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袁 余 ,史为民 ,李鹏程 ,李 铭 ,郭绍杰 ,苏学德 ,夏劲松
(1.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2.石河子大学;3.兵团第四师六十二团)
设施农业是为农产品商品化各阶段提供最适宜环境和条件,以摆脱自然环境和传统生产条件的束缚,从而获得高产、优质和高效(经济、社会、环境)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经营活动,具有目标商品化、途径全程化、环境可控化和效益全面化的特点[1]。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以及兵团深化改革的全面铺开,发展设施农业承载了兵团农业结构调整、促进职工增收以及精准脱贫的多项重任。兵团党委第七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壮大兵团综合实力、加快向南发展的重大决策,又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兵团南疆师团吸纳人才、聚集人口、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大量支持。南疆具有较好的光热资源,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纬度为北纬 35°40′~ 43°31′、东经 73°40′~ 93°44′,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形成地形高差大、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的暖温带气候特征[2]。南疆年日照时数2 500~ 3 000 h(东部达 2 900 ~ 3 450 h[3]),是设施农业发展典型的适宜地区[4-6]。南疆设施农业主要以发展设施蔬菜和果树为主,结构类型以日光温室为主。目前针对南疆区域设施农业产业政策、温室栽培和温室建造的研究较少[7-14],基本上都是引进国内外发展模式和技术。
近年来,南疆师团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出现了融资难、运转难和买卖难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兵团党委向南发展战略的推进。本文通过对南疆垦区设施农业发展进行调研,分析梳理南疆垦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为今后南疆垦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调研时间为2017年7~9月,调研对象包括南疆4个师设施农业主产区团场、合作社和设施农业龙头企业,调查内容包括设施农业规模、种类、投资情况、栽培品种、栽培模式、成本投入、种植效益情况等。通过发放南疆师团设施农业现状调查表、走进企业和温室以及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收集分析统计资料等形式进行调研。
根据南疆各师团填报的数据进行统计,截止2017年9月底,南疆垦区现有各类设施11 148座,净种植总面积1 141.53 hm2。南疆4个师的设施结构类型以日光温室为主,总面积达869.33 hm2,占设施总面积的76.2%,连栋塑料大棚占17.9%,单栋塑料大棚占5.0%;大型连栋玻璃/阳光板温室少,仅占设施总面积的0.9%,主要用于特色花卉、林果种植及观光休闲和育苗生产用。目前,南疆垦区设施闲置数量为207座,闲置面积14.27 hm2,闲置率为1.25%。闲置设施类型主要是老旧日光温室,其特点是建造年限久,大部分以草砖作为建筑墙体,采光和保温蓄热性能差,难以继续使用。
从南疆4个师的设施面积分布来看,二师设施面积占设施总面积的48.1%,主要以日光温室为主,占二师设施面积的94.4%。塑料大棚主要分布在一师,总面积达208.27 hm2,占南疆垦区塑料大棚总面积的79.4%。
2.2.1 种植结构
统计报表显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南疆师团设施农业实际种养面积1 126.67 hm2,使用数量10 941座,使用率98.75%。其中,设施育苗生产面积285 hm2,主要在连栋玻璃/阳光板温室、日光温室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465 hm2,主要有茄果类、叶菜类等蔬菜品种;设施果树面积337.27 hm2,主要为冬枣、油桃、葡萄等;设施食用菌面积10.13 hm2;设施花卉面积15.27 hm2;设施观光休闲面积12.53 hm2;设施水产养殖面积1.47 hm2,主要在一师,养殖品种为鳌虾。
2.2.2 栽培模式
设施蔬菜主要为番茄、黄瓜、辣椒等果菜类和叶菜类,有2种栽培模式:(1)一年两茬栽培。以番茄+小白菜为例,第一茬种植番茄,12月初开始定植,4月中旬开始收获,10月拉秧;第二茬种植小白菜,10月下旬完成定植,12月初开始收获。(2)一年一大茬。以黄瓜为例,1月15日至2月初完成定植,4月下旬开始收获,一直持续到12月初。设施蔬菜栽培形式有土壤栽培和基质栽培,目前土壤栽培占南疆垦区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70%以上。基质栽培又分为无机基质栽培和有机基质栽培。无机基质栽培主要分布在一师(基质多为黄沙+炉渣)和二师(基质多为椰糠),配备有简易的水肥一体化施肥灌溉设备;有机基质栽培主要分布在三师,基质多采用叶河阳光公司研发的有机基质,栽培过程中灌清水即可。南疆垦区设施果树栽培品种主要有冬枣、油桃和葡萄,主要以提早栽培为主,以设施冬枣提早栽培为例,2月底扣棚升温,至8月初开始收获。
2.3.1 投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兵团南疆设施农业发展主要有5种投资主体和5种投资模式。投资主体包括国家投资、对口支援省市投资、兵团投资、师团投资和社会或个人投资。投资模式:一是政府财政投资占主体或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二是政府对自行建设温室的农工给予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三是师团职工独资建设;四是企业享受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投资建设;五是非师团农工身份的个人,享受优惠政策,承租温室或投资建设温室。
截止2017年9月底,南疆师团设施农业累计投资41.64亿元。其中以团场投资为主,投资共计24.9亿元,占总投资的59.8%;社会或个人资金14.555亿元,占总投资的35.0%;国家资金1.635亿元,占总投资的3.9%;对口援疆资金0.059亿元,占总投资的0.1%;兵团资金0.2亿元,占总投资的0.5%;师资金0.285亿元,占总投资的0.7%。在投资的设施类型上以日光温室为主,共投资37.47亿元,占总投资的90%;单栋塑料大棚3.076亿元,占总投资的7.4%;连栋玻璃/阳光板温室投资0.847亿元,占总投资的2.3%;连栋塑料大棚投资0.242亿元,占总投资的0.6%。
