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 铭 ,孙 晓 ,朱晓萍 ,田梅梅 ,施 雁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a.体检中心;b.护理部;c.骨科,上海 200072)
189名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与心理韧性相关性分析
陈 铭a,孙 晓b,朱晓萍b,田梅梅c,施 雁b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a.体检中心;b.护理部;c.骨科,上海 200072)
目的探讨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与心理韧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于2016年4—6月对某市3所医院的189名新护士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调查对象角色转型冲击总分为(103.73±6.26)分,得分率为76.8%;各维度的得分率为66.9%~83.2%;不同学历和聘任方式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09,P=0.001;t=2.623,P=0.009)。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体验得分与心理韧性得分之间呈极强负相关(r=-0.949,P<0.001)。结论工作1年内新护士面临较大的转型冲击体验,通过建立系统性、针对性、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与职后教育体系,同时科室乃至院级层面给予一定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方面的支持,以此提升新护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快适应护理专业特征,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转型冲击体验感。
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体验;心理韧性
转型冲击,指个体由已知角色转型为陌生角色时,受角色、关系、知识及责任影响进而出现迷茫、困惑、怀疑及定位不明的感受和体验[1]。新护士刚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面对社会角色转变,可能会在生活、工作乃至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诸多不适感,甚至面临一系列的压力和困惑。有报道,因无法顺利完成职业转型的新护士在1年内的流动率为35%~60%[2]。心理韧性,指内在的力量、乐观以及面临逆境时有效应对的能力[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面对压力时所表现出的顽强持久、坚韧不拔以及应变能力。目前关于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体验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其与生涯适应力、工作满意度之间相关性分析,本研究拟探讨新护士转型期的冲击体验与心理韧性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稳定护理团队等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6年4—6月抽取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新护士进行调查。纳入标准:临床科室的护士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照;工作时间<1年;知情并自愿同意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进修护士,病假、产假护士等。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 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医院聘任方式、工作科室。
1.2.2 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 (the Transition Shock of Newly Graduated Nurses Scale,TSNGNS)采用薛友儒等[3]编制的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包括身体方面(6个条目)、心理方面(8个条目)、知识和技能方面(5个条目)、社会文化与发展方面(8个条目)4个维度27个条目。各条目从“完全相符~完全不相符”分别计分“5~1”,总分135分,分值越大表示转型冲击程度越大[4]。采用得分率对量表的总体得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转换,得分率=总体得分(或各维度得分)/量表满分(或各维度满分)×100%[4]。该量表 Cronbach α 系数为 0.92,各维度 Cronbach α 系数为 0.86~0.94。
1.2.3 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 (Connor Davidson Resilienee Scale,CD-RISC) 采用于肖楠等对Connor和Davidson编制的心理韧性量表进行翻译修订后的中文版量表,主要测评个体看待事物积极的一面,并相信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包括坚韧性 (13个条目)、力量性(8个条目)、乐观性(4个条目)3个维度25个条目[5-6]。各条目从“很相符~很不相符”分别计分“5~1”,总分125分,分数越高说明心理韧性越好。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1,各维度 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60~0.88。
1.3 调查方法 对项目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后,根据纳入标准选取研究对象,并向其解释调查目的、征得其同意后,由其独立完成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回收率为94.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建立数据库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在转型冲击方面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转型冲击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参与调查的189名新护士中,女性171 例(90.5%),男性 18 例(9.5%);年龄(24.13±1.32)岁;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下9例(4.8%),大专125例(66.1%),本科及以上55例 (29.1%);合同聘任制157 例(83.1%),正式编制 32 例(16.9%);所在科室:重症监护室 37例(19.6%),外科 45例(23.8%),内科42例(22.2%),手术室 20 例(10.6%),急诊科 28 例(14.8%),其他(妇产科、血液透析等)17 例(9.0%)。
2.2 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得分情况 189名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总分为(103.73±6.26)分,得分率为76.8%;各维度的得分率介于66.9%~83.2%。按得分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社会文化与发展方面、知识和技能方面、身体方面、心理方面。见表1。
表1 189名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各维度得分情况
2.3 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学历和聘任方式的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09,P=0.001;t=2.623,P=0.009)。不同性别、年龄段和工作科室的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189名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得分的单因素分析(±S,分)
表2 189名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得分的单因素分析(±S,分)
项目 n 构成比(%) 转型冲击总分 统计量 P性别 t=0.626 0.532男18 9.5 104.61±7.99女171 90.5 103.63±6.07年龄(岁)F=1.189 0.307<20 26 13.8 110.50±2.12 21~25 94 49.7 103.65±6.27 24~30 69 36.5 104.00±6.16学历F=7.909 0.001中专及以下 9 4.8 101.63±3.93大专 125 66.1 104.86±6.06本科及以上 55 29.1 100.84±6.36医院聘任方式 t=2.623 0.009合同制 157 83.1 104.26±6.17正式编制 32 16.9 101.03±6.12工作科室F=1.137 0.343重症监护室 37 19.6 104.83±5.52外科 45 23.8 102.55±6.49内科 42 22.2 104.05±6.19手术室 20 10.6 104.00±7.12急诊科 28 14.8 110.50±2.12其他 17 9.0 102.75±7.05
2.4 新护士心理韧性得分情况 参与调查的189名新护士心理韧性总分为(65.50±8.27)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见表3。
表3 189名新护士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情况(±S,分)
表3 189名新护士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情况(±S,分)
?
