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唐 娜,冯淑菊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北京 100730)
1例胎母输血综合征合并感染及重度贫血患儿的护理
唐 娜,冯淑菊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北京 100730)
报道1例胎母输血综合征合并感染及重度贫血患儿的护理经验。因胎母输血综合征发病隐匿,需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确诊;胎母输血综合征可造成胎儿严重贫血,及时输注血制品纠正贫血,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流程,预防输血反应发生;做好各项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本例患儿经输注红细胞及抗感染治疗,入院后第11天,患儿病情好转给予出院。
胎母输血综合征;新生儿;感染;重度贫血;护理
胎母输血综合征(fetomaternal hemorrhage,FMH)是指因某种原因胎儿血液通过胎盘时发生出血,其血液通过绒毛间隙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胎儿贫血或母体溶血性反应的一组症候群,极为少见[1]。胎母输血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监护异常,B超发现胎儿水肿、肝脾肿大;母亲可因血型不合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2],产后新生儿表现为出生时非脐带胎盘因素引起的胎儿严重贫血,心动过缓,无黄疸,皮肤苍白,肌张力低[3]。当出血量>30 mL时胎母输血综合征发生率为0.3%[3],大量出血时可导致胎死宫内、新生儿贫血、休克,围生儿死亡率高达33%~50%[1]。2014年4月我科成功救治1例胎母输血综合征的患儿,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儿预后良好,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患儿,女,胎龄40+4周,于2014年4月5日20:25经剖宫产娩出,出生后1 min、3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分和10分,出生体质量3 300 g,C反应蛋白<1 mg/L,血小板为 237×109/L,白细胞为 64.10×109/L,血红蛋白为96 g/L。因发现患儿出生后3 h白细胞升高、血色素下降,转至我科,初步诊断为新生儿感染、贫血,白血病不除外。患儿转至我科时体温36.1℃,心率 142次/min,呼吸48次/min,血压56/31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为 98%,反应弱,皮肤苍白、干燥,未见出血点。血常规:血红蛋白为57 g/L,C 反应蛋白<1 mg/L,血小板 185×109/L,白细胞37.30×109/L,血型 A型,Rh阳性,血型与母亲相同。遵医嘱给予患儿输注红细胞50 mL纠正贫血,静脉推注维生素C 0.33 g营养心肌,1次/d,连续治疗3 d,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2 L/min。第4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为118 g/L,C反应蛋白为26 mg/L,血小板为 195×109/L,白细胞为 20.70×109/L,结合患儿肝大和肌张力低,考虑患儿存在胎母输血综合征,建议母亲进行母血甲胎蛋白检查,行D-coombs试验检查和血涂片。第5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为124 g/L,C反应蛋白为18 mg/L,白细胞为15.20×109/L,血小板为202×109/L,血涂片显示: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大红细胞及嗜多色红细胞,有核红细胞6个/100个白细胞,白细胞形态大致正常,血小板数量及形态大致正常,因患儿母血甲胎蛋白为521.1 μg/mL,患儿D-coombs阴性,患儿确诊为胎母输血综合症。遵医嘱给予输注红细胞及抗感染治疗,入院后第11天,患儿各项指标均正常,给予出院。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胎母输血综合征发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和统一的诊断标准,早期诊断困难。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确诊尤为重要。本例患儿转至我科后第3天,患儿反应弱,肌张力低,双肺呼吸音清,白细胞升高、血色素下降,遵医嘱将抗菌药物由先锋美他醇改为盐酸头孢吡肟,并输注红细胞,治疗后临床指标无明显好转,及时通知医生。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为出生时非脐带胎盘因素引起的胎儿严重贫血,心动过缓,皮肤苍白,肌力减低,Apgar评分低,实验室检查结果[3],患儿确诊为胎母输血综合症。要严密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除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重点观察患儿的反应、肤色、喂养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有效沟通,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及时做出正确诊断是改善围产儿预后的关键[4]。
2.2 严格执行输血流程,预防输血反应发生 正常新生儿血红蛋白为140~200 g/L,平均170 g/L,有文献报道胎母输血综合征新生儿血红蛋白最低值为22 g/L[5]。胎母输血综合征是新生儿早期贫血常见的原因之一,经输血后多可纠正,胎儿疾病严重程度取决于出血速度和出血量,出血量不同,胎儿耐受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急性胎母输血综合征可造成胎儿严重贫血,出血量超过40%时,可造成胎儿低血容量休克,甚至死胎。因此及时有效的纠正贫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本例患儿转至我科时血红蛋白为57 g/L,遵医嘱给予患儿输注红细胞50 mL纠正贫血,1次/d,第5天患儿血红蛋白为124 g/L。要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流程,输血过程中遵医嘱严格控制输血速度,6~8滴/min。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特别注意观察患儿心率、呼吸、尿量、穿刺处皮肤的情况。输血前后给予患儿禁食,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腹胀等喂养不耐受情况,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因为输入红细胞增加葡萄糖消耗,输血时严密监测患儿血糖值,输血后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准确记录患儿出入量。本例患儿住院期间共输注红细胞6次,50 mL/d,每次输血后患儿面色渐红润,血红蛋白呈上升趋势,效果明显,未发生输血反应。
