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李圣卡,谢晓书,李 新,朱青霞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周围性面瘫是常见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口角歪斜,面部肌肉瘫痪、板滞等,具有病因复杂、急性发作等特点[1]。近年小儿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现阶段,西医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主要给予营养神经、抗病毒、扩张血管,以及激素类药物等,但部分患儿无法达到预期效果[2]。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发病机制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寒邪气侵入,气血痹阻,经筋失养,致口角歪斜[3]。从中医学经络理论角度来看,针刺具有引邪外出、疏经络、行气血之效,可活络通经,祛风养血,适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4]。2019年5月—2020年6月,笔者采用患侧地仓透颊车穴针刺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52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漯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患儿,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1~12岁,平均(5.74±2.30)岁;病程1~7 d,平均(3.80±1.28) d;患侧为左侧26例,右侧26例。对照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1~11岁,平均(5.60±2.27)岁;病程1~7 d,平均(3.72±1.25) d;患侧为左侧31例,右侧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5]的标准 。①面神经电图提示严重神经病变;②患侧周围性面瘫体征;③试验显示患侧泌泪较差;④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的标准。①患侧面部肌肉麻木、板滞,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闭眼鼓腮,口角下垂,露睛流泪,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②部分伴有耳后疼痛;③严重者存在面肌痉挛。
①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发病至就诊时间<7 d,年龄1~12岁者;③可配合表面肌电检测者;④患儿家属均知情了解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①近1周曾接受神经营养药物、激素,以及中药外敷等相关治疗者;②面瘫为先天性者;③存在严重肝、肾等功能障碍者;④对本研究所用治疗方法不耐受者;⑤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治疗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选穴:患侧太阳、阳白、四白、翳风、迎香、颊车、地仓和双侧合谷穴。操作方法:采用直径为0.30 mm、长度为25 mm针灸针(由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苏械注准20152200225),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法,急性期不留针;恢复期留针,留针20 min/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侧地仓透颊车穴针刺,操作方法:采用直径为0.30 mm、长度为25 mm针灸针(由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2441),右手持针于地仓穴上进针,左手迎挤针锋,针至三分,得气后直进颊车穴,做45°小幅捻转,30转出针。两组均1次/d,6次为1个疗程,间隔2 d进行下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①采用表面肌电仪(由安徽埃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 TB-0810)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微笑时患侧颊肌肌电信号、放松20 s后患侧颊肌肌电信号及患健侧颊肌的肌电信号差异。②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面部表情异常、口角歪斜、额纹消失、眼裂闭合、鼻唇沟变浅等中医证候积分,分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分值越高说明证候越严重。③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由珠海市迈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M-800A)进行肌电图检测,评估不同病情程度(轻、中、重度)患儿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6]。痊愈:面瘫症状体征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口角对称,眼睑闭合正常,耸鼻、皱额、鼓腮正常。显效:面瘫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面肌功能显著改善,口角对称,眼睑闭合良好,鼓腮、耸鼻、皱额轻微不对称。好转:面瘫症状体征减轻,面肌功能、口角歪斜、眼睑闭合明显改善,但鼓腮、耸鼻、皱额较困难。无效:面瘫症状体征、面肌功能、口角歪斜、眼睑闭合无明显改善。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患儿疗效对比 例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患侧颊肌肌电信号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患侧颊肌肌电信号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患儿治疗前后患健侧颊肌肌电信号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病情程度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患儿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对比 分,
神经系统疾病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较高,临床认为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为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与风寒刺激、面部神经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7-9]。目前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主要采用营养神经、激素类药物以改善病变神经炎性渗出,减轻神经损伤[10]。近年中医药内服外敷、针刺等治疗方法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展现出一定优势,可缓解水肿、口角歪斜等症状,进一步控制病情进展[11]。
中医学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瘫属“吊线风”“歪嘴风”[12]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正气不足、御邪能力减弱,面部经络受湿邪风寒侵袭,经脉失于濡养,气机瘀滞,肌肉迟缓不收,见眼裂闭合、口眼歪斜证[13]。中医经络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瘫患儿发病初期病位浅,及时进行针刺治疗可疏泄邪气,通畅气血,疏通经络,滋养经筋以缩短病程[14-15]。针刺治疗“歪嘴风”由来已久,患侧地仓透颊车针刺最早记载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玉龙歌》:“中风口眼斜,须疗地仓连颊车。”此外《针灸逢源》曰:“口噤先须申脉详,颊车……斜添人地仓穴。”颊车、地仓均属于足阳明胃经[16],地仓主治流涎、口眼歪斜、齿痛、眼睑瞤动、面神经麻痹、颊肿、三叉神经痛等[17],颊车则善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牙痛、下颌关节炎、腮腺炎[18]。患侧地仓透颊车针刺具有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温通脉络之功效,有利于改善周围性面瘫患儿口角歪斜症状[19-20]。相关研究显示,针刺调节、治疗人体病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1]。地仓穴区深面肌肉运动功能恢复是唇、颊、下颌及口腔前庭等部位动作顺利完成的前提[2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面部表情异常、眼裂闭合、口角歪斜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地仓透颊车针刺作用范围内肌肉及神经复杂,通过透刺刺激肌肉神经产生神经反射活动,促进了局部拮抗肌、协同肌及口角轴三维运动恢复[23]。有研究指出,相比于常规浅刺穴位,地仓透颊车针刺可加大对神经、血管产生的良性刺激,促进患侧面部神经与血管的调节收缩[24-25]。本研究发现,治疗后治疗组微笑时患侧颊肌肌电信号、放松20 s后患侧颊肌肌电信号大于对照组,患健侧颊肌肌电信号差小于对照组,不同病情程度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患侧地仓透颊车穴针刺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患儿可提高针刺疗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患侧地仓透颊车穴针刺辅助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疗效较好,可提高针刺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