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望亚兰,谢 萍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2;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四川 成都 610075)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以雄激素过高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病变的常见生殖内分泌疾病[1],临床常见表现有月经失调(多表现为月经稀发或者闭经)、不孕、多毛、痤疮、肥胖、黑棘皮症等。该病由于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单纯受雌激素刺激,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常合并机体代谢的改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2]。流行病学研究[3]表明:青春期及育龄妇女患病率约为5%~1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为的不良影响因素,本病治疗的难度日益增加。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病因病机复杂[4],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是妇科研究领域的难点。中医学无“多囊卵巢综合征”之病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崩漏”“癥瘕”等范畴[5]。中医学认为:该病主要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冲任气血瘀痰阻滞,导致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紊乱。中医临床以扶正驱邪为切入点,辨证论治,并根据月经周期调整用药,常能收获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肾精亏虚、冲任失调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关键,肾气-天癸-冲任-胞宫功能失调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主要环节。肾精、肾气充盛是任通冲盛的基础,血液的运行有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推动。肾之精气充盛,温煦有源,气化有常,冲任流通,血海才能按时满溢;若肾精、肾气不足,脏腑气化无力,则冲任气血乏源,无以下注滋养胞宫,出现经量减少或闭经。
肾藏精,主生殖。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元阴元阳之所在,“肾为月经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指出在月经产生的机制中,肾气盛是起主导作用的。《医学正传·妇人科》曰:“月经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渐而至于闭塞不通。”阐明肾虚闭经之由。该病之本在肾,常累及肝、脾等他脏,导致证候复杂。
脾主运化水湿、升清,为阴土,喜燥而恶湿。脾胃损伤,脾失健运,运化无权,不能升清,水湿停聚为痰饮,壅滞胞宫胞脉,阻塞冲任血海,则血行不畅,血海不能充盈,痰湿脂膜积聚,出现形体肥胖、卵巢多囊样变。
《女科切要·调经门》曰:“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说明痰湿阻滞是导致闭经的原因。《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女子不孕之故,由其伤冲任也……或因体盛痰多,脂膜壅塞胞中而不孕。”指出痰湿可引起不孕。
1.3.1 肝失疏泄,气滞血瘀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足厥阴肝脉过阴器,循少腹,与冲任二脉相互沟通。肝经通过冲、任、督3脉的相互联系,调节着胞宫的生理功能。肝为风木之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主疏泄及藏血。“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脏腑气机调畅,胞脉通畅,则月经调;肝气郁结,冲任气血瘀滞,则发病。
《证治准绳·女科》曰:“妇人癥瘕,并属血病……宿血停凝,结位痞块。”妇科疾病多伤于血,“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初病在气,久病入血”“气滞必血瘀”,久病不愈则导致血瘀,阻滞冲任。因此,肝失疏泄,导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气血不和,脉道涩滞而致血瘀,瘀阻胞络,则卵子难以排出;瘀血阻于冲任,血不得归经,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则月经不调。
1.3.2 肝经瘀热,化火伤阴
肝气平和,则经脉通,血海宁,月经调,孕产乳正常。若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气滞血瘀,则出现面部痤疮,毛发浓密,月经量少、经色暗黑或闭经;肝郁化火,暗耗肝阴,导致阴血不足,冲任乏源,血海空虚,胞宫不能按时满溢,则出现经行量少、色淡或闭经。
症见:月经稀发量少,渐致闭经、不孕,腰膝酸软,舌瘦淡或暗,苔少,脉沉细。治则:补肾益精,调理冲任。方予益肾调冲汤加减,药物组成:覆盆子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党参20 g,熟地黄10 g,香附10 g,当归10 g,川芎10 g,鸡血藤20 g,补骨脂10 g。若以肾气虚为主,酌加巴戟天、菟丝子等,温补肾气调经;以肾阴虚为主,酌情选加龟板、山萸肉等,滋阴养血调经;以肾中精血亏虚为主,酌情选加紫河车、淫羊藿等,填精生髓。此外,治疗时要善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在填补肾中精血的同时佐以补阳药,使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
症见:月经稀发量少,渐致闭经、不孕,饮食量少,纳呆,食后腹胀,头身困乏,胸闷泛恶,舌淡胖或有痕,苔厚腻,脉滑。治则:健脾和胃,除湿化痰。方予苍附归芎二陈汤加减,药物组成:苍术10 g,香附10 g,当归10 g,川芎1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茯苓15 g,生姜10 g,甘草片6 g。若气虚,酌加黄芪、党参;阳气不足,酌加桂枝;瘀血阻滞,酌加桃仁、红花、鸡血藤;纳食不化,酌加山楂、莱菔子。
