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蔡忠香,方婷,范婧慧,杨欣,王雪芬,鲜于云艳,刘春英,张美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a.护理部;b.重症医学科,湖北 武汉 43006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一种未曾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引起,感染者主要的症状为发热、干咳、胸闷和乏力,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发病早期白细胞正常或降低, 淋巴细胞减少,CT 影像学为双肺多发的磨玻璃影,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的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1-2]。 该疾病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工作场所及人群密集的公共区域等,人群普遍易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就医人员密集加剧,加重了应对传染病爆发的挑战。2020 年1 月30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2 月11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3 月 11 日 WHO 宣告 COVID-19 为全球大流行疾病[4],关于该疾病的起源、流行病学、人类传播持续时间和疾病临床谱等方面的知识存在较多空白[5],初步估计该疾病住院病例死亡风险为14%,疫情初期每7.4 d 感染规模就扩大1 倍[6-7]。 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传染病乙类管理,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8],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执行[9],关于该病的诊断目前采用的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七版)》[10]。 在防控形势严峻的背景下, 如何快速有效对管理的相关问题做出反应至关重要[11]。 笔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本院面临的护理管理应急问题及对策,报道如下。
2006 年,Kelen 和 McCarthy 在急诊医学共识会议上提出了激增科学(science of surge)[12]。激增(surge)指卫生系统需求突然大规模的增加; 激增容量(surge capacity)也称为激增能力,当可获得的资源与接纳患者的能力之间不一致时, 增加了单位时间的容量压力,从而提升了医疗行为潜在的风险系数,这时需要管理患者容量意外增加的应急能力[13-14]。激增应对中 3S 系统框架要素包括人员(staff)、材料(stuff)、结构(structure)3 部分[15-16],其中充足的人员是激增方案中的核心要素, 需要了解医疗机构内工作人员的意愿,并且明确角色责任;材料主要指物品、设备、药品一系列其他重要资源, 强调机构之间协调的必要性,如果供应不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适应、保存、重用、重新分配;结构包括对现有医院设施的凋整改造,或者工作标准的重新规划。 激增应对能力是激增容量和激增之间的函数关系[12],激增应对能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 激增应对能力反映的是激增容量适应激增的程度。
2.1 staff—护理人力资源受到冲击 护理人力资源作为最关键、最具能动性的护理资源之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情况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患者安全以及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17]。 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的原因分析:(1)外派支援武汉市传染病医院;(2)增派急诊发热门诊支援;(3)科室孕产假、病假人员无法参与值班;(4)提前休假人员外地滞留无法返岗;(5)被感染的护士居家隔离;(6)疫情是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发生,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调配足够的人员;(7)大部分护士面对突然发生的疫情应对能力不足,遭受心理危机。
2.2 stuff—防护物资资源稀缺 防护物资紧缺是限制临床防疫工作正常开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紧急情况下健康安全的环境是护理团队反应能力的保障[18]。物资缺乏有如下原因:(1)疫情爆发的时间为农历春节期间,有效储备不足;(2)交通物流运输需要时间和人员;(3)随着疫情中患者人数的密集增长,临床一线防护物资消耗增多;(4)广大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对防护物品的需求增长。
2.3 structure—非隔离病区护理工作方式的挑战 责任护士是最早与患者接触的群体, 也是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同时是病区的主要管理者,而病区流动人员较多,包括患者家属、保洁及其他工勤人员,因此, 护士接触隐匿的病毒携带者潜在风险较高。 此外, 非隔离病区护理工作方式是1 名护士分管1 个小组,负责组内所有患者全过程的治疗及护理,独立的组数越多,人员之间的交叉越多,传染链追踪控制难度越大。
3.1 建立应急机动护理人力资源队伍、应急培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护士心理压力 全面梳理各临床科室在岗人员情况,重新整合护理人力资源,形成三级应急网络梯队。 第1梯队为院外支援应急人员, 支援方向是指定的传染病收治中心,纳入标准:(1)从事护理工作年限≥5 年;(2)身心素质良好,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男士优先;(3)有急危重症等相关科室工作背景,接受过应急救援及急救技能培训或具备省级及以上重症、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资质者。第2 梯队为院内应急支援人员,支援方向是发热门诊、急诊、日间病区、感染科等,纳入标准:(1)从事护理工作年限≥3 年;(2)技能竞赛中遴选的科室骨干护士; (3)身心素质健康,专业技术过硬,且本年度暂无生育计划者。 第3梯队为原岗待命的人员, 支援方向由护理部机动调配,作为替补轮换人员。纳入标准:(1)从事护理工作年限≥2 年;(2)掌握理论知识,熟悉工作流程及操作要求,身心素质健康;(3)自愿报名。 调用原则:由科室自主选派合格人员,上报护理部派遣。 此外,依托护理部主管的63 名机动护士库,实现全院缺口可协调替代人员方案。 最终实现“三阶梯一库”的人力资源队伍。
国际护士协会的灾害护理能力框架中提到结构化的培训可以增加护士危机准备意识和预警能力,同时培养护士对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17],促进护士对灾难准备的理解, 增强对应急情况下团队合作的能力和信心。为了提升护士在危机中的应急能力,我院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识体系纳入应急教育,创建在线教育平台APP 发布学习资源包,包括:(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政策文件;(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理论知识;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操作的视频。内容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流程、各类工作人员防护级别要求及常见侵袭性操作防护指引及适用范围、新型冠状并感染时的护理要点、终末消毒流程、遗体处置流程等。目的是促使护士掌握个人应急管理知识,拥有关键的临床判断技能和专业技能, 在疫情不断演变的背景下,达到知识的同质化。
为了缓解护士心理压力, 我院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 并牵头发布国内首套在线抗疫心理支持系统综合平台“强肺心理支持系统”,提供免费的在线行为认知治疗、在线睡眠认知治疗及在线专业人员咨询。
3.2 制定护理防护用品的应急预案, 建立救援防护物资管理专账 护理部联合设备处及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有关要求制定了本院护理防护用品的应急预案,以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护理的准备能力,明确救治职责[18]。 同时建立我院救援防护物资管理的专账,实行定人、定位、定量管理,保持应急防护用品的合理调用及动态平衡。护士长为防护用品管理责任人,负责科室防护物资的领用及分配管理, 科室防护用品的数量参照护理管理系统中的排班人数及是否有确诊患者情况灵活确定,按照日用量领取,制定不同防护级别每人用品量, 例如:N95 口罩,2 个/(人·d)(限密切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
3.3 设立综合缓冲区,改进非隔离病区护理工作方式 疫情的爆发削弱了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效率,然而,常规护理是应急护理的基础,改进护理工作流程可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并提升团队应急能力。在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及后勤保障等多部门联动下,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工作原则,运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19],为加强应急工作前端的控制,使应急管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 在发热门诊和急诊筛查的基础上设立综合缓冲区。 综合缓冲区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筛查,快速区分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和正常人群并进行分流。非隔离病区设置疑似房间备用,视每个房间即为1 个封闭单位,每张床执行床边隔离。 严格执行三区三通道隔离管理,三通道指患者通道、医护通道、污物通道;三区为清洁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 工作方式由个人独立分管小组模式改进为双人团队协作小组模式,双人团队协作小组中A 护士活动范围为污染区,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用三级预防防护,B 护士活动范围为清洁区,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用二级预防防护,当B 护士准备好治疗用物,缓冲区域为物品交接点,A 护士负责完成患者的护理操作执行部分,患者人数分配由护士长机动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