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疆部分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28

文 |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饶世平 王敬华

在我国新疆、西藏等西部边远地区的畜牧业生产中,牧民还没有摆脱落后的传统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要大力支持这些地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加大畜牧品种改良,大力提倡舍饲定居,大力发展人工种植草场(包括节水人工种植草场),发展饲草饲料加工业,并要特别重视支持集成配套技术成果的转化。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条件。全国科教援疆工作会议召开后,科技部加大了对新疆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也增加了对新疆自治区和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持。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有关情况的考察和调研,加深了对新疆部分地区基层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工作的了解和认识。

有关情况

·南疆三地州积极发展间作套种立体高效节水农业

南疆三地州是指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贫困落后地区,也是国家和自治区的重点扶贫开发地区。南疆三地州人均耕地少,区域干旱少雨,但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因此,南疆三地州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围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节水做足文章,大力发展立体农业、高效农业、节水农业。

——探索实践间作套种多熟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由于新疆南疆地区荒漠面积大,人多可耕地少,光热资源丰富,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南疆三地州在农田作物栽培模式上进行了多年探索和实践,因地制宜转化高新农业科技成果,进行果粮果棉间作、瓜果草粮蔬菜套复种等技术以及设施农业高效立体栽培技术模式,积极发展一年两熟或多熟制,扩大多熟制面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和设施农业。2009年开始实施的国家支撑计划“南疆三地州高效现代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项目,旨在构建绿洲高效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和环境适应型绿洲农业综合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新疆南疆三地州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支撑三地州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项目分为粮棉果绿色高效种植、主要特色农作物和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多熟立体栽培模式下精准水肥管理及土壤质量提升、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4个课题,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示范推广哈密瓜立体栽培技术。

甜瓜是新疆喀什地区的优势经济作物,喀什地区是新疆最大的甜瓜产区。2008年由新疆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共同承担了转化资金项目“喀什地区哈密瓜露地立体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示范的露地立体栽培技术,改变了哈密瓜传统的露地匍匐栽培方式,改善了哈密瓜通风透光条件,使喀什地区甜瓜生育期内霜霉病减少,白粉病发病推迟,杀菌剂用量减少1/3到1/2,降低了病害发生率,单位亩面积的实际种植量达到2.1~3亩,提高了土地的种植效率,项目还示范了小麦—立体哈密瓜—复播玉米、棉花—立体哈密瓜、甜瓜—幼龄果树以及甜瓜全田立架等种植模式。经过项目实施,立架栽培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哈密瓜产量由2000公斤左右提高到4000公斤以上,生产示范的哈密瓜商品率80%~90%,精品哈密瓜露地全立架栽培商品率最高达95%,亩产值近万元。

——和田县“多占天、少占地”的千里葡萄长廊。

和田县的千里葡萄长廊也是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典型案例。和田县农民为节约耕地,采用立体种植技术成果,利用农田道路,将葡萄种在道路边上,枝蔓架在道路上方,全县葡萄长廊达1500多公里。利用农田道路建成千里葡萄长廊,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葡萄长廊的建设节约了土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改善和保护了生态环境,美化了村镇环境,已成为戈壁绿洲的一大景观。当地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人多地少,人均不到一亩的可耕地,所以我们要多占天、少占地。

——初步形成了若干区域性特色产品产业带。

近年来新疆南疆三地州充分利用已有优势资源,把特色林果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形成了一些特色产业,如伽师甜瓜,和田薄片核桃、大枣,皮山的甜杏和石榴等。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努力把林果业发展成为继棉花之后又一个支柱产业。特色林果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在主产区的一些县乡,林果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1/3到1/2。例如和田县充分发挥特色林果优势,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这几年,在稳定核桃种植面积的同时,不断改良核桃品种,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使得和田核桃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有效提高了农民收益。目前和田县36万亩耕地,其中连片优质核桃种植基地面积已达30万亩。核桃林间普遍套种了耐阴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或套种了西红柿、辣椒、冬瓜等蔬菜。2009年,全县核桃总产达到1.7万吨,实现产值3.4亿元,核桃产业已成为和田县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充分体现了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应用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社会意义。

