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高 萍 ,秦玉霞 ,陈 霞 ,叶 祺 ,曹教育 ,魏 艳 ,周晓娟
(安徽省立医院 a.南区护理部;b.护理部;c.心内科,安徽 合肥 230036)
【护理管理】
心血管专业护士院内护理岗位资质认证培训的效果观察
高 萍a,秦玉霞b,陈 霞a,叶 祺c,曹教育c,魏 艳c,周晓娟c
(安徽省立医院 a.南区护理部;b.护理部;c.心内科,安徽 合肥 230036)
目的探讨心血管专业护士院内护理岗位资质认证的培训效果,为提升护士专科护理能力、保障医疗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研究小组编制心血管专业护士院内岗位资质认证培训教程和临床实践手册,对某院51名护士进行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通过理论、技能、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专业基础能力自评及培训满意度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51名心血管专业护士经院内护理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后,41名考核合格,培训总体合格率为80%。不同职称、工作科室及有无接受过心血管知识培训的护士培训合格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专业基础能力自评得分培训后高于培训前(P<0.01)。护士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总分为(17.70±1.99)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结论院内护理岗位资质认证培训能提升心血管专业护士专科护理能力,以确保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心血管;资质认证;护理;培训
随着医学的进步,发展专科护理,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专科护士队伍是加速护理专业化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要实施专科护理岗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1]。国内上海、广东等地区已启动心血管、骨科等专科护士培训工作,以此提升护士的专业性照护水平[2-3]。由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拥有很高的专业素质,才能对心血管病人实施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4]。我院是安徽省急诊急救、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4年度借鉴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开展心血管专业护士院内护理岗位资质认证工作,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4年4—6月选取某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在职注册护士51名,纳入标准: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心血管科护理工作时间≥2年或其他科室护理工作时间≥4年,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中途主动退出培训,集中培训课程低于60学时。男性 2 名,女性 49 名,年龄 23~34(27.78±2.09)岁,工作年限 4~15 年。本科 26 名(51%),大专 25 名(49%);护士28名(55%),护师19名(37%),主管护师4名(8%);31名从事心血管专科护理工作 (61%),20名从事其他专科护理工作(39%);从既往培训情况来看,有11名从未接受过心血管专业知识系统培训(22%)。
1.2 方法
1.2.1 教师准备 参与理论授课、技能示教、临床实践带教的护士均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心血管科工作年限≥8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授课老师由心血管科护士长、专科护士、高年资护师及专科医师组成。培训前护理部组织授课老师进行集中试讲。技能示教老师为2名急诊急救专科护士,护理部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电除颤、心电图机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示教。在临床实践科室设置总带教老师1名,分带教老师3名,负责培训对象临床实践阶段的教学管理、实践指导及考核。
1.2.2 制定培训目标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 《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5]、广东省卫生厅编著的《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6]等资料,制定心血管专业护士院内岗位资质认证的能力目标,具体包括:(1)心血管专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2)心血管专科疾病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3)心血管专科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4)心血管危重病人的护理能力;(5)评判性思维能力;(6)突发事件的应急与协调能力;(7)教学与质量管理能力。
1.2.3 教材准备 根据培训目标制定 《心血管专业护士院内岗位资质认证培训大纲》,结合当前心血管专科的发展、国家政策要求和我院的实际工作,组织编写了 《心血管专业护士院内岗位资质认证培训教程》,内容包括冠心病监护病房的设置与管理、心血管专科基础知识(包括心脏解剖与生理、循环系统监护、心电图知识)、心血管专科疾病知识(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律失常、扩张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心源性晕厥、主动脉夹层)、心血管专科新技术(包括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化学消融术、起搏器应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血管重症监护技术(包括心电监护、电除颤、心肺复苏术、心电图机操作、输液泵、微量泵、吸氧、吸痰技术)。课程共计85学时,其中理论培训60学时,技能培训4学时,自学21学时。由心血管专科主任、护士长、总带教老师、专科护士及高年资护师参与教材的编写。
1.2.4 培训方式
1.2.4.1 集中培训教学 理论及技能培训采取 “集中培训—每月考核—结业考核”的培训方式,历时2个月。理论课程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心电图知识采用图示法、讨论法结合案例教学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等专科疾病的讲授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介入治疗等专科新技术组织培训对象到心内科导管室实地观摩手术过程。专科技能培训采取先观看操作视频,再由老师演示,最后分组练习、讨论的培训方式,重点强化操作的关键流程。集中培训后组织理论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临床实践。
1.2.4.2 临床实践教学 临床实践是护士将理论知识、专科技能运用于护理病人的过程,护士通过临床实践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7]。依据《心血管专业护士院内岗位资质认证培训大纲》,制定了《心血管专业护士院内岗位资质认证临床实践手册》,进行为期1个月的临床实践。实践地点设在心内科普通病房及冠心病监护病房。采取一对一导师制教学,培训对象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照评估病情、分析护理问题、利用文献或指南等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5个步骤对分管病人落实整体护理,书写个案护理报告。由总带教老师组织心血管典型病例的护理查房及多种形式的案例讨论。根据培训目标制定《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个案累计记录表》,要求达到个案累计护理心血管危重病人≥20例,参与心血管急症抢救≥5例。通过个案累计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临床实践教学突出“以老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理念[8]。护理部、科室总带教老师全程监控,每周组织召开座谈会,评价教学效果,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培训质量。
