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借力江津“长寿之乡”发展富硒产业

时间:2024-07-28

文|王劲松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刘先平 重庆市江津区防震减灾中心

借力江津“长寿之乡”发展富硒产业

文|王劲松 重庆市江津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刘先平 重庆市江津区防震减灾中心

江津区是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长寿老人分布最均衡的“中国长寿之乡”。2013年,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一项研究发现,江津人的长寿与土壤含富硒特性密切相关。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保护视力和肝脏、预防癌症、解除重金属毒害等功能,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等。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需要每天从食物中补硒。据调查,江津区土壤硒平均含量达0.3187毫克/千克,远高于世界土壤硒平均含量0.2毫克/千克,高硒土壤占16.45%,中硒土壤占73.76%,分布均匀,适宜大规模发展富硒特色产业和有机富硒食品开发。

典型富硒地区统计

我国典型地区富硒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典型的缺硒国家,仅有1/3的地区达到国际公布的硒含量临界值0.1毫克/千克的标准。截至目前,我国发现富硒地区有湖北恩施州、陕西紫阳、安徽石台、青海平安等12个区县。但在开发时发现,部分区域存在面积小,又同时伴生铅、汞等不良矿物质,不适合人体直接食用。而具有真正开发价值的主要是湖北恩施、湖南永州、河南宁陵、青海平安、陕西安康、江西丰城、重庆江津等地区,并已形成相关富硒知名产业。

江津区富硒产业发展SWOT分析

目前,江津区发展富硒特色产业14个,认定富硒农产品12个,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和富硒产业集中发展的势头方兴未艾。为加快富硒产业发展,笔者提出江津发展富硒产业的SWOT分析。

优势分析

江津区当下具有开发富硒资源、利用富硒资源、发展富硒产业、开发富硒产品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人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一是地缘优势。江津是“中国长寿之乡”,富硒土壤面积近29万公顷,分布合理,极其适合于生产富硒农产品;江津位于重庆都市拓展区与城市发展新区的粘连处,是主城联动城市发展新区、构建大都市区的重点区域,在江津城区与重庆主城之间,构建起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西南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双福国际农贸城位于江津境内;江津历来是川东地区的粮食产地、鱼米之乡,又称“中国柑橘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以花椒、柑橘、稻米为代表的富硒产业基本形成,江津柑橘、江津花椒、油酥米花糖等名特产扬名海内外;江津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四面山等国家和重庆重点风景名胜区10余个。

二是人缘优势。江津是重庆市唯一的和全国幅员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百岁老人分布最均匀的“中国长寿之乡”,现有百岁以上长寿老人122人,占全市百岁老人10%以上;江津文化昌明,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两弹元勋邓稼先等名人辈出。

三是政策优势。江津区编制了《江津区2012-2016富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目前全国支持富硒产业发展力度最大、措施最多、政策最优惠的措施;制定了《江津区天然富硒农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建立了富硒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明确了区级财政从2013年起连续3年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富硒农业产业发展建设;包括除了享受国家、重庆的涉农优惠政策外,富硒产品加工用地还享受园区和农业设施用地政策,富硒加工企业享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等相关政策;实施了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抓富硒产业考核目标责任制,做到政府优化服务富硒产业发展长效化。

劣势分析

与湖北恩施、江苏丰城、陕西安康等先发地区相比,江津区的富硒农业发展还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以粗加工为主。江津富硒食品特色农业尚存在着农业技术水平低、创新研发能力弱、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以及农业新技术和知识传播速度慢等问题。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江津富硒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没有被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富硒食品生产表现出规模产量虽然不小,但名特优质产品欠缺;初级加工和粗糙加工多而精深加工少;采用传统工艺和落后设备的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少;产品品牌混杂,质量良莠不齐,符合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的产品少。

机会分析

根据我国13省份普查显示,我国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仅为36微克,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0微克标准,如南京市居民硒摄入量为30.74微克/天、沈阳市居民硒摄入量为27.79微克/天、青海省人均摄入量为25.9微克/天。靠日常膳食所摄入的硒量,远远达不到最低需要量。因此,开发经济、方便,适合长期食用的富硒食品已经势在必行。

从调查来看,我国是严重缺硒的国家,其中有72%地区、2/3的人口居住在低硒地区或缺硒地区。严重缺硒地区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重庆、云南、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缺硒地区有天津、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对于缺硒地区来说,要想改变缺硒的状况,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食用富硒产品来补硒。由此可见,江津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开发富硒产品有着广阔的前景。

挑战分析

一是同质化富硒产品竞争的挑战。据网站检索资料显示,全国已有21个地区生产富硒大米和杂粮,拥有富硒大米品牌达25个。普通消费者难以区分其区别,因而初级富硒农产品的开发面临同质化竞争的挑战。

二是食品质量安全的挑战。由于硒食用量的安全范围较窄,各地区富硒农产品含硒量不同,天然硒与人工硒并存,硒含量各自不同,因此必须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较为完善的标准及管理规模体系,这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富硒食品产业赢得市场竞争和加快发展的机遇和关键所在。

