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文│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马广鹏 陈兆波 董文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1年年初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形成全面有效的支撑,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拉动还不突出,迫切需要在经济和科技之间架起一条更加快捷有效的通道”。
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近年来,在推动科技成果交易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深入分析上海在技术成果交易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快车道”,对于进一步推动农村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上海技术交易市场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涵盖机械制造、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等13个领域,初步形成了以技术产权交易为主体,立足资本市场的技术交易模式,进而扩展到农村产权交易、环境能源交易、文化产权交易等多个行业,无论是从交易规模还是活跃程度上,都在全国遥遥领先。其中以上海技术交易所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为代表。这两个机构分别成立于1993年与1999年,其中上海技术交易所定位于公益性服务,是国家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组建的全国首个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2008年被科技部确认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其宗旨是致力于促进跨地区、跨行业、跨组织间的技术贸易和技术产品交易,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提供服务。自成立以来收集、整理、发布供需技术项目近3万项、各类技术项目咨询6万余人次、各类技术交易活动900余场,截止到2009年年底会员数达246家,从2006~2010年,上海技术交易所走访企业共计5239家次,挖掘企业技术需求7497项,完成项目对接3058项。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定位于知识产权、物权、债券等综合性产权交易,形成了一个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六个平台(知识产权交易系统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平台、新闻媒体服务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科技沙龙服务平台)的组织体系,从2008~2010年,完成技术产权交易5157宗,成交金额1531.2亿元。
经历了信息集散—供给导向—需求导向的发展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技术交易市场在完善技术交易服务、加强业务覆盖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总的来看,上海技术交易市场经历了信息集散、供给导向、需求导向三个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主要特征上海技术交易市场上世纪90年代成立初期主要以建立网站,抓好信息集散,促进供需沟通这种“信息集散”的方式开展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服务。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第一个10年的中期由单纯的“信息集散”转为“信息集散+供给导向”,实施技术转移服务。2007年以来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尝试建设创新驿站,运用“信息集散+需求导向+专业化服务”方式开展技术转移服务。
通过近20年的培育,上海技术交易市场在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面向科技企业、成长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通过借鉴欧盟的技术成果转移做法,于2007年开始进行了上海创新驿站建设,为技术转移工作开辟了新思路。
实现了以技术需求为导向的技术交易运作模式。上海创新驿站开展的技术交易工作方式基本可概括为“四结合、四为主”,即线上信息和线下操作结合,以线下操作为主;供给导向和需求导向结合,以需求导向为主;服务大企业和服务小企业结合,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国内、国际技术转移结合,以取得实效为主。在运作模式上,形成了政府引导支撑、公益单位主体、市区联动,两级架构、双网同建、两线运作的框架;在组织结构上,强调要有一个实体机构进行操作,要建立一支能长久工作的队伍(如技术经纪人等),要有一个计算机信息平台,要建立一套激励本地区创新驿站运作的良好机制。这种运作方式为技术成果的成功交易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立了贯穿上、中、下游全过程的技术转移和交易工作网络。目前上海技术交易市场形成了以上海技术交易所为枢纽,与区县科委、科技园区、科研机构相链接的技术创新工作网络,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40个技术能力点,与3家科技评估机构、3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0余家金融及投资机构结成合作伙伴,与上海的1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立了“上海技术转移联盟”。建立了实体化的技术交易机构,形成一支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奠定了技术成果转移的发展基础,实现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高效汇集,以工作网络的能力点为支撑,为企业技术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形成了四类专业服务方式。在实践中上海技术交易市场探索出四类较成熟的服务方式,突出公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特点,具体包括:
◎门诊特诊—接续式服务:区县创新驿站人员先行走访中小企业,犹如门诊医生上门初诊,对企业提出的各种技术难题,能解答的当场解答,难以解答的,则带回来,寻找到专家后,再一同前往企业进行专家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
◎集群攻关—组合式服务:针对某个需求,组织工作网络的相关合作伙伴共同解决这个难题。
◎全程指导—顾问式服务:为促进企业与大学、科研所以及各种服务机构密切合作,技术交易所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即帮助宣传、推广新技术,又根据其创新发展需要,牵头、协调各类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系列服务。
◎配电盘—集散式服务:创新驿站和区县驿站采集到企业需求后,经技术交易所识别、整理、分类后,组织各合作伙伴,共同开展服务。
