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雷珠单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疗效的影响

时间:2024-07-28

马红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河南 商丘 476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使患者眼底出现新生血管、纤维血管膜、视网膜脱落等,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可致失明[1]。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方法,但因患者常伴玻璃体出血、增殖膜牵拉等,加之术中易出现出血情况,使视网膜前膜剥除困难,手术难度加大,手术时间延长。而有关研究表明,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抑制新生血管,改善黄斑水肿情况[2-3]。雷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片段,可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抑制血管生成。本研究对我院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52.29±7.24)岁;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Ⅰ级3例,Ⅱ级26例,Ⅲ级1例;糖尿病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24±2.67)年;纤维血管膜6例,黄斑处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8例,玻璃体积血10例。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52.31±7.26)岁;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Ⅰ级2例,Ⅱ级25例,Ⅲ级3例;糖尿病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26±2.68)年;纤维血管膜5例,黄斑处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6例,玻璃体积血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②有2型糖尿病病史;③眼底可见玻璃体积血,对视功能造成影响,需手术治疗且符合手术指征;④对雷珠单抗耐受;⑤单眼患病。

排除标准:①既往接受眼内药物注射治疗或眼科手术治疗者;②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者;③青光眼控制不理想者;④患眼玻璃体积血病变继发于其他病变者;⑤有白内障且无法接受手术治疗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专科检查及全身检查。术前3 d两组均使用抗菌眼药水局部点患眼,1滴/次,4次/d;使用碘伏溶液常规冲洗术眼。对照组采用玻离体切割术治疗:在局麻下,于透明角膜缘做隧道切口和侧切口,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实施环形撕囊,经超声乳化机(In fi niti,美国Alcon公司)吸出混浊晶状体,使用25 G套管针平行于颞上、鼻上及颞下三个象限距角膜炎3.5~4.0 m处呈20~30°刺入睫状体平坦部,经套管留置在巩膜切口内,选择切割率为3 000~5 000次/min、吸力为300~500 mmHg的高速玻璃体切割设备,将玻璃体全部切割。选用视网膜镊或25 G+玻璃体切割头将增殖膜牵拉尽量解除,采用激光封闭裂孔的方式处理视网膜裂孔情况。全视网膜光凝后根据眼部实际情况选择空气、灌注液或硅油进行填充。联合白内障手术者需植入人工晶体,术后拔出套管,并常规缝合穿刺口。观察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术前3 d及术后均采用雷珠单抗治疗,选择进针位置在颞上方角巩膜缘后3.5 cm,注入0.5 mg雷珠单抗(瑞士Novartis Pharma Stein AG,注册证号:S20140003),出针后用棉签压迫止血,氧氟沙星眼膏涂抹,包扎术眼,治疗3个月。

1.4 评价指标

①手术时间及电凝次数: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电凝次数。②最小分辨角的对数值(logMAR)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及眼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早期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视力表检测患者logMAR视力情况;眼底视网膜情况由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进行观察,并统计黄斑部中心凹1 mm处黄斑厚度;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TX-20型,日本Topcon公司)测量患者眼压情况。③并发症: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数周再出血及医源性裂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相关指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电凝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2.2 logMAR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及眼压

治疗后两组logMAR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及眼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

观察组医源性裂孔2例,术后再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医源性裂孔7例,术后再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ogMAR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及眼压比较

3 讨论

玻璃体切割术主要包括清除玻璃体积血、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有效复位脱离的视网膜。有关研究表明,患者眼底新生血管分布繁密,会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延长手术时间,增加视网膜凝固性损伤[4]。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术中新生血管出血对玻璃体切割术顺利进行尤为关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管生成及血管渗漏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因子水平升高可改变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破坏血-视网膜屏障,造成视网膜软性渗出、出血及黄斑水肿,促使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增加玻璃体切割术中剥除视网膜前增殖膜解除牵拉的困难程度,进而增加电凝次数,延长手术时间[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及电凝次数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雷珠单抗可有效缩短玻璃体切割术的手术时间及电凝次数。分析原因主要为雷珠单抗属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具有分子片段小、渗透性高、特异性好等优点,可通过抑制血管渗漏,减轻黄斑水肿,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剥除增殖膜难度,进而减少电凝次数及手术器械更换,缩短手术时间[6-7]。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logMAR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及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功能。雷珠单抗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血管渗出和细胞外液体积聚,减少静脉淤血,进而减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水肿。同时玻璃体切割术可剥离视网膜内界膜,彻底清扫视网膜表面,使玻璃体内残留的炎性细胞因子、角质细胞、色素上皮细胞等失去附着增殖的基础,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

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究其原因为雷珠单抗可抑制血管渗漏,降低视网膜和纤维血管膜间的黏连程度,有助于完成膜分离、切除等操作,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8]。

综上所述,给予拟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雷珠单抗治疗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手术困难程度,改善患者术后视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