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豁痰化瘀法治疗小儿癫痫探讨

时间:2024-07-28

李晓薇,白晓红

(1.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辽宁 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辽宁 沈阳110032)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俗称“羊痫风”,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为中医儿科学疑难症之一。该病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且极易反复发作,难以有效完全治愈,长期反复发作,控制不理想会使患儿智力、语言、运动等方面受到损伤,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造成严重负担。现将笔者运用豁痰化瘀法治疗小儿癫痫病体会总结如下。

1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为主要病因

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神气怯弱,易受惊恐而伤神志,出现惊惕不安、神志不宁而引发痫证。古代医家认为:先天因素是癫痫发作的常见病因,尤以儿童患者多见。《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曰:“小儿所以少病痫者,其母怀娠时,时劳役,运动骨血则气强,胎养盛故也;若侍御多,气血微,胎养弱,则儿软脆易伤,故多病痫也。”明确指出胎养失宜是造成小儿易发癫痫的原因之一。

小儿“脾常不足”,复加饮食不节,贪食寒凉肥甘之品,损伤脾胃。脾胃受损则运化失常,水液失调,脾湿痰生,成为癫痫发病的内因。加之外因作用则气机、血行逆乱,痰邪上逆,上扰清空,神明失主而致。小儿癫痫多表现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古人有“久病必有瘀”之说。痰邪日久不化而成瘀,痰瘀互结阻滞经络,致使阴阳气血互不维系,故可见患儿突然昏倒、惊掣尖叫、口吐涎沫、时作时止、时轻时重。本病主要表现为正虚邪实,正虚指心、肝、脾、肾之虚,邪实则指积痰受郁火、气逆鼓动或与瘀血互结而引发惊风的临床表现。先天肾气失藏,后天脾失健运,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形成气机逆乱,痰瘀内阻,引动肝风则见抽搐,蒙蔽清窍则头中气乱而发痫。故在治疗时不可偏顾标本一方,当标本兼治才能恰到好处。

2 痰瘀阻络、肝风内动为基本病机

元代曾世荣在《活幼口议·痫疾证候》中论述惊风食三痫发病时说:“风痫有热生痰……食痫因食而致惊,食未克化,气伫关膈之间,生痰致风,由风成痫,善治惊痫者,化其痰,和其气。”强调痰为小儿癫痫发作的病机关键,并把祛痰作为首选治法。李少川[1]也指出:“痫由痰致,痰自脾生,脾虚痰伏”是小儿癫痫的主要病理基础。治疗中应重视脾气的调护,在积极消除病因、豁痰熄风的同时标本兼顾,调整脏腑阴阳。

痰来自于津,瘀本于血,津血同源,津化痰,血滞瘀,故痰瘀同源。痰邪日久不化,阻滞气机,导致血行不畅而成瘀;瘀血阻滞,津液输布不利,聚而成痰。痰瘀互结,相兼为患,胶着难化,故而病程日久,反复难愈。因此,在治疗时既要豁痰,亦要化瘀通络以助伏痰消解。小儿肝常有余,风火易动,痰随肝风而动,上扰清窍,心神被蒙,发为癫痫;或痫症日久,反复发作,耗伤肝肾阴血,气阴两亏,虚风内动而发病。因此,在治疗时既要豁痰通络,又要平肝以熄风定痫。