·北疆阿勒泰地区积极发展农牧渔业

新疆的阿勒泰地区在新疆的最北部,隶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地区。其具有广阔的草原牧场和淡水湖泊资源,发展畜牧业和渔业优势明显。牧业以饲养牛、羊、马为主,阿勒泰大尾羊是全国有名的肉用品种;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甜菜、水稻、胡麻等;鱼类繁多,鱼种丰富,品质优良,市场开发潜力巨大。阿勒泰地区与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三国陆路相接,周边有四个口岸,具有发展边境贸易的独特优势。

——积极推进牲畜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

牲畜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源头和先导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地位是无可代替的。优良品种是现代农牧业的标志,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离不开各类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其中,首先是品种的改良。2007年,阿勒泰市在原畜牧科技示范园基础上成立了畜繁育改良中心,主要担负着全市种畜禽繁育、品种改良、良种推广及种畜禽质量管理、种畜鉴定、整群和档案系谱建立等工作,对于奶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阿勒泰羊本品种选配选育,加快牲畜良种化、提高单产效益进而拉动农牧民持续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市各类牲畜最高饲养量达76.57万头(只),其中牛14.71万头,占各类牲畜总数的19.2%,改良率达70%,阿勒泰羊最高饲养量达51.59万只,占各类牲畜总数的67.3%,其中成年种公羊5310只,可繁母羊30余万只,达标率87%,马2.4万匹,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业。

阿勒泰有着“塞外渔乡”的美称,水产资源丰富,大小河流共56条,年产鱼量5000余吨。以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湖为主的大小河流湖泊,孕育了二十多种冷水鱼。科技部在给新疆的涉农科技计划中,曾直接和间接支持过阿勒泰地区冷水鱼繁育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项目。2006~2007年阿勒泰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实施了新疆自治区科技厅的成果转化基地项目,基地占地面积400余亩,现已建成流水养鱼车间1390平方米,冷水鱼繁育车间368平方米,温室育苗车间292平方米,鱼池120亩,并购买或自制了基地配套设备。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该基地已成功掌握了俄罗斯冷水鱼——高白鲑的人工孵化、育苗、鱼苗长途运输及大水面人工投放等关键技术。近年来,该水产科技示范园总结养殖经验,加强科技投入,首次在北疆成功孵化养殖了金鳟、史氏鲟和哲罗鲑。为保护和开发额尔齐斯河特有的经济鱼类,国家启动了多项冷水鱼繁育科研项目。阿勒泰市水产科技示范园近年来开展繁育、放养冷水鱼工作,引进推广养殖高白鲑、鲟鱼、鲑鱼等。去年利用成熟的繁殖技术带动周边地区的高白鲑养殖,帮助布尔津县向托洪台水库投放高白鲑160万尾,养殖面积达到2万亩。

——做大做强无公害蔬菜业。

阿勒泰市红墩镇有优越的水土光热资源和年产5万吨无公害蔬菜基地,近年来立足实际,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计划将红墩镇建成阿勒泰地区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目前,红墩镇温室蔬菜大棚总数达700余座,全镇蔬菜产业总产值达到600万元,蔬菜种植已成为广大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该镇通过采取规范和完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运作,实现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发布供求信息的措施和手段,使菜农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态。红墩镇还引进了阿勒泰市劳拉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并与其成功签约承包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蔬菜大棚,从而形成了阿勒泰市首家“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蔬菜产业运营模式,并建成了保鲜库,解决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保鲜、储存、运输和市场供应问题,对进一步提高出口蔬菜的品质,做大做强蔬菜出口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蔬菜出口到哈萨克斯坦,使阿勒泰的蔬菜产业步入国际市场,极大地提高了无公害蔬菜的附加值和蔬菜基地的经济效益。但和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边境的边民蔬菜贸易规模相比尚属初始阶段。