2.3 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2.3.1 出血倾向 本例患儿血小板最低为145×109/L,易发生出血倾向。因此,需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尽量集中进行,护理患儿时动作轻柔;密切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出血点、淤斑;患儿哭闹时及时安抚,避免患儿过渡哭闹,发生颅内出血。每周配合医生行头颅B超检查,检查时固定患儿动作需轻柔,进行穿刺输液时避开头部血管,以免遮挡检查部位。各种穿刺结束后延长按压时间,并注意观察穿刺针眼处有无延迟出血现象。入科第3天发现本例患儿四肢及躯干部出现少许出血点,输血后2 d出血点消失,经过精心护理患儿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出血。
2.3.2 败血症 本例患儿入科时白细胞升高,初步诊断为新生儿感染。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皮下褐色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产热能力差[6]。置患儿于预热好的新生儿辐射保暖台保暖,严密监测患儿体温变化,特别注意患儿的末梢温度,维持患儿体温在36.5~37.5℃。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患儿床旁备有一次性手套、快速手消毒剂和专用听诊器,隔离衣,患儿床头卡粘贴隔离标识,接触患儿前后严格做好手卫生。患儿床单位物品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d,新生儿辐射保暖台每间隔3 d更换1次,与非感染患儿分区域分人员护理,患儿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入科第3天,患儿感染加重,C反应蛋白为68 mg/L,白细胞为39.69×109/L。遵医嘱给予盐酸头孢吡肟静脉输入,2次/d,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入我科后第11天,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检测指标正常,未发生败血症。
2.3.3 皮肤水肿 慢性胎母输血综合征启动心血管代偿系统,机体造血能力提高,肝脏肿大,胎儿生长发育受限,失代偿期有胎儿水肿等表现[3],本例患儿属于慢性胎母输血综合征。患儿水肿皮肤薄极易受损造成继发感染,在护理操作中动作需轻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翻身。给予患儿油浴、眼部、口腔、脐部护理,1次/d,勤换尿裤,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每次更换尿裤后涂护臀霜予以保护,预防臀红、尿布疹的发生。特别是对易摩擦部位皮肤外贴康惠尔贴膜进行保护,避免摩擦皮损造成继发感染,穿刺针眼处外涂百多邦预防感染。经过精心护理,本例患儿皮肤完好,未发生与皮肤相关的不良事件。
2.4 健康教育 由于患儿贫血、感染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表现[7]。提倡母乳喂养,加强营养,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患儿易发生吐奶,极易引起呛奶窒息,在喂养时予精心缓慢喂养,喂养后置患儿头高脚低、左侧卧位防止吐奶窒息。患儿住院期间给予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出院时贫血症状有所好转,出院后需口服铁剂,遵医嘱给予力菲能铁剂,指导患儿家长按时按量给予患儿口服铁剂。患儿出院后,每周三电话随访患儿家长,解答问题并给予相应指导,出院42 d后家长携带患儿返院门诊复查血常规,各项指标均正常。
[1]Sueters M,Arabin B,Oepkes D.Doppler Sonography for Predicting Fetal Anemia Caused by Massive Fetomaternal Hemorrhage[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3,22(2):186-189.
[2]Geaghan S M.Diagnostic Laboratory Technologies for the Fetus and Neonate with Isoimmunization[J].Semin Perinatol,2011,35(3):148.
[3]赵 芳,刘燕儒.胎母输血综合征[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6,33(3):165-167.
[4]王 欣,张为远.胎母输血综合征7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7):546-548.
[5]Thomas A,Mathew M,Uunciano-Moral E,et al.Acute Massive Fetomaternal Hemorrhage: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3,82(5):479-480.
[6]沈晓明,王卫平.儿科护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3.
[7]徐 婧,黄润中,黄建伟,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8):586-588.
R473.7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5.057
2015-04-16
唐 娜(1983-),女,北京人,本科学历,护师。
冯淑菊(1975-),女,北京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护士长。
方玉桂 谢文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