症见:月经稀发量少,渐致闭经或不孕,胁肋胀痛,心情抑郁,烦躁易怒,面部痤疮,舌暗或有瘀点,苔白,脉弦。治则:疏肝理气,活血调经。方予逍遥四物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0 g,川芎10 g,熟地黄10 g,赤芍10 g,香附10 g,柴胡10 g,白术10 g,甘草片6 g。对于表现为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暗红、苔黄、脉弦数的肝经郁热者,佐以清热之品,加牡丹皮、栀子等;表现为潮热盗汗、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的肝经瘀热、化火伤阴者,佐以滋阴柔肝之品,加生地黄、川楝子、白芍等。
以上证型尚需根据月经周期分期论治。经前期为阳长阴消期,酌补肾阳,佐以疏肝,以顺应生理变化,促使周期正常演变,药用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香附等;行经期,血海由满而溢,治宜理气活血调经,酌加鸡血藤、赤芍、益母草、川牛膝等;经间排卵期为重阴转阳期,加活血通络药,以促进阴阳顺利转化,药用苏木、桃仁、川断、土鳖虫等;经后期为阴长阳消期,血海空虚,宜酌加滋阴养血药,药用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和紧张,保持心情舒畅;根据体质量指数改善饮食结构,不仅要控制饮食的量,而且应重视饮食的质如清淡且富有营养,以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较少的食物为宜;增加运动锻炼,以控制和降低体质量,增强体质;保持大便通畅。若有痤疮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切忌搔抓挤压患处,以免皮肤破损感染。
患者,女,27岁,已婚,2016年5月18日初诊。主诉:未避孕未孕2年,月经量减少半年。患者身高157 cm,体质量67 kg,婚后正常性生活2年未孕,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量减少。末次月经为5月11日,5 d尽,经量少、色暗、无血块,经前乳房胀痛,经行感腰痛,余无不适。现症:白带量多、色黄、无异味,无阴痒,情绪急躁,入睡困难,口干喜饮,大便干结,面部痤疮,体毛丰密,舌尖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沉细。B超检查示:右侧卵巢有数十个直径(2~9 mm)不等的无回声区,围绕卵巢边缘,呈现“项链征”。基础体温测定(BBT)为单相型曲线。女性生殖激素检测示:睾酮(T)升高,LH╱FSH比值>2~3,雌二醇(E2)轻度升高,并恒定于早卵泡期水平。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断:不孕症。中医辨证:肾虚肝郁,痰瘀阻滞,兼有郁热。治则:补肾疏肝和血,清热化痰调经。方予益肾调冲汤加减,处方:覆盆子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熟地黄10 g,当归10 g,川芎10 g,香附10 g,苍术10 g,川楝子10 g,丹参15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茯苓10 g,甘草片6 g,黄柏10 g,薏苡仁25 g。7剂。每3天2剂,水煎2次,取药汁600 mL,分早、中、晚3次于饭后半小时温服。同时嘱患者控制饮食及动物油脂摄入,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2016年6月2日二诊:白带量较前减少、色质正常,睡眠逐渐改善,情绪好转,大便基本正常,仍有口干喜饮,面部痤疮严重,体毛丰密,舌边尖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沉细。上方减黄柏、薏苡仁,加鸡血藤20 g、补骨脂10 g,再服7剂。2016年6月17日三诊:月经来潮3 d,量较前次稍增,色暗红,无血块,经前乳房胀痛较前缓解,经期无特殊不适,入睡尚可,大便规律正常,无口渴,情绪好转,面部痤疮减少,体毛较重,体质量无继续增加,舌淡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沉细。上方继续加减,调治3个月。6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服药后月经周期规律,经量、经色逐渐正常,其他症状亦缓解,BBT由单相转为双相,FSH较治疗前明显下降,LH和T水平下降更显著,痤疮减退明显,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停药1个月后受孕。
按 本病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直接影响到“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肾藏精,主生殖。肾气不足,精血亏虚,冲任气血虚少,则血海不能充盈,加之素体肥胖,痰湿内盛,阻滞冲任二脉,故经量减少;肾中精血不足,肝体失养,则情绪急躁易怒、乳房胀痛;舌尖红、边瘀点和苔黄均为瘀久生热之象。故治疗以补肾和血、清热化痰为主,兼疏肝调经,使肾气充、精血足,则痰热除、肝血养、经血调,终受孕。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虚者多由肾虚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所致;实者多由气滞瘀血内停,或痰湿内生,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所致。然而,临床以因虚致实、虚实夹杂多见,多为冲任气血瘀滞痰阻导致卵子排出障碍。治疗时,以扶正(肝、脾、肾的调理)驱邪(痰、气、瘀的消散)为切入点,辨证论治,并根据月经周期调整用药,常能够收获满意疗效。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59-362.
[2]尤昭玲.补肾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心得[J].江苏中医药,2006,27(3):11.
[3]何秀英,李沙沙,吕云霞,等.谢萍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5):28-30.
[4]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88-294.
[5]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