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FC方案与FC+R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时间:2024-07-28

胡海晶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北京 102208

据相关数据显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我国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有所上升,对于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国外相关研究指出,其发病与病毒感染及性激素等因素相关,我国学者认为与基因、染色体改变相关[1]。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方案有不同种,如化疗、骨髓移植等,目前以化疗治疗最为多见,以往化疗方案以CHOP为主,但据临床研究发现,CHOP方案引发的毒副作用较多,部分患者难以耐受导致治疗失败,接受治疗的患者还可能继发肿瘤,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而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以氟达拉滨为主的化疗方案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获得患者及临床医师的认可,成为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为探究在其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的价值进行此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科接诊的46例CLL患者分为试验组(23例)、对照组(23例)。试验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44.3±1.5)岁,Rai分期:Ⅰ级3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3例,ECOG评分0分3例,1分12例,2分8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44.1±1.4)岁,Rai分期: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4例,ECOG评分0分2例,1分14例,2分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内容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2],具有治疗指征;②经骨髓活检及骨髓穿刺检查确诊;③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无过敏症状;④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⑤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能评分≤2分。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③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④有明显感染症状;⑤预计生存期限<6个月。

1.2 方法氟达拉滨+环磷酰胺(FC)方案: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生产企业: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059418;规格:50mg)静脉滴注,25mg/m2,每日1次;注射用环磷酰胺(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 020857;规格:0.2g)静脉滴注,250mg/ m2,每日1次;连用5d,28d为一个周期。化疗过程实施利尿、保肝等辅助治疗,对肝肾功能进行监测,对症处理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等毒性反应,对于诱导化疗后病情缓解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维持治疗。

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FC+R)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剂量同对照组,利妥昔单抗[生产企业:Roche Pharma(Schweiz) AG;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 170034;规格:100mg/10mL]静脉滴注,375mg/m2,每周1次,使用前30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预防过敏。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①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累及的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症状消退至正常,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数量正常,骨髓中淋巴细胞<5%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累及的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较治疗前缩小≥50%,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数量增加≥50%,骨髓中淋巴细胞比例下降≥50%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3],未达以上标准为无效(progression disease,PD)。临床有效率=(CR+PR)/(CR+PR+PD)。②药物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口腔黏膜炎、贫血、皮疹。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CTCAE3.0版标准分级:无反应:0级;轻度反应:Ⅰ级;中度可耐受:Ⅱ级;中度不可耐受:Ⅲ级;重度威胁生命:Ⅳ级[4]。

1.4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PS19.0,临床有效率、药物毒性反应为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临床有效率对比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6.52%)对比,试验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cases(%)]

2.2 药物毒性反应对比两组毒性反应常见类型为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两组药物毒性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级+Ⅱ级发生率、Ⅲ级 +Ⅳ级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药物毒性反应对比[例(%)]Tab 2 Comparison of drug toxicit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3 讨论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病理特征以骨髓、血液、肝脏等器官中的淋巴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为主,患者多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随着病情恶化,最终出现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多项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与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接近,存在误诊的可能,如用药方案错误,不仅加重病情,还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且该疾病多发群体为老年人,受身体机能的影响,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寻求科学有效且毒副作用较低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FC方案是近年来临床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方案,指的是以氟达拉滨为基础联合环磷酰胺实施化疗,氟达拉滨属于一类阿糖腺苷的氟化核苷酸类似物,进入患者机体后磷酸化,其代谢产物可有效抑制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活性,阻止DNA复制,同时抑制核糖核酸(RNA)I活性,减少蛋白合成[6]。而环磷酰胺可与DNA双螺旋链交叉联结,阻止其DNA合成。陈丽[7]指出,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应用化疗方案治疗疾病降低毒副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是重中之重,也是治疗难点。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化疗免疫”概念得以广泛流传,化学免疫治疗方案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逐渐应用[8]。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细胞杀伤作用,介导淋巴细胞溶解,下调白细胞介素及淋巴瘤因子表达,提高氟达拉滨敏感性。其作用机制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诱导增殖抗肿瘤细胞[9]。FC+R方案理论基础为氟达拉滨与利妥昔单抗可发挥协同作用,氟达拉滨可下调淋巴细胞膜表面补体调节蛋白表达水平,提高淋巴细胞对利妥昔单抗的敏感性[10]。马忠正等[11]指出,FC+R方案较FC方案ORR获得率更高,能显著延长ORR病人高危遗传亚组与MRD阳性亚组PFS。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6.52%)对比,试验组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马忠正等[11]研究结果相一致。

以往研究指出,FC+R方案治疗中常见药物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感染等[12]。本研究统计结果可见,两组毒性反应常见类型为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两组药物毒性反应总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级+Ⅱ级比率、Ⅲ级+Ⅳ级比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虽FC+R方案治疗毒副反应有所上升,但不并明显,需高度重视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预防与治疗,最大程度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化疗过程。

综上所述,与FC治疗方案相对比,FC+R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其不会明显增加药物毒副反应,值得借鉴、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