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任卫红,沈利汉,赵妙玲,周欢,陈军华
(东莞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广东 东莞523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为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该疾病传染性强,潜伏期3~7 d,最长可达14 d,表现为聚集性发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病患者。 我院作为东莞市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截至2020 年2 月25 日,本科室共收治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12 例。危重型患者特点是,在重型基础上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 监护治疗[1-2]。 在治疗护理期间,针对本病特点,笔者总结了4 方面护理难点,体现在护理评估(评估体温、指类血氧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护理观察(液体平衡、中医中药的运用、用药观察),护理操作(吸痰、ECMO 等)和隔离防护等方面,并制定了针对性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20 年 1 月 28 日—2 月 23 日,收治12 例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男9 例,女3 例,年龄29~75 岁,10 例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2 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6 例合并有高血压,2 例合并糖尿病,1 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1 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心律失常:心房颤动,2 例无基础病。 临床症状:起病至发病后2 例高热,7 例中低热,3 例体温正常;4 例双肺野多发斑片状阴影,6 例双肺散在渗出,2 例双下肺炎症;7 例出现干咳乏力,3 例咳嗽痰多,2 例咳嗽后伴气促。 5 例使用镇静镇痛肌松药物,7例未使用镇静镇痛肌松药物。 APACHE I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评分15~24 分。 护理风险评分:12 例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分3~7 分,Morse 跌倒风险评分 10~35 分,Braden 压疮风险评分 11~13 分。
1.2 治疗和营养方案 给予联合抗感染、雾化抗病毒、调节免疫、祛痰、护胃、护肝、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支持治疗等。抗感染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替加环素、伏立康唑等;抗病毒药物有克力芝、阿比多尔、利巴韦林、奥司他韦胶、α-干扰素雾化;增强免疫药物有免疫球蛋白、日达仙;镇静镇痛药物为咪达唑仑、盐酸瑞芬太尼;肌松药为苯磺顺阿曲库胺;祛痰药为沐舒坦;护胃药有奥美拉唑钠;护肝药为谷胱甘肽[3]。 中医用药则根据患者症状,查看舌苔、诊脉辩证施治,配方不固定,根据病情改动。 2 例给予人工体外膜肺治疗,模式分别V-A(静脉-动脉)模式;V-V(静脉-静脉)模式,2 例给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5 例 气 管 插 管 上 呼 吸机, 医生治疗规范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第六版)[1-2]。营养方案:营养师配方,7 例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液: 短肽+水溶性维生素+膳食纤维; 短肽/整蛋白+水解乳清蛋白+水溶性维生素+膳食纤维。 其中6 例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好转,肠道功能恢复至良好,重建免疫起到作用。5 例患者流质100 mL,每日4 次或普食每日3 次。
1.3 护理方案 根据病情,护理上逐渐调整镇痛镇静用量,监测血气分析及内环境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调节呼吸机参数小潮气量为原则,调节药物用量。 加强气道管理,痰液不易吸出时,报告医生并协助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根据氧合指数及俯卧位通气时间改变患者体位, 密切观察患者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情况; 控制出入量, 记录每小时出入量,维持负平衡,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可适当增加肠内营养支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4 治疗转归 12 例患者经过治疗,1 例出院,5 例转出,1 例死亡,5 例正在治疗中,其中2 例治疗病情危重,3 例治疗好转。
2.1 护理评估的难点及对策