2.5 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分析 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总分与心理韧性总分之间,呈极强负相关[7](r=-0.949,P<0.001)。 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的身体方面与心理韧性的力量性维度(r=-0.899,P<0.001),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社会文化与发展方面与心理韧性的乐观性维度存在密切负相关 (r=-0.834,-0.970,均P<0.001)。见表 4。
表4 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得分与心理韧性得分的相关性分析(r)
3.1 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得分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体验总分(103.73±6.26)分,标准化得分为76.8%;各维度标准化得分介入66.9%~83.2%,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处于中等水平,即表明新护士入职1年内的转型冲击强度较大,与薛友儒等[4]、罗兰等[7]、胡校云等[8]研究结果相似。但本次调查对象转型冲击得分略低于薛友儒等[4]报道的 (126.80±7.49)分。究其原因,可能与样本量,不同地区服务对象特征、地域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工作压力、生活节奏等不同有关。不同学历和聘任方式护士转型冲击得分不同,与部分研究结果[4,7]相似。不同学历层次的新护士既往学习经历与知识储备、培训体系、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的能力、学习驱动力等有所区别,学历层次高的护士往往具有较高的学习期望值、有良好的职业规划、扎实的教育背景等,因此入职后的转型冲击会较弱。另外,不同聘任方式的新护士转型冲击体验感可能与管理制度、福利待遇、外出培训机会、职称晋升等因素存在差异性而导致的自卑、消极、不平衡心理有关[4,9]。
3.2 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得分与心理韧性呈极强负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总分、维度分与心理韧性总分、维度分均呈负相关,即表明新护士心理韧性越差,角色转型冲击强度越重。心理韧性量表主要是从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分别测评某一个体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镇定、灵敏、持久及控制力,在经历创伤后恢复并变得强壮的能力,以及个人看待事物积极的一面,并相信个人和社会的力量[10]。新护士入职后会感到不适应与迷茫,例如如何进行医-护、护-护、护-患及上下级、前辈与同辈之间人际沟通;如何提升专科护理技能、危重患者应急处置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如何有序完成当班时繁忙紧张的护理工作等。如果在护理工作中遇到挫折并尝试解决困难失效后,往往会丧失再次有效应对和适应困境的信心,挫败经历恶性循环,促使新护士相对消极、悲观地看待事物,缺乏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11]。如果新护士自身面对威胁和压力所具有的顽强持久、坚忍不拔的特性以及应对压力、挫折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越弱,受到的转型冲击体验程度越重,越不利于其适应当前的护士角色[12]。
其中,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中社会文化与发展维度与心理韧性总分之间的负相关性最强。社会文化与发展指新护士在转型期受不同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困惑和定位不明的体验[4]。本研究中,这一维度得分较低的条目主要体现在:感觉同事不理解我的感受、与领导打交道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曾经或现在有辞职的想法、缺少工作的动力和成就感、我感觉护士的社会地位比较低等。社会支持对机体而言,是一种积极的应激[13]。丛丽等[14]调查表明,社会支持与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科研、临床护理、人际关系、专业发展、教育、咨询及总体核心能力呈正相关。新护士在转型时期会因环境陌生、知识欠缺、工作责任等出现迷茫、困惑、怀疑及定位不明的感受和体验,如果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良好的团队文化氛围,往往会较其它因素更大程度地影响新护士的转型冲击感受,甚至造成护士的流失[15-16]。
3.3 对策与建议
3.3.1 新护士角度 新护士承受生理、心理、社会及专业本身等各方面的转型压力时,应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主动与上级和同事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危重患者抢救与病例讨论,参加科室业务学习与文化交流活动等,以此缓解转型冲击。
3.3.2 护理管理者角度 新护士入职阶段是其专业理念与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人员极易流失[17]。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新入职护士,以提升新护士的胜任力为重点,以新护士工作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为抓手,制定一整套完善有效的、规范化的新护士培训体系与考评机制。包括建立师资培训库,制定由培训周期、2年科室轮转计划(内科、外科、急危重症科室)、基于个体需求和专业特征的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形式、基于临床实践的考核机制(比如临床一线创设情景模拟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个案护理报告)等组成的培训体系,更好地协助新护士成长为专业护士,促使护士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17]。科室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规划、心理疏导、专科培训等,增加归属感以及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进而激发新护士的思维能力、工作敏感度等,提高其护理工作的职业核心素质[14]。
综上所述,新护士入职后会受到一定的角色转型冲击压力,同时新护士的转型冲击与心理韧性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因此管理者应全方位关注新护士生理、心理、社会及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真实体验,并与不同特征的护理人员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有效应对能力相互结合。通过建立系统性、针对性、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与职后教育体系,同时科室乃至院级层面给予一定的心理与社会方面的支持,以此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转型冲击体验感。
[1]Duchscher J E.Transition Shock:The Initial Stage of Role Adaptation for Newly Graduated Registered Nurses[J].J Adv Nurs,2009,65(5):1103-1113.DOI:10.1111/j.1365-2648.2008.04898.x.Epub 2009 Dec 9.
[2]Wagnild G.A Review of the Resilience Scale[J].J Nurs Meas,2009,17(2):105-113.DOI:https://doi.org/10.1891/1061-3749.17.2.105.