此外,当技术交易所的技术能力点专家不能解决问题时,就运用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专家库资源进行对接服务。
科技成果信息的征集渠道有待完善。以上海技术交易所为例,科技成果信息主要来源于高校、研究院所、发明协会,由于部门间条块分割的原因,从这些部门拿到成果信息并不容易,而且部分高校、研究所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技术转移中心,一些优秀的技术成果往往在内部就已经消化吸收,送到技术交易所的技术成果往往是转化难度比较大的,因此,既导致征集的科技成果信息的局限性,也造成了许多技术成果的积压。
科技成果评估体系有待完善。针对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大量入库技术,由于科技成果自身质量、专业化水平、转化能力有差异,技术交易所也做了一些评估工作,但主要依赖经验从市场前景、技术先进性方面进行了初步筛选,部分项目也会请一些专家和社会机构来做,对于技术产权交易,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转化收益,通常是提供方会请专业评估机构来评。总的来说,评估工作虽得到重视但显得不规范,完善的评估体系尚未建立,用技术交易所自己的话来说“从沙子里面淘金”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科技成果转移仍然是以公益性投入为主。上海技术转移市场虽然以资本交易作为着力点,实现了技术信息主动供给到市场需求引导的转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科技成果转移与技术交易服务对象大多是中小企业,成果的转移注重的是供需双方技术对接与后续的专业化服务,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个持续发展的过程,目前的市场收益难以维持正常的服务支出,大量的经费仍然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构筑“成果展示与交易服务”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关键在于构筑科技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提高成果转化率。上海技术交易工作的实践证明,建立一套集科技成果管理、评估、展示、交易于一体的公益性服务平台尤为必要。依托平台的资源和服务优势,一方面通过开展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信息展示与评估推荐,为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提供有效的洽谈和对接渠道,形成产学研联合工程“永不落幕的网上交易会”;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规模化交易,满足农村中小企业、社会的科技需求,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形成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的“鹊桥”。通过成果展示奠定对接基础,采用技术交易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
整合国家主体科技计划资源,提供成果专业化“供给”服务。通过调研发现,科技成果的来源与质量是实现成果转化的决定性因素。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门在计划过程管理和成果汇集方面的优势,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源整合和创新“供给”服务。一是整合、构建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为主的科技成果资源库,为技术交易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丰富的成果来源;二是整合专家资源,建立专业化、分门别类的专家库,为科技成果筛选、交易评估、技术资产包推荐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保证推介成果的质量。
以需求为导向,建立面向全国的“工作网络”,打造成果转化的有力抓手。通过对上海技术交易市场的分析发现,建立分工明确的工作网络是一项重要措施,能为开展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充分利用各省市创新驿站、技术交易所、农业科技园区以及农村生产一线的4.5万名科技特派员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等丰富的资源,建立以需求为导向、涵盖全国的科技成果工作网络。积极培育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的专业化服务人才队伍,通过专业化、个性化技术服务以及覆盖全国的工作网络,从而解决成果“需求”汇集、技术转移专业化服务水平低的问题。
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注重后续专业化服务。我国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全国75%的城镇就业岗位是由中小企业提供,58%的GDP是由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在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在分享和利用公共科技资源方面处于弱势,技术来源匮乏、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薄弱等瓶颈严重制约了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因而,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其特点进一步加强线下技术咨询服务和持续的专业化服务,为提升中小企业“生命力”提供支撑。
建立“公益服务、成本补偿、持续发展”的成果交易平台运行机制。目前,现有的大部分科技成果交易机构都是依靠政府投入来维持运行和发展。如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关注的重点。通过建立成果交易平台,发挥平台在科技成果“供给”和专业化评估筛选服务方面的优势,利用全国“工作网络”负责企业的技术“需求”汇集和持续的后续服务,通过交易平台的线上与线下服务为技术成果转化牵线搭桥,实现“供需”对接。同时在平台运营中加强成果持有者、平台维护方、成果需求方等多方合作,通过分层交易,对各方实行一定成本补偿,确保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目标,促进平台持续发展。
建立主体计划成果后评估机制,提升项目过程管理水平。随着我国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科技评估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科技项目后评估,它既可提升过程管理水平,又可为成果展示交易提供依据。将项目技术成果和技术转化指标作为项目成效的重要考核内容。通过项目成果在成果交易平台的运行能直观的反映项目承担单位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对项目完成后知识产权管理、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方面进行追踪,对比分析研发经费投入与成果产出情况,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绩效考评、后评估、跟踪评价监理提供可量化指标的参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