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齐卓操,尹 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唐德才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药配伍抗肿瘤运用基础及临床研究,在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他提出了气虚血瘀是肿瘤的基本病机,在临床上运用补气活血化瘀法截断肿瘤发展之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胃癌与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统计资料提示,全国男性胃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女性发病率位居第4位[1],位居世界癌症死亡率的第 2 位和发病率的第 5 位[2],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病死率位居第5位,且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3]。目前,消化道肿瘤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为辅,但是临床预后不佳。中医学认为,癌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强调既“补”又“散”。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肿瘤愈加受到重视。脾胃五行属土,属中焦,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黄帝内经》中所云脾胃与西医学胃、肠等消化器官生理功能相近。从唐德才教授胃癌与结直肠癌临证治验出发,探讨其“补气活血法”辨治胃肠癌病的特色。笔者有幸随侍唐德才教授左右,兹就其治疗胃肠癌病学术经验介绍如下。
胃肠癌病常由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等原因造成,且这些因素常导致气滞血瘀,日久则瘀血留滞腹中而成“癥瘕”“积聚”。但囿于肿瘤转移是完全动态过程的认识,体现活血化瘀法的活血类中药因其辛散苦泻的药性特点,虽可以消除肿瘤微环境的瘀血,曾被认为可因其“动”性反会促进肿瘤扩散转移的潜在可能。唐教授进一步探究肿瘤转移的中医学病机实质发现,瘀血固然是促进肿瘤转移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但“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才是肿瘤转移的另一重要原因。气虚与血瘀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一则气为血帅,气虚则推动、温煦血液功能减弱,血液因运行滞涩而瘀,如王清任所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留而瘀。”二则血为气母,瘀血阻滞,影响元气化生,阻碍元气畅达周身,即血瘀亦可加重气虚,气虚则不能行血,加重瘀血。如《张氏医通》谓:“盖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正气亏虚,恰是指人体增龄性免疫衰老及其诱导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和免疫逃逸的发生,导致全身抗癌能力下降[4],从而引起癌毒失制,并依附瘀血等病理产物不断增生,甚至横溢流窜,最终造成远端转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以黄芪配伍莪术为主药治疗“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故唐教授以黄芪、莪术为主,力荐以补气活血法治疗胃肠癌病。