——加快发展民族特色风味食品加工业。

哈萨克族是阿勒泰地区的主体少数民族,哈萨克族人饮食以面食奶制品和肉类为主,馕、拉条子、抓饭等是日常主要食品,奶茶、奶疙瘩、手抓肉和熏马肉是最具特色的风味食品。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注重民族特色风味食品的开发,如阿勒泰市达尔汗农业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民族特色食品开发的企业。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该企业进一步研发了炒面、麦片、果酱、肉制品、奶制品等几十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方便食品,获得了1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项。该企业还承包土地,建立种植基地,生产黑加仑等特色农产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推进现代化农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担负着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管着7.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农业及涉农工业是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自2001年以来,兵团共有77个项目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累计获得农转资金无偿资助495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3亿多元。近年来,兵团结合自身农业产业的特色与优势,重点开展了农作物新品种、农业节水及配套技术与产品、先进农机具、特色农产品贮藏保鲜及精深加工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畜牧养殖业关键技术等的中试与示范。

——加快大面积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兵团结合在农业节水技术领域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重点围绕农业节水技术、节水产品、滴灌自动控制技术、滴灌专用肥料及配套机械等方面开展成果转化与示范,组织实施了“地膜棉花高效微滴灌专用肥中试”等一批农业节水技术转化项目,顺利解决了兵团节水农业发展中滴灌技术与高密度栽培、铺膜铺管精密播种联合作业、测土平衡施肥专家决策和机采棉等技术难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棉花膜下滴灌技术体系,使节水技术率先在兵团实现了大面积应用,到2010年,兵团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0%以上,兵团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业节水示范区,为全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树立了典型和样板。其中,“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获863计划支持,“西部干旱地区节水技术及产品开发与推广”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提升农机装备、农艺新技术、新品种的集成应用及农业信息化水平。

长期以来,兵团高度重视农业装备的研发与应用,2001年以来,共承担“加工番茄色选设备的中试”、“农田信息数字化采集与生产决策系统中试与示范”等农机装备及农业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1项,提高了棉花生产机械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推进了棉花生产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新疆农垦科学院通过“棉花膜下滴灌铺管铺膜播种机的中试示范”,建成了中试生产线,机具可一次完成播种、铺膜、铺管等工序,据示范区统计,运用该机具后省种75%,省工80%,人均管理定额由项目实施前的25~30亩扩大到100~120亩,目前该机具已在兵团全面推广。通过一批农业装备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兵团精准农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兵团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基地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棉花精量铺膜播种机具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获。由科技部2008年立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担的《高产高油大豆中黄35的中间试验和示范推广》农业成果转化项目,在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8团合作进行大面积中试示范中,创我国大豆大面积高产纪录和我国大豆单产最高纪录。项目的实施成果,对促进我国大豆自给,减少进口,促进我国油料加工和饲料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技术储备意义。

膜下滴灌水稻

——加强农作物新品种的中试示范。

兵团高度重视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多以来,兵团共有19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有32个农作物新品种获得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通过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建立新品种良种繁育体系,深入研究新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及与之相适应的高效栽培技术,制定与新品种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并进行生产示范,兵团作物生产连续创造了高产纪录,大幅提升种植水平。棉花亩产皮棉超过300公斤,小麦亩产达到806公斤并正在向吨粮迈进,大豆亩产最高的达400公斤,玉米制种最高亩产达到1026公斤,创全国新纪录,这些高产的创建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密不可分。其中棉花品种新陆早33号累积推广600多万亩,获2010年度兵团科技进步一等获。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按照兵团党委提出的“稳粮、优棉、增果畜”结构调整总体部署,兵团长期以来一直努力促进“种植、养殖、特色林果”三足鼎立的农业格局的形成。为了促进兵团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了“加工番茄新品种‘新番31号’中试与示范”等一批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通过加工番茄、葡萄、西甜瓜、蔬菜、红枣等新品种的中试与示范,建立了一批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种子生产、种子加工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通过对瓜菜、林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兵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与示范作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充分发挥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与示范推广应用的重要作用。

四点体会

·转化资金专项实施成效显著

转化资金项目实施以来,加速了新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了边疆产业发展水平,转变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转化资金专项的实施,紧紧围绕新疆农业产业的发展,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壮大了区域特色产业,提升了优势传统产业,培育了新兴产业,延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尤其重大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西部边远地区的产业化水平,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培育了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要重视发展新疆现代化大农业

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在群山峻岭、绿洲戈壁之间,有着数不尽的“粮仓”、“肉库”、“油盆”、“煤海”。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新疆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的大宗粮食作物,以棉花、甜菜、啤酒花等为主的经济作物,以葡萄、甜瓜、香梨等为主的林果及畜牧产品呈现高品质的特点。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条件,对于全国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新疆的大农业还体现在机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例如兵团的土地规模较大,人均耕地多,加上特殊的组织管理模式,具有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现代农业的优势。