1.2.5 评价培训效果
1.2.5.1 考核测评 (1)理论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进行,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培训教材,统一命题。客观题占60%,主观题占40%,满分120分,合格分数线为108分。(2)技能考核:将心肺复苏作为必考项目,从心电监护、心电图机、电除颤3项操作中随机抽考1项操作技能。每项操作满分100分,合格分数线为90分。(3)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总带教老师参照医院《分级护理质量标准》评价患者的护理质量,结合个案护理报告对培训对象进行综合考评。满分100分,合格分数线为95分。
1.2.5.2 专业基础能力自评 采用专业基础能力自评调查表,该表根据培训内容、参考相关文献[9-11]和专家咨询基础上自行设计,该调查表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894,调查内容遴选为63个条目,归属9个领域,包括:(1)掌握心血管患者安全管理;(2)掌握心血管疾病介入护理技术;(3)掌握心血管专科疾病病情观察;(4)掌握心血管专科疾病护理;(5)掌握心血管常见急症护理;(6)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护理;(7)掌握心血管专科检查的准备和护理;(8)掌握心血管专科仪器设备使用;(9)掌握心血管专科抢救生命的技能。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不了解0分,部分了解1分,熟悉2分,掌握3分),总分范围为0~189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对该内容掌握程度越高。由护士在培训前后进行自评。培训前发放问卷51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回收率100%。因5名护士理论考核不合格未参加临床实践,培训后发放调查表46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100%。
1.2.5.3 培训满意度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表,分别对课程设置、培训教材、师资力量、培训时间、培训形式、临床实践6个项目进行满意度调查,每个项目5级评分,“很满意~不满意”为“4~0 分”,总分 0~24分,该调查表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813。培训结束后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6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100%。
1.2.6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07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对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正态分布资料采用±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 M(P25,P75)表示,使用秩和检验[12];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士经培训后理论、技能、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合格情况 51名心血管专业护士经院内护理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后,41名考核合格,其理论、技能、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0%、93%、89%,培训总体合格率为80%,见表1。
表1 护士经培训后理论、技能、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合格情况
2.2 不同特征护士培训合格率的比较 不同职称、工作科室及有无接受过心血管知识培训的护士培训合格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为护师及以上、心血管科工作及接受过心血管知识培训的护士培训合格率较高,见表2。
2.3 护士培训前后专业基础能力自评得分情况 护士专业基础能力各项目自评得分培训后均高于培训前(P<0.01),见表 3。
表2 不同特征护士培训合格率的比较(名)
表3 护士培训前后专业基础能力自评得分情况(n=46)
2.4 护士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 护士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总分为(17.70±1.99)分,得分从高到低排在前3位的是:课程设置为(3.83±0.38)分,很满意38(83%)名;师资力量为(3.57±0.50)分,很满意 26(57%)名;临床实践为(3.48±0.59)分,很满意 24(52%)名。培训时间得分最低,为(1.58±0.78)分,不满意 3(6%)名。 见表 4。
表4 护士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评价(n=46)
3.1 经培训后院内岗位心血管专业护士资质认证合格率高,不同特征护士合格率存在差异 目前,国内专科护士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无统一的权威资格认证机构和认证标准不明确等诸多问题[13]。部分医院通过院级岗位资质认证提升护士护理能力,认证标准多数由医院自行制定[14-15]。参加本次培训共有51名护士,最终有41名护士取得结业证书,合格率为80%。41名护士即完成规定学时的集中培训及心血管专科临床实践,理论、技能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均合格,并完成规定的个案累计数量,护理心血管危重病人≥20例,参与心血管急症抢救≥5例,取得心血管专业护士院内护理岗位资质认证的结业证书。但本研究护士经培训后未达到全部合格,认识到院内岗位资质认证需建立完善的认证制度,认证制度的实施需要持之以恒。
由表2可见,不同职称的护士培训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邵文利等[16]研究报道低职称护士更加关注自身专科理论知识的提高,在病情观察能力、应急处理流程、专科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需求较高。因此,开展心血管专业院内资质认证培训对提升低职称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专科操作技能十分必要。因本次培训面向全院护士,培训对象来自不同科室,22%护士既往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心血管知识培训,研究结果显示,非心血管科护士及未接受过心血管知识培训的护士培训合格率较低,这可能由于部分培训内容让护士自学,非心血管科、未系统学习过心血管知识的护士对内容理解不透彻而导致的。因此,培训前应认真评估护士的知识结构及专业能力水平,针对护士的不同特征来设计培训方案。