3 豁痰熄风、化瘀通络为基本治法

癫痫病位在心,与肝、脾、肾3 脏密切相关,以痰瘀阻络、肝风内动为基本病机。癫痫发病以神机逆乱为标,痰瘀互结为本,在治疗上应以豁痰熄风、化瘀通络为总纲,以归脾汤合定痫丸为主方,并配伍首乌藤、郁金、瓜蒌、白芍、栀子、柴胡、钩藤等药,临症加减治疗本病。方中半夏健脾燥湿,脾健则痰无生化之源。石菖蒲味苦、辛、微温,归心、肝、脾经,具有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之功,《本草纲目》谓其能“入心宣气通窍,醒脾逐痰”。动物实验[2]表明:石菖蒲醇提取物能明显对抗大鼠、小鼠最大电休克的发作和小鼠的戊四氮最小阈值发作,以及小鼠的士的宁惊厥反应,证明石菖蒲具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全蝎味辛,性平,祛风止痉,为治惊痫抽搐的要药,同时能引诸风药达于病所,起到引经药的作用。动物实验[3]表明:中等剂量的东亚钳蝎提取物能够显著延长戊四氮引起的小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并极显著提高GABAA R 的结合活性,从而起到治疗癫痫的作用。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功善祛风止痉、化痰通络。现代药理研究[4]表明:僵蚕能够良好调节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的变化,有效抗癫痫。其醇提液能显著延长士的宁及异烟肼所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天麻能够祛风通络,《日华子诸家本草》中指出其可“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3 药合用,有熄风定痫、化瘀通络之效。佐以豁痰利窍之川贝,及行气活血之郁金,更能增益平肝熄风之力。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其性酸寒,酸能养血,寒能泻肝,方中用之调脾理肝,以防诸风药温燥,柔筋通络。远志能够散瘀化痰,使痰浊有出路,从而起到安神定惊的作用。首乌藤、酸枣仁皆入心经,有安神定志之功,对于惊恐所致神失开合有较佳效果。柴胡、栀子入肝经,清泻肝经实火。炙甘草既入脾经以补脾益气,又入心经以养心安神,并有调和诸药之功。以上药物相互作用,既安神定痫以治其标,又豁痰化瘀以治其本,标本同治,内外兼顾。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5 岁,2012 年7 月18 日初诊。主诉:发作性四肢抽搐,伴口吐涎沫,偶有意识模糊,半年余。现症:舌尖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脉弦略数。患儿平素烦躁易怒,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口吐涎沫,两目轻度上视,1 ~2 min 后缓解,近2 个月加重,每日发作3 ~4 次,每次持续4 ~6 min。脑电图示:异常脑电图,偶见额叶、颞叶棘慢波。西医诊断:癫痫。中医诊断:癫痫,证属痰痫。治宜豁痰熄风,化瘀通络。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处方:生地黄20 g,炒枣仁20 g,远志12 g,石菖蒲18 g,黄连3 g,栀子5 g,生龙骨、牡蛎各30 g ,钩藤20 g,天麻18 g,全蝎1.5 g,炙甘草3 g,半夏6 g,柴胡12 g,白芍20 g,瓜蒌20 g,合欢皮15 g,首乌藤15 g,川贝母5 g,郁金20 g,僵蚕10 g。7 剂,1 d 1 剂,水煎服。7 月24 日二诊:家长述患儿饮食不佳,原方中加入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10 g,炒鸡内金10 g,以健脾消食和胃。1 个月后三诊:家长述患儿发病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每日发作1 次,每次持续2 ~3 min,嘱其继续服用上方。2 个月后四诊:患儿发作次数减为每月2 ~3 次,且精神状态较初诊时大为改善。后继续服用中药半年,已无明显症状。现中药改为2 d 1 剂,以巩固治疗。

按 该患儿平素急躁易怒,肝火旺盛,极易生风内动而引发惊痫抽搐。其在发作时出现四肢抽搐、口吐涎沫、两目轻度上视等症状,并伴有意识模糊,根据对其舌脉及病史的分析,认为脾虚痰盛,痰瘀互结,阻滞气机,发为癫痫。故治疗应以豁痰熄风、化瘀通络为法。瘀血去则痰水自消,脉络通畅,升降自如,其症自愈。

5 小 结

综上所述,痰瘀互结是癫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病机,其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导致癫痫发生发展的直接和关键因素。痰瘀同源,相互作用,易于交结凝固,形成顽疾。故治疗时宜痰瘀互治,双管齐下,治痰兼而化瘀,豁痰熄风,化瘀通络,最终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

[1]史宇广,单书健.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癫狂痫专辑[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

[2]周大兴,包晓祖,吴雄生,等. 石菖蒲醇提取物的抗惊厥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9,16(2):19.

[3]黄迎春,左萍萍. 东亚钳蝎提取物对癫痫小鼠大脑皮层NMDA 受体和GABAA 受体的调节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71 -73.

[4]严铸云,李晓华,陈新,等. 僵蚕抗惊厥活性部位的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6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