新疆虽大,但土地资源的利用受水资源的严重限制,再加上非农建设占用大量质量好的耕地,耕地利用不合理,土地污染严重,盲目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全区中低产田比例较高,生态环境趋于恶化。这提醒我们,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安全,运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科学的开发和管理使用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要高度重视新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新疆水资源短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应重视各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春天融雪时形成的洪水和丰水期汇集到水库、河流里调节出的水资源的蓄积,以开源、节流增加对水的利用,再加节水灌溉技术措施的广泛应用,如果开发蓄积好水资源并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新疆很多戈壁都可以变成绿洲。

棉花收获机

在新疆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和膜下滴灌等技术,具有保地温、用水省、肥料利用率高、投工费用低、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其技术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但塑料地膜滴灌节水技术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地区种植棉花滴灌后土壤出现返碱现象,冬季要大水漫灌进行压碱,这样又影响了节水效果。二是地膜的大面积使用,对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由于地膜在市场上多是按重量交易,而农户需要的是价格低、覆盖土地面积大的地膜,所以,许多生产厂的地膜越做越薄,给田间大面积使用的地膜造成难以回收和利用的困难,致使不易降解的塑料地膜污染土壤现象严重。在当前国内外还没有完全解决适合广大农村大面积使用的造价低,降解效果好的降解塑料地膜生产技术问题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可从农用塑料地膜的生产到田间使用的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加强规范化管理,以尽量减少耕地的白色污染。

由于水资源短缺,牧区干旱缺水,草场退化,草场超载过牧现象严重,荒漠化、沙漠化加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些农区种植结构以经济收益高的棉花为主,小麦、玉米等可饲秸秆短缺、畜牧养殖成本加大,饲草料价格上涨,造成羊肉价格增长幅度较大。另外在南疆大多还是小规模的分散养殖,大规模、集约化的养殖不多。因此,也应重视在牧区发展节水人工种植草场。

占国土面积1/6的新疆水资源短缺,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好新疆的水资源,离不开现代节水技术成果在这一地区的转化应用。同时,要开源节流,制定科学的用水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好产业结构,把有限的水资源管好用好,保护好生态环境。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农牧业。

·新疆的农牧业发展对边疆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新疆地域广阔,是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以科技促进新疆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关系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科技部召开了全国科教援疆工作会议,加大了对新疆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了对新疆自治区和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持。要通过推进新疆的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强农牧业技术集成示范,加大良种选育、高效种养、农业节水、农产品深加工等技术支持,提升农牧业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以及农业信息化工程,依靠科技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农业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新疆的农牧业经济。要加大对农牧民科技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增收致富能力,鼓励农民依靠科技创新创业。加快推进新疆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两点建议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的实施,不仅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涉农领域的转化,也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搭建了成果转化的技术和资金支撑平台,有效促进了当地的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推广应用,也为基层科技发展积淀了基础。对当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边远落后地区农牧民增收,增强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

·建议制定不同于东部地区的立项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向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倾斜

我国新疆、西藏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不同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落后状态更明显。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落后,涉及国家和边疆社会的稳定,是党中央关心的重大、热点问题。因此,建议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作为科技部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创新管理,制定不同于东部发达地区的项目立项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向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倾斜,在宏观上实行分类管理。因为新疆、西藏等西部边远地区,特别是沿边地县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条件差,开展科研项目的支撑条件薄弱,具体实施科技项目工作的成本高,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对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更为适合。建议通过加大对这些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支持,促进远离大城市、难以参与大市场和经济大循环的边疆地区尽快缩小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城乡统筹发展。

·要重视支持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

在我国新疆、西藏等西部边远地区的畜牧业生产中,牧民还没有摆脱落后的传统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要大力支持这些地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加大畜牧品种改良,大力提倡舍饲定居,大力发展人工种植草场(包括节水人工种植草场),发展饲草饲料加工业,并要特别重视支持集成配套技术成果的转化。这是我们在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工作中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关系到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和少数民族牧民的生计及已经很脆弱的生态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