[3]薛友儒,林 平,高学琴,等.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674-678.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5.06.007.
[4]薛友儒,林 平,刘 丹,等.三级医院新护士转冲击现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9):993-996.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5.09.001.
[5]Connor K M,Davidson J R.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J].Depression Anxiety,2003,18(2):76-82.DOI:10.1002/da.10113.
[6]陈燕雅,李泽楷.护士心理韧性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护理学报,2015,22(9):26-29.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9.026.
[7]罗 兰,刘思维,陈阳广,等.新护士生涯适应力对其转型冲击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1):2971-2974.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
[8]胡校云,孙爱玲,彭淑华,等.新护士转型冲击状况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15):54-55,67.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6.15.054.
[9]华 丹.硕士研究生生涯适应力、心理控制源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DOI:10.7666/d.y2111407.
[10]倪佳琪.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心理韧性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8):559-560.DOI:10.3969/j.issn.1671-315X.2012.08.012.
[11]杨 帆,张静雯.血液透析室护士心理韧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169-170.
[12]张俊杰,张圣洁,徐 梅.45名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水平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12):69-7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12.027.
[13]刘文明.护理人员社会支持程度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67-68.DOI:10.3969/j.issn.1674-6805.2012.36.047.
[14]丛 丽,赵光红.护理人员核心能力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21-23.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0.12.007.
[15]杨美玲,王冉冉,侯淑肖.在职护士离职意愿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18):1667-1669.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06.18.001.
[16]向艳君,赛冬红,马伟光,等.合同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9(03):13-15.DOI:10.3969/j.issn.1671-315X.2009.03.006.
[17]陆 琦,邵阿末,蔡英华,等.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及临床实践[J].护理研究,2016,30(2B):615-617.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5.034.
[本文编辑:陈伶俐 王 影]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ition Shock and Resilience of Newly-graduated Nurses
CHEN Minga,SUN Xiaob,ZHU Xiao-pingb,TIAN Mei-meic,SHI Yanb
(a.Health Examination Center;b.Dept.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c.Dept.of Orthopedics,Shanghai No.10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200072,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ition shock and resilience of newly-graduate nurses.Method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the transition shock of newly-graduated nurses scale and resilience scal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189 newly-graduated nurses from April to June 2016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ition shock and resilience of newly-graduated nurses.ResultsThe total score of transition shock was(103.73±6.26),with a scoring rate of 76.8%.The scoring rate of each dimension ranged from 66.9%to 83.2%.The score of transition score from nurse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employment pattern indicat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F=7.909,P=0.001;t=2.623,P=0.009).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ition shock and resilience(r=-0.949,P<0.001).ConclusionSince the first year of employment witnessed serious transition shock of newly-graduated nurses,systematic,targeted and standardized pre-job training and post-job educational system a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skil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es then consequently reducing their transition shock.
newly-graduated nurse;role transition;shock experience;resilience
R47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3.050
2016-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300849)
陈 铭(1968-),女,上海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朱晓萍(1974-),女,上海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读,副主任护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