2.3.2 经营情况
新疆南疆师团从事设施农业的人员有5 035人,人均管理定额0.224 hm2。其中合作社社员807人,企业职工603人,团场职工2 092人,非职工人数1 533人。在南疆各师中,一师从事设施农业的人员有1 257人,占南疆垦区从事设施农业总人口的24.97%;二师从事设施农业的人员为2 652人,占南疆垦区从事设施农业总人口的52.67%;三师从事设施农业的人员有654人,占南疆垦区从事设施农业总人口的12.99%;十四师从事设施农业的人员为472人,占南疆垦区从事设施农业总人口的9.37%。在设施种植结构及人员分布方面,从事设施育苗生产的人员有1 560人,占南疆垦区从事设施农业人员的30.98%;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人员2 619人,占南疆垦区从事设施农业人员的52.02%;从事设施果树生产的人员686人,占南疆垦区从事设施农业人员的13.62%;其他从事食用菌、花卉、观光休闲和养殖生产的人员有170人,占南疆垦区从事设施农业人员的3.38%。
由于南疆各垦区气候、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不同,设施农业经营较为分散,种植的品种不同,生产和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户经营为主,通过买断、租赁、承包等形式。目前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有:(1)职工或非职工兼具投资者、生产者与经营身份,实行自由种植,销售主要以商贩上门收购为主。(2)“企业+合作社+职工”的设施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企业发起并成立设施农业合作社,社员以团场职工为主。合作社在生产前统一采购农资分发社员,并帮社员垫付一定农资费用,生产过程中对入社职工的种植模式、水肥使用、病虫防治等进行统一规范和全程指导服务;职工按照合作社的种植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种植,企业最后统一销售,并按照销售结束后的收入再统一计算兑现。(3)企业公司化运营,自行组织生产销售,雇佣团场职工为员工。
通过分析南疆各师团填报的数据显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南疆垦区设施农业总产值5.10亿元:生产蔬菜9.35万t,产值2.07亿元;育苗11.90亿株,产值2.10亿元;生产水果0.53万t,产值0.66亿元;生产鲜蘑菇0.11万t,产值0.04亿元;其他花卉、观光休闲和水产养殖总产值0.23亿元。南疆师团设施农业生产平均投入、产值和效益分别为1.7万元/667 m2、2.5万元/667 m2和 0.8万元/667 m2左右;按人均管理定额0.224 hm2,计算南疆垦区从事设施农业的人均纯收入为2.688万元/年。
各经营主体平均效益和产投比分别为:非职工1.8 万元/667 m2,产投比 2.4;合作社 1.8万元/667 m2,产投比1.8;公司1.1万元/667 m2,产投比 2.1;职工1.1万元/667 m2,产投比 1.4。
在设施种养类别上,以设施养殖效益最高,为17.2万元/667 m2,产投比为5.3;花卉生产效益4.4万元/667 m2,产投比为4.0;食用菌生产效益3.6万元/667m2,产投比3.5;观光休闲效益3.6万元/667m2,产投比1.7;设施果树种植效益2.2万元/667 m2,产投比4.3;设施蔬菜种植效益1.9万元/667 m2,产投比3.2;设施育苗效益1.5万元/667 m2,产投比1.2。
在设施类型上,以日光温室种植效益最高,为1.7万元/667 m2,产投比2.4;连栋塑料大棚种植效益0.9万元/667 m2,产投比1.3;单栋塑料大棚种植效益0.4万元/667 m2,产投比1.6;大型连栋玻璃/阳光板温室主要用于观光休闲和育苗生产,由于投入大、运行成本高,目前绝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效益为-0.4万元/667 m2,产投比 0.9。
(1)发展设施农业得到各师团的普遍重视,将其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实现职工增收的重要抓手。在政策、资金、土地资源、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设施农业面积逐年增加,温室大棚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南疆许多团场已建成了规模可观的集中连片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茬口安排紧凑,蔬菜一年两茬或一大茬,或育苗加秋茬蔬菜。果树前期间作基质栽培的蔬菜以增加产出和效益。食用菌基本实现工厂化生产,一年四季均可栽培。(3)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经济上看,各师团设施农业的单位面积平均效益远高于大田,为团场职工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实现了大田劳动力向设施农业行业转移;带动了相关服务配套产业,为二、三产业发展增加了机会。从民生上看,设施农业产品供给量增加,显著改善了团场“菜篮子”的自我保障水平,提高了职工生活水平,支撑了城镇化建设。(4)设施农业丰富了南疆兵团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容、使团场干部职工逐渐了解和熟悉了设施园艺生产技术。温室大棚的建造使用趋于合理化,如连栋式塑料大棚被广泛应用于特色果树栽培;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如加温系统、卷膜通风设备、物联网环境监控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得到推广应用;栽培茬口安排和种植模式更加合理,品种更加丰富,设施果树、观光休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工厂化育苗技术、高架草莓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蔬菜果树基质栽培技术、虫媒授粉技术、产品采后处理技术等。单产稳步增加、从业者素质逐步提高。(5)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除职工自主经营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团场农业经营公司、私企、国有控股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增加,其业务范围覆盖了从温室建造、设备制造、种苗及农资供应、市场经济组织、农产品物流营销等产业环节,其影响力日渐增强。