3.2 院内岗位资质认证培训提升了护士心血管专业基础能力 心血管专业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是指心血管专业护士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所具备的多种综合能力。朱莎等[11]认为专科护理能力处于心血管专业护士临床实践能力首位。本次培训以提升护士专业基础能力为主线,通过集中培训使护士系统学习心血管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临床实践中的个案累计及对分管病人的整体护理,培养护士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能力。由表4可见,心血管专业护士专业基础能力自评得分培训后高于培训前(P<0.01),说明院内岗位资质认证培训能提高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前后专业基础能力中心血管患者的安全管理自评得分较高,可能是近年来患者安全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护士在职规范化培训中,将患者安全知识如:压疮、跌倒、医院感染等知识作为护士常规培训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因此,护士掌握患者安全知识的程度较高。培训前后专业基础能力中心血管常见急症护理自评得分较低,这是因为急症护理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心血管专业知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护士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和思维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因受到临床实践时间及临床病例收治限制等影响,使护士在急症护理能力方面提升不够。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将改进培训方式,尝试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来培养护士的急症护理能力。
3.3 护士对院内岗位心血管专业资质认证培训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总分为(17.70±1.99)分,处中等偏上水平。 “课程设置”得分最高,为(3.83±0.38)分,可能是培训课程以卫生部 《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为指导,结合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制定,体现“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宗旨。培训前,认真评估培训对象的学习需求,对其需求迫切的心电图知识设置了6个学时的系统培训。教学大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训内容能紧密结合临床,解决实际问题,调动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师资力量得分仅次于课程设置,为(3.57±0.50)分,培训中专科疾病知识及新技术培训均由心血管专科医师亲自授课,专科疾病护理、重症监护技术等内容由心血管专科护士长、专科护士和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授课,临床实践中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带教,动态评价教学效果,使培训质量得到保证。培训时间的满意度得分最低,为(1.58±0.78)分,这可能因为培训采用半脱产形式,集中培训时间均安排在每周一、周三、周五16:00后进行,护士既要完成繁忙的工作,又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导致护士疲惫、精力不足。部分科室有多位护士参加,对科室日常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护士建议采取脱产形式、利用周末进行集中培训,以保证培训的效果。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需要在培训时间方面进行改进,认真征求培训对象的建议,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院内护理岗位资质认证培训能提升心血管专业护士专科护理能力,确保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顺应了护理学科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院内护理岗位资质认证制度及考评体系还不够完善,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及质量管理能力的培训课程较少,自学学时设置过多,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院内护理岗位资质认证应建立科学的、适合心血管专业特色的认证制度及考评体系,培训前应充分评估培训对象的能力及需求,进一步完善培训教材及课程设置,优化培训模式。另外,还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心血管专业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为保障医疗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7.
[2]朱晓萍,施 雁,Mary Courtney,等.中澳院校联合培养心血管专科护士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2-25.
[3]王灵晓,李 漓,彭刚艺.广东省骨科专科护士循证实践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1A):4-7.
[4]李 菀,刘 庚,霍春颖.心血管专科护士专业基础培训模式的改进及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6):1703-1705.
[5]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J].中国护理管理,2007,7(7):4-8.
[6]彭刚艺,成守珍,张 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广州:广东省科技出版社,2009:65-72.
[7]秦玉霞,徐军霞,秦玉荣,等.实行院内护理岗位资质认证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2,26(11):2957-2958.
[8]秦 洁,周丽娟,梁 英,等.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J].护理学报,2013,20(3B):10-13.
[9]侯利环,李亚洁.手术室专科护士胜任力指标的初步构建[J].护理学报,2013,20(10A):7-11.
[10]叶青芳,林 平,赵振娟.心血管病专科护士专业胜任特征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9):19-22.
[11]朱 莎,周 珊,李 楠,等.心血管病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与课程设置的专家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1):191-194.
[12]方积乾,孙振球.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26.
[13]尹 诗,姜冬九.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综述[J].护理学杂志,2012,27(7):95-97.
[14]彭幼清,黄 萍,王小芳,等.实施ICU专业护士“院级资格认证制”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5):202-203.
[15]孙永华,苏 迅,任兴华.专项护理技术“院级资格认证”模式初探[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219-220.
[16]邵文利,庞蓓蕾,杨 莘.初级职称护士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847-849.
R473;C931.3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20.006
2015-05-13
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课题(13zc023)
高 萍(1980-),女,安徽和县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护士长。
方玉桂 谢文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