
第二,用“组织化”带动“产业化”。大力发展并依托苹果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及果品协会),建立“合作社+果品协会+企业+果农”的组织模式,增强合作组织的沟通协调功能,发挥其在果农与市场间的桥梁作用。同时,丰富苹果深加工种类,增加高酸度苹果的种植比例,建立专门的苹果汁、苹果酱、苹果醋加工基地,形成多元化的产品销售市场,认证齐全、设施完备的果园还可开发观光农业项目,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条。
第三,调整品种结构,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有计划地减少红富士、国光等品种的种植比例,适度提高金帅、嘎拉等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为延长苹果的市场供应期,将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调整到2∶2∶6的合理范围内。
以科技为支撑,强化果农技术培训
一是积极引进新技术,全省推行“科技兴果”战略。在苗木选择、人工授粉、节水灌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环节加大科技投入,选用优良矮化砧木,以“微灌”、“滴灌”方式取代传统的大水漫灌,实施水肥一体化工程,在中耕除草、修剪整形、树枝粉碎等环节推行全程机械化,发挥新技术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最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科技兴果”的战略目标。
二是依托科研院所及科技特派员,强化果农技术培训。为了尽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可加强与河北农业大学、农研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采取专家定期授课与技术人员巡回指导的方式,增加专家与果农的交流机会,提高河北省苹果生产者的技术素养。同时,对每个苹果种植村选派2~3名科技特派员,长期指导和带领当地的果农升级种植技术、完善管理方法,科技特派员要经过严格选拔,实行“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制度,确保“专业技能过关,技术素质过硬”的候选人员能够脱颖而出,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以龙头企业为先导,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首先,培养壮大地区龙头企业。为改变河北省苹果产业“有群体无品牌,有行业无龙头”的局面,政府应积极扶持和培育地区苹果产业“领头羊”,坚持“品牌推动,龙头拉动,科技带动,市场联动”的发展战略,给予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定额的税收优惠,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从而“盘活”全省的苹果产业链条。
其次,培养品牌建设的意识。品牌意识是企业对品牌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认识及运用,是企业占有市场,获取最佳效益和良好信誉的有力保证。为河北省苹果产业品牌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应重视地理标志品牌和集体商标的注册,创建强势品牌,走“品牌拓展,名牌带动”之路。
再次,加快品牌整合的进程。在把品牌建设的重点放在打造“旗帜品牌”的同时,河北省苹果产业应明确“旗帜品牌”与“普通品牌”的关系,建立品牌间“合作共荣”制度,通过品牌合并、品牌衍生等方式,发挥“品牌乘数”的作用,争创国际知名品牌。
第四,注重品牌维护。企业要不断地对品牌进行维护才能预防和化解危机,抵御外来品牌的竞争,才能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保持和增强品牌的生命力。
以网络为平台,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第一,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产业中心信息网站。为解决河北省苹果产业信息传递滞后、缺少网络交易平台的现状,丰富市场交易形式,提高产品交易效率,应尽快建立通过官方认证的河北省苹果产业中心信息网站,树立网站的权威性,并保证网站信息的实效性和实用性,网站会员采取实名注册制,确保网上交易的公平性和可靠性。同时,利用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等新途径,继续扩大营销网络。
第二,加强出口果品质量监控,建立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为通过国际安全标准与海关检验检疫的审核,应实行果品质量追溯机制,注重规范生产流程,控制农药含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出口果品达标率。在巩固东南亚和俄罗斯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强对美国、欧洲等潜力市场的开拓,平衡内外贸比例,实现外贸市场由低端化向高端化、区域化向国际化的转变。同时,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销会、产品推介会,逐步提升“河北苹果”的产品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最终建立起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
作为河北省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树种,苹果产业的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区域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着手解决河北省苹果产业在品种品质、专业人才、品牌建设、产品出口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探索河北省苹果产业市场化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使农户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才能实现河北省由“果品产业大省”向“果品产业强省”的跨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