一是南疆师团缺少国家设施农业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性补贴项目少,扶持力度有限;兵师团资金投入能力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投入资金不可持续,银行融资困难;由于设施农业产业经济效益相比其他行业较低,见效较慢,社会、个人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二是设施农业生产前期(即温室建造)需要投入的一次性资金大,而回收期限长,让资金成为“死钱”,资金滚动盈利方式能力弱。三是目前南疆师团设施老旧现象严重,设施设备维修费用、运行费用逐年增加。四是设施农业用地产权归属团场,企业或个人在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时无法用其抵押进行贷款,不能与其他融资渠道发展产业。
一是南疆师团经济、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设施农业总体上仍然是以传统的低投入、低技术、低产出的发展模式为主,生产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不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设施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大部分师团设施农业仍以传统的栽培品种为主,造成了设施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档次和价位相对较低。二是南疆师团在发展设施农业时重建设轻管理、重生产轻市场,在后续管理和扶持方面相对薄弱。同时,在现有的设施装备和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下,设施生产的劳作时间、劳动强度高于大田种植,因此若将种植户付出的人工成本计入,全面衡量设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从事设施农业的职工收入与大田职工相比并无显著优势,职工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如:大田棉花种植一人管理2.67 hm2,年收入在2.1万元左右;设施种植一个职工管理0.224 hm2,年平均收入为2.6万元。三是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物流行业和电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来自国内、国外的农产品进入疆内对本地市场造成冲击,设施农产品价格较低,经济效益下降。四是目前经营主体仍以个体经营为主,经营能力有限。虽然近年来南疆师团扶持和成立了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由于其未能与职工结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主体地位不明确,力量比较薄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一是设施农业生产不具规模,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管理和指导,大都是自产自销,缺乏统一品牌,难以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市场开拓不足,生产和销售不能做到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南疆绿洲环境造成的城市孤岛现象普遍,使产品市场定位相对简单,并且极容易造成生产和销售、产量和价格的矛盾。三是营销人才缺乏、市场秩序不规范、营销渠道不畅通以及产地市场未形成,不能有效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和不能形成电子商务的集约化应用等。
剖析兵团南疆设施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既有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的因素,也有对新形势下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认识不够,仍停留在保障“菜篮子”工程上,未能从全产业链考虑(设施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生产体系不规范、经营体系不完善、适应市场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对这一农业支柱产业的统筹和规划)。在投资、生产、销售经营等环节的具体表现:
4.4.1 缺乏对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
一是目前设施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相对较低,政府规划中缺少引导设施农业向高端发展的内容。二是目前的规划仅限于师团级,连队很少参与,个别师团出现了为完成建设任务或是安置人口而盲目被动发展设施农业的现象。三是规划未体现差异性。基础较好的师团设施农业保持高速发展,基础薄弱的团场发展相对缓慢,未能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市场需求及定位等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出现了“师师建温室,团团有暖棚”的盲目建设局面。设施农业的生产方式、栽培季节和栽培品种雷同,区域品种资源和气候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经常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和季节性的过剩和缺失,经济效益偏低,职工缺乏种植热情,甚至造成部分设施长期闲置或废弃。
4.4.2 资金投入不足,且投资比较盲目
设施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涉及设施建造、配套设备、栽培技术成果推广、人员培训、贮藏保鲜、冷链运输、品牌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等多方面需要的投入和支持。国家投资、对口支援省市投资占南疆师团总投资的0.3%,且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产业后端投入较少,产业链发展不健全,在资金投入上不持续。同时,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地位逐渐降低,社会或个人从事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受挫、投入资金减少。