2.1.1 评估生命体征后判断病情难 (1)体温的识别。 与其他疾病危重症患者不同,COVID-19 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本组12名危重型患者起病至发病后,7 例中低热,3 例体温正常,2 例高热。 其中有1 例是目前病情最重的患者,其在起病及住院期间体温一直中低热,之后病情逐渐加重难以控制,后期合并霉菌感染,体温才达到38.5℃以上。 (2)血压波动大,血压明显降低。 本组6 例合并有高血压,基中2 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之后患者不使用降压药物后血压正常,但这2 例患者病情全部加重。 护士容易忽略病情变化,血压波动大,有时认为是测量不准确,之后血压持续下降,是循环不稳定的先兆,会导致病情恶化,上述2 例患者其中1 例出现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3)心率减慢预示病情恶化。 本组6 例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心率减慢,45~56 次/min,3 例病情趋好(其中 2例好转,1 例正在治疗中);3 例病情恶化(其中1 例死亡,2 例病情加重)。
对策:(1)重视测体温,患者体温即使中低热,也需要定时测量,4~6 次/d。 (2)测量血压采取有创动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接压力换能器到监护仪,调出有创动脉血压,随时观察血压变化。 若监测足背动脉,记录血压时减30~40 mmHg(1 mmHg=0.133 kPa)[4]。 避免使用无创测血压,不能动态观察血压变化。 (3)观察心率变化,将刚入院的心率与现在的心率进行前后对比, 将清醒与睡眠的心率进行对比,将活动与安静的心率进行对比,找出患者心率减慢的时间点和规律,并报告给医生。本组2 例患者安装了临时心脏起搏器,后心率好转。2 例患者心率自行好转。
2.1.2 指尖血氧饱和度不能反映真实缺氧程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指尖血氧饱和度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缺氧状态,有时指尖血氧饱和度正常,但是氧合指数降低,这是病情恶化的早期信号。
对策:务必关注血气分析结果,用氧分压值除以吸氧浓度,得到氧合指数来分析缺氧情况。早期发现缺氧症状,具体办法:在与患者交谈、吃东西或翻身时,注意指尖血氧饱和度有无变化,如果下降明显,即使患者无气促都应重视; 指导患者坐起或床上运动,观察有无气促、指尖血氧饱和度下降,如果都有,应告知医生并立即采集动脉血检查血气, 评估氧合指数,以判断缺氧程度。
2.1.3 APACHE II 评分不能反映真实的疾病严重程度 通常,在ICU 评估患者危重程度时,APACHE II≥15 分视为病情重、预后差,需要重点关注。然而,新冠肺炎患者不能以此界值来判断。例如:本组1 例29 岁患者,在入院时APACHE II 评分8 分,入院有急性呼吸衰竭,病情进展出现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积极治疗后好转。 因此,APACHE II 评分不能作为发病前期评估病情轻重程度的唯一依据。
对策:连续动态观察患者的胸片,如肺部炎症是否吸收,斑片状阴影有无扩大;跟进每日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的变化;观察核酸监测是否阴性,病毒载量监测是否减少;观察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淋巴细胞有无上升,等等。 通过影像检查、血液检验指标、病毒检测结果、生命体征变化,综合评估判断患者抗病毒、抗感染效果,来判断病情有无好转或恶化。
2.2 护理操作难点及对策
2.2.1 吸痰操作难 患者痰液不同于普通肺炎患者,大部分呈胶冻样痰液,痰液位置在支气管第5-第7 段,很容易堵塞支气管,造成指尖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抢救防不胜防。
对策:吸痰时做好充分准备,首先雾化吸入使痰液湿化,然后左右翻身拍背或震动拍痰使痰液松动,吸痰前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给予100%纯氧2~3 min,然后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插入21~25 cm,快速旋转吸出。 此外,对于使用镇静镇痛肌松药的患者(本组5例),给予每日唤醒,让患者保持每天有咳嗽反射。对于清醒患者(本组2 例),尽量增加床上活动次数,取俯卧头低位,利于肺部血流重新分布及痰液引流。患者一旦突然出现指尖血氧饱和度下降, 立即使用面罩呼吸囊接氧气辅助通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吸出深部痰液, 做细菌培养及核酸检测。
2.2.2 使用ECMO 及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患者俯卧位通气操作风险高 俯卧位通气操作除存在常规操作的风险外,还有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及普通管道的摆放风险,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命管道 (ECMO 管道、CRRT 管道、气管插管)的摆放,如果位置不合适,每一条管道有偏差都是致命的。
对策:遵医嘱给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持续12~20 h,加俯卧后,进行体位舒适度的调整,保持管道通畅和镇静镇痛肌松程度的加深。 如果俯卧位通气氧合指数持续下降, 说明效果不佳, 立即翻转让患者仰卧位。如果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恢复仰卧平卧,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果不及时救治,会造成严重后果。
本组2 例使用ECMO 及CRRT 俯卧位通气的患者,1 例俯卧位通气成功,1 例未成功。成功的1 例患者加俯卧后进行体位调整:调整管道,保持2 条管道回血畅通;头部移出床外腾空,并在额头处用啫喱垫垫起,保证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顺畅;上腹部垫软枕,以减轻腹压;大腿部垫软枕;同时,遵医嘱加大镇静、镇痛及肌松药物用量,使患者处于完全安静放松状态,避免管道移位。 另1 例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不成功,改为给患者采取90°直立左右侧卧位,常规翻身患者一般侧卧30°左右,对本例患者则采取循序渐进的90°直立左右侧卧,也达到了血流重新分布的目的,效果好。 2 例患者俯卧位通气及直立侧卧位通气前后氧合指数均较前提高。
