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马 娜,张小静,陈绍斐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荨麻疹是高发的皮肤黏膜超敏反应性疾病,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1次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表层反复出现风团、骤然发生后迅速消失、皮肤瘙痒等症状[1-2]。急性荨麻疹病因明确,患者经过治疗后大多可在14 d内痊愈;慢性荨麻疹病程大于6周,患者病因不明,病情经久不愈,瘙痒难耐,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目前,西医多采用患处外用药物、抗组胺药物等方法治疗,尽管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但难以达到根治效果,患者停药后容易出现病情反复问题[3-4]。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荨麻疹取得了较大进展,其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优势[5-6]。2018年3月—2020年3月,笔者采用扶正祛风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荨麻疹31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收治的荨麻疹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0~73岁,平均(46.52±7.69)岁;病程2~24个月,平均(12.47±2.16)月。对照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21~72岁,平均(46.47±7.73)岁;病程2~23个月,平均(12.54±2.08)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中国临床皮肤性病学》[7]中的相关标准: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边界清晰,发无定处,时起时消,瘙痒剧烈,退后无痕。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辨证为血虚风燥型:瘾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夜间瘙痒剧烈,口干心烦,脉沉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病程>6周者;③ 7 d内未进行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等药物治疗者;④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①合并其他皮肤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肿瘤、血液疾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②7 d内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等药物治疗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依从性差者。
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由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170925,8.8 mg/片),8.8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扶正祛风汤,药物组成:黄芪20 g,防风、熟地黄各15 g,白术、当归、黄芩各12 g,全蝎、五味子、蒺藜、白芍、川芎、甘草片各10 g,蝉蜕8 g。加减:脾虚湿重者,加茯苓、陈皮各15 g;阳虚者,加桂枝10 g;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10 g;阴虚血热者,加茜草、紫草各12 g;瘙痒影响睡眠者,加女贞子、墨旱莲各20 g。1剂/d,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牛羊肉、海鲜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
根据EAACI/GA2LEN/EDF荨麻疹评分标准[9]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风团个数:无风团,计0分;风团个数<20个,计1分;风团个数20~50个,计2分;风团个数>50个,计3分。瘙痒程度:无瘙痒,计0分;轻微瘙痒,计1分;瘙痒症状明显,但尚未影响正常睡眠和活动,计2分;瘙痒明显,已经影响正常睡眠和活动,计3分。分值越高表明病情越重。
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4、组胺,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治疗前后,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美国BD公司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CD8+T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gE。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有无以下不良反应:嗜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治疗结束,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中的标准。痊愈:皮肤瘙痒、皮损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睡眠、饮食正常,临床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瘙痒、皮损等症状明显缓解,日常睡眠、饮食无影响,70%≤临床症状积分减少≤95%。有效:皮损、瘙痒等症状有所缓解,日常睡眠、饮食略受影响,30%≤临床症状积分减少<70%。④无效:临床体征及症状无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荨麻疹患者疗效对比 例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分,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IL-4、组胺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治疗后的IL-4、组胺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IL-4、组胺水平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患者CD4+水平升高,CD8+、IgE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治疗后的CD4+水平升高,CD8+、IgE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CD4+、CD8+、IgE水平对比
治疗组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嗜睡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3/31);对照组出现食欲不振、嗜睡各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4/3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χ2=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12.90%(4/31);对照组复发12例, 复发率为38.71%(12/31)。两组复发率对比,χ2=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共识,发病与药物、食物、感染、蚊虫、工作压力、患者精神状态等关联密切[11-12]。西药治疗荨麻疹虽能够取得良好疗效,但停药后复发风险较高,这与患者长期接受抗组胺药物治疗使体内受体水平升高、敏感性增加、信号传导扩大,从而导致机体产生耐药性有关[13-14]。因此,有必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荨麻疹属中医学“瘾疹”“风疹块”“赤疹”等范畴。发病原因是脾胃虚弱、禀赋不足、中枢无力运输精微物质,致使气血虚弱,难以固卫护表。血属阴,血虚则阴亏,引起阳气内动,血虚生风,风盛血燥,从而出现皮肤粗糙、瘙痒难忍等症状,诱发荨麻疹。因此,临床治疗应以补气固表、活血养血为治则[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其中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两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疗效更佳。扶正祛风汤中黄芪、白术、防风、五味子益气固表,生津止汗;当归、川芎、熟地黄养血息风;白芍、甘草片、黄芩调和营卫;全蝎祛风活血;蝉蜕驱散表邪,祛风通经;刺蒺藜祛风止痒,散结祛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固表、调和营正、养血息风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熟地黄能够促进淋巴细胞释放,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黄芪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白芍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过敏的作用;防风可抗菌,抗炎,解热;川芎可抗炎、抗氧自由基;蝉蜕可通过阻碍炎性细胞的释放从而抑制超敏反应[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IL-4、组胺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IL-4、组胺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而治疗组的方案对炎症因子的调控效果更加理想。自身抗体诱导IgE受体的交联反应与荨麻疹的发生进展关系紧密。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的CD4+T细胞均明显升高,CD8+T细胞、IgE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CD4+T细胞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IgE低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人体在首次遭受变应原刺激后,会释放IgE,其能够与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的表面受体相结合,使细胞处于致敏状态;当此类变应原再次侵犯机体时,能够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使其脱颗粒,同时释放大量白三烯、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上升、皮肤小血管扩张,诱发皮肤黏膜出现水肿、充血情况,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或局部超敏反应。IgE水平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导致CD4+、CD8+T细胞之间的动态平衡紊乱,影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扶正祛风汤具有抗炎、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并未显著增加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患者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嗜睡等轻微不适症状,未见中途退出病例。
综上所述,采用扶正祛风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荨麻疹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可靠。但本次研究存在患者用药时间较长、随访时间较短等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完善观察指标,明确短期用药的效果,并延长随访时间,以期获得更加全面的研究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