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野生黄羊寄生线虫形态学观察与记述

时间:2024-07-28

赵兴旺

(石河子石总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石河子832000)

黄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又名蒙古瞪羚、蒙原羚等,与普氏原羚、藏原羚同属于偶蹄目牛科原羚属,是重要的植食性野生有蹄类经济动物。由于草场退化、食物资源减少、偷猎、迁徙障碍、自然灾害等原因,近50年来,中国黄羊的分布和数量不断减少,1989年黄羊被确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新疆、河北、吉林等地,好群栖[1-3]。查阅文献发现,国内有关野生黄羊寄生虫的报道甚少,本研究将新疆地区意外死亡黄羊消化器官按照寄生虫蠕虫学收集法[4]收集到小肠内寄生线虫,对其寄生线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记述,以为了解野生黄羊消化道寄生线虫流行病情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

显微成像仪(MOTIC TYPE 105M,中国)、显微镜(OLYMPUS CX21,中国)、体视野显微镜(XT20,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制造)、载玻片、盖玻片,5 000 mL烧杯若干、乳酚透明液、70%酒精、生理盐水、挑虫针等。

1.2 虫体收集与鉴定

将死亡的野生黄羊剖检,将小肠、大肠和4个胃分别结扎取出;分别用生理盐水将小肠、大肠和4个胃的内容物冲洗到5 000 mL的容器中;将上述冲洗物多次沉淀洗涤,直至上清液清净透明;分批取上述沉渣在解剖镜下,收集所有虫体;将虫体置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压片技术,在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形态结构,按照寄生虫名目检索表,逐一由目、科、属、种依次进行鉴定,并用显微照相设备进行拍照。

2 结果

经过鉴定,在野生黄羊的小肠中发现蛇形毛圆线虫(T.colubriformis)和钝刺毛圆线虫(N.spathiger)2个种。

2.1 蛇形毛圆线虫的形态观察和记述

图1 导刺带呈S形

图2 导刺带呈梭形

基本形态特征:蛇形毛圆线虫的2个交合刺近似等长,棕黄色,长0.122~0.188 mm,其近端顶部有纽扣状的结构,远端具有明显的三角突。导刺带长0.069~0.095 mm,正面呈梭形,侧面呈“S”形。交合伞侧叶大,背叶不明显。腹肋细而短,侧腹肋较粗而长,靠近前侧肋。3个侧肋中以前侧肋最宽。背肋末端分支。见图1~5。

图3 交合伞

图4 背肋分支

图5 雌虫尾部

蛇形毛圆线虫属于毛圆科毛圆属,该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食道区有明显凹陷的排泄孔,如图6所示。

图6 排泄孔

2.2 钝刺细颈线虫的形态观察和记述

基本形态特征:钝刺细颈线虫头泡近圆形,有颈翼和横纹,2个交合刺远端联合在一起。交合刺尾端刺膜宽阔而钝圆,正面观呈圆头勺子状。交合伞分3叶,2个大的侧叶和1个小的背叶。背叶中部有凹陷,将背叶分成2个小叶,每个小叶有1个背肋。雌虫尾端切平,有尾刺。见图7~10。

图7 虫体头端

图8 交合刺全长

图9 交合伞

图10 雌虫尾端小刺

3 总结与讨论

以毛原属和种的检索表[5]为依据,对本属线虫逐条进行鉴定,发现蛇形毛圆线虫与毛圆属其他线虫的主要区别在于交合刺的长度和两交合刺是否等长以及交合刺的结构和导刺带的形状。而钝刺细颈线虫和细颈线虫中的其他种的主要区别在于交合刺的长度和交合刺远端的形态结构。

毛圆科线虫是家畜体内常见的寄生虫,并且寄生数量比较大[4]。而本次在野生黄羊体内收集到的虫种单一和数量较少,仅为蛇形毛圆线虫和钝刺细颈线虫,这可能是因为野生黄羊由于其食性和生存环境与家畜(尤其是反刍动物牛羊)大为不同,并且可能与野生黄羊喜迁徙奔跑的行为习性有关。此外寄生虫的寄生和感染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并且由于野生黄羊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得其在与自然环境做斗争中为适应生存而抗感染能力增强,故而导致寄生数量和虫种不如家畜的多。

据文献报道,1984—1985年,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主要饲养牛、羊、马等家畜以及生活有野生黄羊等多种野生动物,在这次野生黄羊的寄生虫调查中,发现有寄生虫21种,其中以马歇尔线虫和细颈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最高,并且呈现出多虫种混合寄生,但未报道有蛇形毛圆线虫的寄生。本次从新疆野生黄羊体内收集到的虫种单一和数量较少,可能由于近年来草原禁牧和限牧,其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使得虫种在不同动物之间(家畜和野生动物之间)互相感染的机会下降等原因有关。

野生动物虫体标本收集困难,在国内有关野生黄羊寄生虫报道比较少,本次能够收集到野生黄羊部分器官的线虫标本实属不易。经过鉴定,在小肠发现毛圆属的蛇形毛圆线虫和细颈属的钝刺细颈线虫,尽管虫种比较单一,寄生数量少,但本次对野生黄羊的部分寄生线虫的鉴定和描述对将来的区系调查和疾病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在本次鉴定过程中,所收集的虫体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些细微结构不够明显或不能够观察到,可能与虫体在收集之后,其固定保存方法、形态学鉴定中的压片技术以及实验仪器的精确度有关,但是文献[5]中检索表提供的主要鉴定要点和形态结构还是能够清晰观察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