各级政府部门在产业后续组织管理方面相对薄弱,为了达到完成建设任务、安置人口的目的,在前期缺乏科学布局和合理设计,重建设轻管理,造成温室建造粗糙、使用性能低、后期维护成本大。加之南疆师团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人大都是内地新招贫困人口,无论在前期资金投入上还是种植技术上都力不从心,造成投入成本持续增大而经济效益低,设施农业产业效益优势未能得到体现。
4.5.1 设施的设计与建造和生产缺乏标准
兵团南疆设施农业前期的规划和建设,在建设前往往是以师团为单位前往疆内外某地参观学习,然后盲目地引进几种日光温室的结构类型进行建设,没有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所以设施建成后出现诸多问题,如保温性能差、采光面设计不合理、光热资源利用率低、抗风雪能力不强等,造成诸多设施生产效益低下,有的甚至造成设施的坍塌,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
设施农业的生产技术缺乏标准,缺乏量化指标及控制量化的设备和手段。盲目过量的施用化肥,超标准施用农药,致使土壤理化性质劣变、次生盐渍严重、病虫基数积累,连作障碍加剧,使设施农产品品质和质量降低,有害物质超标,危害人们健康。
4.5.2 种植品种较为单一
目前兵团南疆设施农业以发展设施蔬菜为主,占南疆师团设施生产总面积的52.0%。蔬菜以常规茄果类和叶菜类为主,设施特色水果、特色食用菌、特色养殖等高附加值的设施品种比例较少。同时,缺乏设施专用的优良品种,目前所用品种多为露地品种直接搬到设施中栽培,专业化、系列化的品种还很少,新品种引进工作滞后,良种储备种类少,适宜设施栽培、综合性状优良、耐储运、货架期长的品种和加工专用品种严重不足。地方传统品种、特色品种开发滞后,难以满足蔬菜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由于南疆各垦区所处地域不同,对蔬菜的要求量也各不相同,因此单一种植蔬菜,因市场问题必然导致效益差距较大,有些地方甚至亏损。
4.5.3 管理及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机械化配备水平低
调查显示,目前南疆师团设施配套农业机械只有卷帘机,简易施肥灌溉设备被少量应用,各师团设施农业强调“低投入、低能耗”,先进生产要素支撑不足依然是现阶段设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一是人力劳作仍旧是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日常耕作的劳动投入仍然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二是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设施作物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和储运保鲜技术落后,与现代设施农业的数量化、指标化管理要求相差甚远。三是由于设施农业的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加之适宜中小型拱棚、塑料大棚作业的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滞后,使兵团南疆设施农业机械装备使用率远低于大田生产,机械化水平不到20%。
4.5.4 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南疆各师团在生产管理方面应用新技术、新设备还不普遍,设施园艺栽培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硬件设施装备水平普遍滞后,无土栽培、基质育苗、嫁接、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园艺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应用还未普及;以克服土壤连作障碍、设施土壤修复、可降解塑料膜等技术为重点的可持续利用技术还不成熟;设施设备、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不配套;涉及品种选育、栽培模式、机具设备研发、环境调控技术、产品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产品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不高。
4.6.1 缺乏对设施产品的营销和对供需市场的科学把握和运作
目前兵团南疆大部分设施农业产品销售形式主要有职工自产自销、合作社统一销售和企业订单销售等方式,严重依赖传统的批发分销渠道。职工个人市场开拓能力较弱,销售范围较局限;合作社带动性弱,效果不明显;从事设施农业生产与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开拓竞争力和带动能力不强。另外,开展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外部环境还不健全,尚未建立起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统一的农产品消息交流、发布和服务网络平台,难以在市场上形成整体效应,设施农业的高效益未能真正体现。从设施农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产中环节的精密控制,还需要产前环节的金融、培训支持,产后环节的储存、加工和营销支持,以及商业化模式创新。目前兵团设施农业发展中,大部分资源聚集在生产体系,产前、产后环节薄弱,设施农业的产业链条严重分割。
4.6.2 组织化程度低
南疆师团大部分设施农业管理和运作机制是放任自流,组织化程度低。虽然也有像一师阿拉尔垦区、二师焉耆垦区等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团场,但是总体上发展规模小,生产经营分散,大部分从事设施农业的生产者仍然是不了解市场,盲目生产,无组织、无规模。从育苗、种植到销售,多以职工个人自行从事为主;即使有公司化或专业合作社带动的,但也结合的不是十分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产经营机制不强。没有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没有建立有效的销售网络,尚未形成农企、农超对接的稳定销售渠道,单个职工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销售区域不广,抵御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弱,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