《证治汇补》曰:“积聚癥瘕,皆太阴湿土之气……大要不出痰与食积死血而已。”脾胃同居中焦,是升降出入的枢纽,共为后天之本。中焦不运,太阴脾湿,水湿浊瘀,其性黏滞,起病缓慢,缠绵难愈[5],正所谓“百病多由痰作祟”又有“怪病多痰”之说。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气血精液代谢失常易生痰浊,产生疾病隐患。古今肿瘤医方辨治肿瘤当首治痰饮,谨悉湿旺脾亏,淫泆生化之实[6]。《景岳全书·积聚》云:“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癌毒导致气机升降失司,水湿痰凝胶结于内,体内之肿瘤的性质与体表之瘰疬、痰核、瘿瘤等相似,同为有形之邪。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发生、发展与痰邪的性质相关。唐德才教授在辨治大肠癌的补气活血法的基础上联合利水燥湿药,能够减少组织水肿,防止肿瘤细胞的脱落和在新部位着床、生长,因此,常伍薏苡仁、猪苓、茯苓、泽泻、半夏、苍术等药[7]。对浸淫三焦的痰邪,分别予宣上、畅中、渗下的治疗方法,湿阻上焦者,常用白芷、藿香、佩兰等;湿郁中焦者,常用半夏、陈皮、苍术等;湿困下焦者,常用泽泻、猪苓、茯苓等。取提壶揭盖之意,宣通上源,则中、下二焦功能正常,可使全方轻清灵动,宣畅气机,通达三焦,邪得以出。
《素问·调经论篇》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一方面,癌毒盘踞,阻滞气机,血行不畅,停而为瘀;另一方面,人体怫郁,气血失和,荣卫不固,则诸病丛生。血行迟缓,津液停滞,而致癌毒痰瘀结聚,郁而化热,形成热毒内痈。肝内寄相火,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为刚脏与肺为娇脏相对而言,肝气主左升,肺气主右降,左升与右降相反相成,刚脏与娇脏刚柔相济。若肝气升动太过,肺气肃降不及,则出现“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当肝气疏泄失司,攻冲横逆时,易伤及其他五脏六腑,郁热化火。辨治气郁,当重其化火、生风及挟痰、夹瘀的情况,调肝清热、益肾滋阴,疏肝之中勿忘清火。证见肝虚气滞者,佐以柴胡、黄芩、泽泻等;证见肝郁化火者,佐以地骨皮、牡丹皮、桑白皮等;证见胁肋窜痛者,佐以川楝子、九香虫、延胡索等。唐德才教授认为,中药运用得当,不仅能控制转移,还能消散肿瘤肿块。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还可配伍软坚散结药,如黄药子、昆布、海藻、生牡蛎、鳖甲等[7]。对情况危重者,不宜过度动散耗气,可取药性平和的花类药,调畅气机,改善生存状态。
《医宗金鉴》云:“此证由心脾毒火所致。”肿瘤属人体气血失调,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癌毒与痰瘀互结,郁久易化热,病性属热毒。癌毒易从阳化热,病势凶险,尤伤气阴。《黄帝内经》言:“温者清之。”汉曰:“治热以寒。”清热解毒之品可透热外达,苦寒直折,解毒消癥。癌毒一旦蕴结,阻碍经络气血正常运行,掠夺水谷精微正常滋养,导致五脏六腑失去气血津液濡润,正气亏虚,更无力制约癌毒。唐教授认为,本类药物大都有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作用,且能消除炎症,调节免疫功能。各种部位肿瘤,毒邪性质不甚相同,具体应用时,要有所选择。胃癌多选用藤梨根、野葡萄根、八月札、蒲公英等,大肠癌多选用半枝莲、苦参、八月札等,食道癌多选用急性子、藤梨根、木蝴蝶等[7]。唐教授在临床中发现,蚤休(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效果很好,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谨宗此法,自创芪术抗癌方中便有蚤休(七叶一枝花),补气活血药与清热解毒药同用,直达病灶,有的放矢。
患者,女,62岁,2018年5月9日。主诉:直肠癌术后半年,伴周围淋巴结肿大。现症:行化疗药后头晕无力,睡眠不佳,食欲可,手术切口处隐隐作痛,大便不爽、1 d 数10次、多数不成形,口苦,血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减少。手术切口处隐隐作痛。西医诊断:直肠癌术后。中医诊断:肠蕈,证属气虚阳虚血瘀。治宜温阳益气,化瘀解毒。处方:生黄芪20 g,温郁金12 g,白花蛇舌草15 g,藤梨根12 g,生地黄12 g,熟地黄12 g,淫羊藿10 g,菟丝子10 g,当归12 g,炒白芍2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枳壳10 g,炒苍术12 g,炒白术12 g,炒黄连6 g,广木香6 g,补骨脂12 g,红景天10 g,天冬12 g,麦冬12 g,太子参12 g,地锦草20 g,仙鹤草20 g,乌梅炭6 g,八月札15 g,焦山楂12 g,焦神曲12 g,大枣10 g,炙甘草6 g,醋延胡索12 g。14剂,1剂/d,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7月4日复诊,头晕无力,食欲可,大便1 d 10次,口苦,舌略胖大,脉虚。上方去醋延胡索、淫羊藿、生地黄、熟地黄,加附片5 g,生黄芪改为60 g。