2.3 护理观察的难点及对策
2.3.1 液体平衡的观察难 为了防止肺部损伤加重及心脏、肾脏负担加重,需要控制出入量平衡,避免液体灌注过多造成肺水肿或其他脏器损伤。
对策:密切关注每小时出入量。本组9 例患者每天基本负平衡,其中7 例病情明显好转,2 例正在治疗中。在这9 例患者中,有5 例曾出现液体正平衡过多,3 例患者是中药汤剂摄入过多, 经与中医师沟通,给予减量;2 例患者自己饮水过多,告知患者调整。本组3 例患者间断液体负平衡,其中1 例出现感染性休克,病情均较前加重。该3 例患者由于病情加重,为了维持血压正常,大量补液、补胶体造成补液过多,液体平衡困难。
2.3.2 腹泻原因的判断难 联合通腑泻肺方可减短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及首次排便时间[5]。 中医理论认为:大便通则肺通,大便可以排毒。 患者既要有大便,但是又不能腹泻,腹泻会加重营养不良,加重低蛋白血症。本组7 例患者均辅以中医治疗,本组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头孢他啶艾维巴坦钠G-思福妥、伏立康唑G-威凡等), 抗病毒药物 (克力芝等),摄入肠内营养液,服中药共同治疗,引发的患者腹泻,需要护士来辨别。
对策:(1)观察大便颜色、性状、次数。(2)将大便列为每天早上医护大交班的必交项目。 会诊中医师听取汇报后,根据大便次数、性状,随时调整中药剂量。 (3)判断腹泻原因时,首先考虑肠内营养液是否耐受,观察大便颜色进行判断。 如果黄褐色稠便、次数多,说明营养液耐受,肠道功能建立;如果为草绿色、水样便,说明营养不耐受,需要与营养师联系暂停营养液,减慢灌注滴数或留置鼻空肠管鼻饲。暂停营养液后,仍然腹泻,需告知中医科医生调节中药剂量。排除上述2 种原因后,则考虑腹泻原因是否为西药导致。患者使用西药繁多,细心鉴别每种药物的使用时间、停止时间,以分辨是西药的不良反应,还是长时间使用某西药致肠道菌群失调所致。
2.3.3 药物种类和输入通道多而复杂 患者使用抗感染、免疫调节剂、镇静镇痛、血管活性等多种类型药物,在快速输血输液时,还是会出现血压不稳需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情况。
对策:(1)为了保证各种药物的疗效,本科室对患者留置三腔深静脉管, 所有血管活性药物用1 条静脉通道输入,镇痛镇静肌松药物用1 条静脉通道,静脉常规补液用1 条静脉通道, 输血另开1 条静脉通道。 例如:建立PICC 单独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保证疗效,稳定血液循环,避免血压波动。(2)保证药物之间无配伍禁忌, 随时调整药物剂量能够准确无误输入。 (3)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克力芝口服液须与食物同服,促进吸收增强药物疗效。 (4)患者使用特殊药物时,给予针对性观察,如使用免疫球蛋白IgM时,次日早晨抽血化验淋巴细胞。本组2 例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 IgM 后,淋巴细胞由(0.23~0.31)×109/L上升至(0.71~0.82)×109/L。 (5)使用康复者血浆疗效也要重点观察。 本组2 例患者使用康复者血浆,1 例核酸强阳性患者使用2 次后, 新型冠状病毒载量由550 万降至2 700,另1 例核酸强阳性患者使用1 次后,病毒载量由277 万降至1 097。
2.3.4 血氧饱和度下降需及时发现并立即急救 本疾病的典型特征是肺泡气体交换功能受损, 随着病情加重,缺氧症状加重,患者对于氧疗特别敏感。 本组1 例患者在高流量氧疗治疗过程中,氧管脱落,血氧饱和度下降至60%, 发现后及时处理血氧饱和度回升。
对策: 使用高流量氧疗或鼻导管吸氧患者如出现血氧下降、呼吸急促,立即使用呼吸球囊面罩接氧气辅助通气,通知医生,并准备好气管插管用物及呼吸机。
2.4 隔离防护的难点及对策
2.4.1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带来感染高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人体淋巴细胞低, 本组患者淋巴细胞在(0.15~0.80)×109/L,免疫力极低,加之抗感染真菌药物大剂量使用,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概率很大。
对策:(1)防止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条件允许时安排住负压病房,尤其是机体免疫功能低、老年、易感染患者。本组3 例患者住负压病房。(2)在重点防护患者的床头备隔离衣,尤其是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肾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对重点防护患者进行置管等有创操作时,操作者加穿1 件隔离衣。对使用免疫球蛋白者观察用药效果,淋巴细胞上升说明患者免疫力提高。
2.4.2 机械通气造成院内感染风险大 呼吸机管道易形成冷凝水, 冷凝水呼吸机回路中含有较多致病菌,呼吸机回路打开风险大,呼吸机呼气端采取措施时会污染空气。
对策:(1)有创呼吸机支持应使用带细菌过滤功能的热湿交换器(被动湿化)进行湿化;使用双加热导丝的加热湿化器(主动湿化),减少回路中冷凝水的形成[6]。 (2)面罩和呼气阀之间、呼吸机呼气端均使用过滤器,过滤器水量过大及或阻力增加,需随时更换。专家共识不建议常规定期更换呼吸机环路,仅当存在污染和机械故障时更换。 更换环路过程易导致飞沫和气溶胶的播散, 且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和医疗成本[6]。 (3)冷凝液多随时清除,并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倒入含氯2 000 mg 溶液中浸泡2 h,再倒入下水道。严禁随手乱倒。在断开呼吸机或处理冷凝液的过程中, 避免冷凝液意外喷溅污染护士或倒灌进入患者气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