4.6.3 部分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
随着近年来南疆师团设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紧缺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具有实践生产经验的本土人才缺乏。南疆师团从事设施栽培和水产养殖的经营者中,虽不乏经验丰富的老菜农、老渔人,但部分从业人员素质还不够高,技术研究与推广队伍力量薄弱。由于引进技术人员的不稳定性和培养本土技术人才的滞后等原因,导致目前设施农业专业技术无法满足南疆师团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1)兵、师、团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现有农业局中设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兵师设有专门的技术指导和业务考核机构,师在农口设立设施办公室,团均有对应的设施办公室。(2)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设施农业发展定位。各师各团因地制宜发展,由师统一设计,尽可能做到规模控制,一团一品或一连一品,成立公司或合作社,组织引导,以公司和合作社的形式解决技术和市场问题。
针对兵团南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兵团南疆的特殊体制,制定支持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1)明确温室用地的权属关系,针对南疆师团设施农业用地办理不动产证,解决企业不能用设施农业用地进行贷款的难题。(2)积极争取和配合国家有关部委、保险部门对南疆设施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支持。通过政策性保险,降低职工设施农业生产的风险和因灾返贫风险,为设施农业产业稳定发展提供“保护伞”。(3)对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按照农业生产使用标准实施减免政策。
(1)建议兵团每年安排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预算,主要用于补助设施农业科技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研发推广,建立设施农业技术研发推广体系、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信息服务、冷链物流、市场销售等产业链支撑服务体系,开展农技人员和职工技术培训等。(2)对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制定补贴政策。主要用于设施建造补贴、设施装备采购补贴。(3)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把国家支持、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和信贷支持与企业投资和职工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产权机制,促进农业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
(1)鼓励各师团引进和培育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以设施农业为主,带动引领各师的设施农业发展,让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在该公司试验示范,推动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发挥更大作用。(2)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示范基地”等多种合作经营模式发展,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3)成立和制定相应的质量追溯体系和产品认证要求,各师团成立检验机构或组织,农产品必须经过检验后方可上市,保证产品质量可靠,为创造品牌打基础。
(1)组织“两校一院一站”大力开展南疆垦区设施农业人才培训,提高团场技术人员的种植和管理技术。(2)通过以典型事例为题材,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起到以会代培的作用,加强设施农业发展的影响力,做到: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和考核制度化;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工业化,可看可学可复制;产品有认知度和知名度,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和价值含量,安全可追溯;公司化经营、合作社联动,强化龙头带动和示范带动,采取量化管理、承包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进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加强培训提升队伍的战斗力,让懂管理、懂技术、懂市场的人才留在队伍中,使团队达到高效和负责,培训对象可从农业政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中选择。
(1)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在南疆设施农业工程研究中心、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集中展示设施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带动兵团南疆设施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大力发展基质栽培及水肥一体化模式,加强非耕地温室建造和种植新技术的应用。(2)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团场职工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切实加强对南疆师团设施农业发展的指导与服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