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李雅彬,王双艳,王春国
(1.襄阳市中医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2.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北京 100029)
广义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是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是每个临床药师的基本职责,对于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的用药,减少ADR的发生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医疗水平,确保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我院2017年度221例ADR的发生原因、药品种类、影响因素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发现我院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以此防止、减少ADR的重复发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必要的参考。
收集我院2017年度上报的ADR报告221例,经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认定,上报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ADR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报告类型加以统计分析。
221例ADR中,女性患者112例(50.68%),男性患者109例(49.32%),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最小的为5个月,最大为87岁;年龄61~70岁53例,占比最高,为23.98%。
根据《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中药品分类方法(注:中药注射剂单独分类),分类统计221例ADR涉及的药物,以心血管系统用药最为常见,其次为抗感染药物、内分泌系统用药,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发生ADR的给药途径分布为静脉滴注165例(72.05%),口服 56例(24.45%),肌肉注射 2例(0.87%),吸入给药2例(0.87%),皮下注射2例(0.87%),外用1例(0.44%),直肠给药1例(0.44%)。因有的案例怀疑用药不止一个,故统计数量大于不良反应例数。
ADR涉及的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皮疹、瘙痒、丘疹、静脉炎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见表2。
表2 ADR涉及的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表2(续表)
ADR报告类型:已知、一般为156例(70.59%),新的、一般为55例(24.89%),已知、严重为7例(3.17%),新的、严重为3例(1.36%)。
221例ADR报告中,40岁以下人群的发生率较低,61~70岁为高发人群。研究发现,ADR发生率与年龄呈一定的正相关性[1],主要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肝药酶的活性降低,且原患疾病较多,合并药较多有关。高龄患者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危人群,临床用药时应加以关注。
10岁以下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在23例患儿中,有19例因使用抗感染药物所致,且9例为1岁患儿。幼儿各器官发育尚未健全,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更应予以密切关注,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予以处理。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儿科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与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高有直接关系,临床药师应以此为切入点,加强儿科抗菌药的监督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另一方面,我院加强了抗菌药物特殊管理,对发现及上报抗菌药的ADR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用药ADR发生率居首位,与我院疾病谱分布,及心血管系统用药在临床广泛应用有关,且ADR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具体表现为头痛、头晕、兴奋、睡眠紊乱。
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居第二位,与抗感染药种类多、临床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2]、且多为静脉给药有直接关系。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具体表现为皮疹、瘙痒、丘疹、静脉炎等。抗感染药物输注时应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儿童输液过程中易发生皮疹、瘙痒,都是临床药师用药监护的关注点。
内分泌系统用药ADR发生率居第三位,主要与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及激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有关。就我院ADR案例来看,激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具体表现为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血糖升高等。
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排序与往年相比,下降明显[3]。一方面,作为中医院,我院医生以中医为主,在治疗中,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合理选用中药注射剂;同时我院临床药师加大中药注射剂的专项点评力度,进行一步督促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及制药工艺技术的发展,中成药新制剂、新剂型的出现,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加,使得中药制剂的ADR发生率亦随之增多,临床药师更应予以重视。
静脉给药ADR发生率居于首位,占72.05%。主要是静脉给药是将药物直接输注血液中,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可能成为引发ADR的因素[4],相对其它给药方式更易引发ADR[5]。另一方面,与静脉输液药物在临床的大量使用亦有直接关系。
ADR所涉及的器官、临床表现分析发现,涉及皮肤及其附件发生频率较高,表现为皮疹、瘙痒、丘疹、静脉炎等,且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药物中[6]。其次为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粪隐血等[7-8],且大多与心血管用药相关。
ADR报告类型以已知,一般为主,占总ADR的70.59%。新的、一般的ADR占总ADR的24.89%,这类ADR以心血管用药为主,其中银杏达莫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居多,主要原因在于,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说明并不详细,而这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如实上报,有利于为药品说明书的修订提供参考[9]。严重ADR共10例,以抗肿瘤药为主,其中7例为已知、严重;另外3例为新的、严重;不良反应预后均为好转。
发生ADR的药品以心血管用药居多,以静脉给药为主,ADR表现为皮疹、瘙痒、丘疹、静脉炎等。对ADR监测有着重要意义,既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又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便更好发挥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对发现、降低及避免ADR的发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输液过程中,尤其在输注心血管药物、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输液状况,及时发现ADR,一旦发生ADR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以既往从事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来看,不良反应的上报工作,仍以临床药师的查找、发现为主,总体效率过低。医生、护士主动上报虽较往年有所提高,但积极性仍不够。探索高效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方法,也是临床药师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