14剂,1剂/d,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按 患者直肠癌术后半年,伴周围淋巴结肿大。初诊时气阳虚,血瘀不行,术后元气未复,实灶已除,余邪尚存[8],治宜温阳益气、化瘀解毒。黄芪、温郁金(莪术)是唐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经典药对。方中莪术虽行气活血消积之力强,但耗散正气之弊反而不大,与黄芪合用,尤善于破积;白花蛇舌草、藤梨根、黄连及地锦草清热解毒,化瘀消痈,苦寒直折未散之余邪;熟地黄、当归、天冬、麦冬、菟丝子滋阴养血、补肝益肾,缓解肿瘤后期津液亏耗红景天、太子参、大枣益气活血。半夏、陈皮、枳壳、木香、八月札、焦山楂、焦神曲等理气化痰,健脾消食,促进脾胃通降;乌梅炭涩肠止泻,养阴生津。复诊时生黄芪增加剂量,考虑到化疗结束气血亏虚,正虚情况大于邪实,故治宜补益正气、养荣血脉,既可加强机体免疫对肿瘤细胞的监视、管控功能,又可助温郁金(莪术)行气散瘀消癥之功,消除肿瘤细胞的黏附。唐教授抓住患者脾胃虚弱的本质和余邪未清的标实,用黄芪、温郁金(莪术)补气活血,调整整体状态平衡。清热解毒截肿瘤之转移,温补阳气扶全身之正气;与此同时,考虑消化系统肿瘤始终与脾升胃降,肝升肺降密切相关,故以理气散结、健脾运胃并举。其中八月札、藤梨根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是治疗胃癌的要药。
患者,男,70岁,2018年9月5日初诊。主诉:胃癌肝转移。现症见:胃脘部略有嘈杂,受凉后偶泛酸水,纳食尚可。舌红,苔白,脉细。胃镜示胃窦部溃疡。西医诊断:胃癌。中医诊断:胃岩,证属阳虚血瘀证。治宜温阳益气,化瘀解毒。处方:熟附片10 g,熟地黄12 g,生地黄12 g,生黄芪40 g,党参12 g,莪术12 g,姜半夏10 g,藤梨根12 g,八月札15 g,炒谷芽12 g,炒麦芽12 g,旋覆花10 g,丁香4 g,生薏苡仁20 g,炒苍术12 g,炒白术12 g,当归12 g,巴戟天12 g,蒸黄精20 g,炙甘草6 g。14剂,1剂/d,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2018年10月10日复诊,服药后病情稳定,检测癌胚抗原降至正常,血常规基本正常,一般情况良好,反酸情况好转,大便调,舌红,苔白,脉沉细。上方去丁香、旋覆花,加天冬15 g、仙鹤草30 g、干姜4 g。28剂,1剂/d,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按 患者胃癌肝转移,余邪未清。考虑到患者身体虚弱,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蒸黄精补气健脾滋肾,改善患者生存状态。党参、白术及当归健脾益气、补血活血,匡扶一身之正气。黄芪、莪术补气活血,散瘀消癥。张锡纯认为,莪术“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若论耗散气血,香附尤甚于三棱、莪术,若论消磨癥瘕,十倍香附亦不及三棱、莪术也”。黄芪得莪术流通之性,有瘀者消瘀,无瘀虚极者可行补药之滞。旋覆花、丁香同用,温中降气、和胃止痛。中医学经典认为,“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胃癌患者脾胃运化功能较差,旋覆花行水、下气、降逆止呕,兼有清热解毒之效,寓补于疏,成效显著[9]。炒谷麦芽健脾开胃、和中消食,炒苍术燥湿利水,生薏苡仁清热利湿,佐以姜半夏化痰瘀、燥湿消饮。复诊时患者一般身体状况好转,泛酸减轻,遂去丁香、旋覆花,加仙鹤草攻伐实邪,干姜助消逐水饮,天冬滋阴润燥。唐教授治疗该病尤重调整患者生活质量,以通立方,补与摄并用,寒热同理,攻补兼施,从“通”法入手,系统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全方活血散瘀而无伤正之弊,补益肝肾扶助正气而无留寇之嫌,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预后较佳。
“补气活血法”是当代临床抗肿瘤转移核心法则之一,唐教授师古而不泥古,辨证论治,常辄手应效。他深刻认识肿瘤转移病机实质,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把握补气(扶正)与活血(驱邪)的动态平衡,兼顾病体差异,结合不同证型,升清降浊、燥湿利水,条达木郁、理气散结,火郁发之、清热解毒,圆机活法,而起沉疴。对于唐教授宝贵医案的研读与剖析,了解其遣方用药思路,将对后学辨证论治胃肠癌病多有启发,亦有利于中医文化传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