三是发展氛围不够浓。近年来,江津在推进富硒产业发展方面作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因富硒产业起步晚,富硒知识、富硒资源的开发价值未能得到全面普及,富硒产业发展的理念、文化、本能和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

四是知名品牌不多。“中国长寿之乡”的荣誉,有效提升了江津富硒产业的地位。但富硒品牌建设,尤其是拿得出手、叫得出名的知名品牌还非常缺乏,有待进一步加强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是科技创新不足。受政策、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部分高新技术项目落地难、资金争取难、人才引进难,影响了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度。同时,许多大型农业企业跃跃欲试,缺乏高层次的农科人才智力支撑,产品生产、保鲜、储藏、加工、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基因和生物技术的专业技术匮乏。

江津富硒产业发展建议

江津区应抓住富硒产业发展机遇,打好“中国长寿之乡”这张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推进江津富硒产业发展。

抓开头、强宣传,着力提升“中国长寿之乡”的爆发力。科学证实,长寿之乡都是“富硒区”。在我国长寿之乡,比如广西的巴马、江苏的如皋、河南的夏邑、广东的三水、浙江奉化的南岙村……经北大科技、中国科学院、中国微量元素学会、上海微量元素研究会研究发现,这些长寿之乡的水土、大米、果蔬里检测出硒含量大约为55微克/100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8~10微克/100克)以上。这些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的头发、血液中的硒含量,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长寿地区的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冠心病、胃肠病、肿瘤、眼病等常见病的发病率极低。为此,应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动力引擎作用,大力宣传有关硒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使居民提高对如何防止缺硒的认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富硒产业的创新创业行动,争做富硒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门户网站、实体连锁店、电子商务、广告载体、群众口碑、专题论坛等形式,宣传好利用好“中国长寿之乡”,打响江津富硒食品“科学、安全、健康”第一枪,全面激发提升“中国长寿之乡”的爆发力。

抓龙头、壮主体,着力提升“中国长寿之乡”的承载力。应坚持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土企业两手抓,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微小型农业企业,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富硒产业基地建设。在生产组织方面,要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业生产组织制度的创新;在生产经营方面,实现经营方式的变革,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农产品的广度深度开发和多次转化增值,进而克服传统农业的弱质产业特征,有效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在运行方式上,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联结农户与市场,使农产品生产与市场有机衔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努力提升富硒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抓甜头、富农民,提升“中国长寿之乡”的带动力。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加工企业+基地”等经营模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拓展富硒资源开发的内涵与外延,构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物流业、电商业、旅游业、餐饮业、养老业、保健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相联动的格局。

抓势头、添后劲,着力提升“中国长寿之乡”的生命力。全面落实“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支持构建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发展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站、农业科技示范户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成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展示与科技服务于一体的重庆(江津)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以富硒种养产业为依托,以富硒加工产业为支撑,以富硒高新技术转化为突破,打造集生产、加工、旅游为一体的富硒产业集群。

抓源头、树品牌,着力提升“中国长寿之乡”的影响力。一是打造富硒食品安全品牌。立足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针,完善富硒食品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富硒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黑名单”信用信息制度,重拳打击富硒食品假冒侵权行为,对严重不良行为或严重违法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追究责任,确保江津富硒食品无毒、无害。二是打造富硒农业创意品牌。通过个人或团队的创意,赋予高文化内涵、高科技、高附加值等特点,把农耕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农产品加工、市场需求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富硒农副产品的全景利益产业链,形成新型农业经营方式。解决目前富硒产业规模小、富硒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三是打造富硒农产品生态品牌。打好江津“长寿”牌,围绕富硒资源优势和富硒特色产业,强力打造富硒大米、富硒水果、富硒畜禽、富硒花椒、黄金硒瓜等生态富硒农产品品牌和集休闲、度假、旅游、食宿为一体养生养老的品牌庄园,使“中国长寿之乡”实至名归。四是打造富硒产品连锁加盟第一品牌。健全江津富硒产品连锁加盟标准和制度,面向全国招商开设江津富硒农产品专卖代理、富硒餐饮、健康养老服务连锁加盟店,让江津富硒产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百花齐放。五是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借地缘优势、人缘优势、政策优势,全力打造最健康、最安全的江津富硒食品品牌,依托江津的名人、名景、名气,采取举办富硒论坛、研究讨论会等形式,鼓励质量优、信誉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全国流通。

抓人头、得保障,着力提升“中国长寿之乡”的持续力。做大做强富硒产业、开发附加值高的富硒食品,人才是关键。一是加大对富硒农村和生产企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富硒产业人才。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利用高新技术深加工富硒食品。三是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富硒食品产业的开发和创业。四是建立专家库,建立完整的富硒资源档案,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科学依据。五是完善创新激励制度,对富硒品牌创建、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奖励。六是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富硒产业发展战略纳入镇村实绩考核。七是率先把富硒食品的质量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认定等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依法取缔非法生产、加工、销售富硒产品“黑作坊”,杜绝市场监管“多龙治水”、“权责不清”、“以审代管”等弊病。八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发展富硒产业、开发富硒食品、经营富硒商品的积极性,卓有成效地推进江津富硒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