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伊马替尼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时间:2024-07-28

冯园园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胃肠间质瘤在软组织肉瘤中的比重达到20%左右,属于间叶源性肿瘤,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较小的间质瘤也被发现,导致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易发人群为老年群体。临床上认为,胃肠间质瘤是与细胞中的PDGFRA、KIT受体的基因突变是有相关性的,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一线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使得临床效果更加理想[1-2]。本文将对伊马替尼辅助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影响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前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2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知晓实验目的并签署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对照组,男31例,女32例,年龄49~ 81岁,平均年龄为(69.59±3.41)岁,根据改良NIH评分将患者分为中危患者43例,高危患者20例;观察组男29例,女34例,年龄50~ 78岁,平均年龄为(67.02±4.24)岁,中危患者44例,高危患者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 0.05)。

排除标准:①术前进行过治疗的患者;②肿瘤直径较大且出现转移的患者;③合并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对伊马替尼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按照常规手术流程操作,进行消毒、铺巾,全身麻醉,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脐下方穿刺建立气腹针,保持气腹压12mmHg,对腹盆腔进行彻底清洗再移除气腹针。根据患者的病灶部位及肿瘤大小进行切除方法的选择,对于近胃贲门区的内生型且直径较大的肿瘤,打开胃壁,将肿瘤外翻离开胃腔,利用腹腔镜的切割闭合器夹住的肿瘤胃壁,进行直线闭合切割,切除后需要检查切口,可进行充气观察,再对胃壁进行双层缝合技术。对外生性且胃大、小弯直径较小的肿瘤,即可使用超声刀沿着肿瘤包膜边缘切割剥离,再进行切口闭合技术。切除的肿瘤经过脐窝或腹白线切口取出,并放置在标本袋中。②观察组:采用同样的手术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服用。在手术进行4周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生产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98;规格:0.1g),400mg/d,1次/d,连续服用12个月,治疗6个月后每3个月评估1次。

1.3 评价方法观察患者的术后6、9、12个月的复发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术后根据患者复诊或电话进行随访: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对患者术后6、9、12个月进行CT扫描等影像学扫描检查,对患者的肿瘤体积、改良NIH评分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治疗复发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改良NIH危险度分级可以有效预测出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情况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复诊及随访调查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6、9、12个月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情况对比[例(%)]Tab 1 Comparison of relapse-free survival rate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ases(%)]

2.2 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情况对比根据术后两组患者的复诊情况,发现对照组的中危、高危患者转移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3 讨论

胃肠间质瘤属于恶性肿瘤,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在胃、小肠、直肠等多个胃肠道部位发作,临床常见的为消化道的间叶肿瘤[3]。按照其有丝分裂的数目及肿瘤体积进行危险等级评定恶性程度,临床治疗常见手段为手术切除进行治疗,部分未完全根治性切除患者会出现预后质量不高,肿瘤出现复发或者向肝脏等部位转移的迹象[4]。但是该疾病具有高复发的特征,并不能通过手术完全治疗,有必要对患者采用有效的手术进行切除,再配合伊马替尼药物进行综合治疗,降低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概率。相关研究显示,对胃肠间质瘤存在复发或转移的风险型患者采用手术后进行伊马替尼治疗,可以使患者的复发率降低。

表2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高危的复发转移率情况对比[例(%)]Tab 2 Comparison of high risk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rate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ases(%)]

对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首选是进行手术,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技术发展,在临床上应用越发广泛,对于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直径较小,较好切除部位的肿瘤可以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该手术对于原发性、低危的肿瘤有较好的效果,对于中高危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患者出现复发的概率较大。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型手术,利用自带的微型摄像头器械进入患者体内,具体细致地观察患者的病情,主治医生进行诊治确定好肿瘤切除部位,再利用腹腔镜切除器械进行切除,不会形成较大的切口,且患者的术中疼痛较弱,有利于患者的术后伤口恢复。但是目前对于腹腔镜切除直径较大,部位较偏肿瘤存在争议,如何保留完整的肿瘤切缘及区分肿瘤边界是该类型手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

因为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高居不下,对其进行术后辅助是有一定意义的,伊马替尼的应用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一线药物,对于不能进行切割或者易发生转移的间质瘤的效果尤为明显,可以抑制KIT受体基因发生突变,降低肿瘤细胞的增值能力,稳定患者病情,减少患者的复发率,从而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对于高危患者的服用时间,临床试验证明服用伊马替尼进行辅助的时间需要尽可能的延长。伊马替尼的作用发挥是受到人体内环境的影响,包括血清白蛋白浓度,手术切除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于存在个体差异性患者的剂量及时间控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伊马替尼单独服用患者在治疗2年左右会出现继发性的耐药,且这个概率接近总人数的一半,研究显示手术干预可以改善伊马替尼的耐药,手术联合药物的治疗是未来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研究模式。于亚平等[6]多人研究结果表明,伊马替尼进行治疗后患者明显比没有进行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生存期更长,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实验研究显示在术后应用伊马替尼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术后没有服用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也在降低,能够降低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高复发率,同时生存期也在延长,预后质量较好。由此可见,临床应用伊马替尼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