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肺癌生物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时间:2024-07-28

汪治宇 刘荣凤 李 幸

1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治疗科;2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 河北省肿瘤内科诊疗中心

肺癌的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之首,是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增长最快,危害最大的之一。尽管近年来的化疗药物层出不穷,但疗效方面仍然处于难以突破的平台期[1,2]。近年来肿瘤生物疗法作为辅助疗法,可消除患者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针对肺癌发病机制的基因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为肺癌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1 过继免疫治疗

肿瘤过继免疫治疗(adoptivecelluarimmunotherapy,ACI) 是指通过向肿瘤患者输注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3]。

它包括非特异性激活和特异性激活的效应细胞,前者是采用非特异性刺激因子(IL-2、干扰素)刺激前体效应细胞,使其活化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效应细胞,如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 cells,CIK);特异性激活的效应细胞是指采用肿瘤抗原作刺激物所诱导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如树突状细胞(DC),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细胞)等。其中CIK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它是非MHC限制细胞毒性淋巴细胞,主要效应细胞是高度增生的CD3+和CD56+双阳性表型T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限制性杀瘤优点。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因子(IL-1、IL-2、IFN-γ和CD3单抗)与非贴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孵育产生,与LAK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相比,CIK细胞具有以下特点:①增殖速度快,可在体外大量培养;②杀瘤活性高,体内外实验证实,CIK细胞有更强大的杀瘤活性;③抑瘤谱广;④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同样敏感;⑤对正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毒性很小。目前关于CIK细胞的杀伤原理尚未完全阐明,CIK对靶细胞的杀伤原理可能有两条途径:第一条,CIK细胞被淋巴细胞功能抗原-1有关识别结构激活导致胞质毒性颗粒依赖性的溶细胞作用,这条途径与胞质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无关;第二条,CIK细胞表面的CD3样受体被结合而激活CIK细胞产生胞质毒性颗粒介导的溶细胞反应。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是依靠受敏感靶细胞刺激时释放细胞毒性胞质颗粒,其中CD3+、CD56+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强。活化的CIK细胞可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不仅对肿瘤细胞直接杀伤,还可通过机体调节免疫系统间接杀伤肿瘤细胞。李文峰[4]观察到肺癌化疗组联合CIK细胞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完全缓解率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免疫情况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盛春华[5]等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并且随访发现,联合CIK组的3年生存率为 25.0% ,对照组为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肺癌疫苗

肿瘤疫苗是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开避了新的途径[6]。肿瘤疫苗可通过主动免疫方式诱导全身性的特异抗瘤效应,与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相比,作用范围更广泛,特别适用于多发病灶性肿瘤,广泛转移性肿瘤。目前应用的肺癌疫苗有肿瘤细胞疫苗,病毒疫苗,癌基因产物疫苗,人工合成多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和树突状细胞疫苗等,其中尤以树突状细胞疫苗的进展最为瞩目。

2.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

DCs是细胞膜表面高表达MHCⅠ类和Ⅱ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并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的一类细胞。它有效的递呈肿瘤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杀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并杀伤肿瘤细胞,消灭术后残存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可能性。DCs在组织中含量极微,因此,必须进行DCs的体外人工诱导以满足对DCs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需要。通过将DC细胞与肿瘤细胞裂解物或肿瘤抗原蛋白或多肽孵育冲击致敏DC细胞,或采用细胞融合技术或基因转染转导方法导入肿瘤相关抗原(TAA)或多肽基因或细胞因子基因,使DC同时持久表达免疫原及其协同因子,使肿瘤抗原能直接提呈给T细胞,进而激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DC一旦进入肿瘤组织,便在趋化因子及敏感的化学因子的浓度下定向迁徙,浸入肿瘤组织中发挥作用。DC疫苗在肺癌治疗方面有许多令人兴奋的发现,Edward等[7]采用不同抗原负载的自体DC疫苗,用于16例(ⅠA-ⅢB期)经临床手术或放化疗后的患者后发现5例患者出现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增强,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疫苗相关性不良反应。晚期肺癌患者中同样可出现较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现象,应答强度与其接受的治疗方式无关。Aki[8]应用经过半乳糖基神经酞胺负载的DC治疗晚期及复发性肺癌时发现患者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得到了明显提高。Uede等[9]采用HLA-A24限制性的癌胚抗原(CEA652)免疫负载的自体DC疫苗,治疗表达CEA的转移性肺腺癌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前期效果。

2.2 肺癌细胞疫苗

肺癌的抗原性弱,如果将MHC分子共刺激信号B7分子细胞因子导入肿瘤细胞,这种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则可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及其与效应细胞的相互作用。将TAP-1基因转入小细胞癌,可恢复肺癌细胞HLA-I类分子的表达,使其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减慢,转移率显著降低;将B7-1导入肺癌细胞系中,结果自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且转染了B7-1的肿瘤细胞可引出特异性CTL克隆。转染B7-2同样也能有效诱发抗肿瘤免疫反应。将细胞因子IL-2等因子转入肿瘤细胞,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喻憬瑞等[10]应用腺病毒为载体构建DC-Ad-KiRas肺癌疫苗,能明显刺激T细胞增殖及提示CTL的杀伤作用。

2.3 抗体疫苗

用针对CD3的单克隆抗体R24免疫同系小鼠而获得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BEG-2,能在人体中诱导产生抗CD3的抗体。Grant等报告15例接受了标准治疗的SCLC患者联合应用BEC-2和BCG皮内注射,极大地提高了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广泛期11个月,局限期47个月)。副作用仅包括发热及不适等轻度毒性。

3 基因治疗

目前主要的研究热点为应用新的目的基因修饰DC,构建靶向性转染DC的新型载体,基因修饰结合其他方法以提高DC疫苗激活的效率,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将肿瘤相关抗原基因TAA导入DC内,使DC持续表达TAA并将TAA与MHC分子结合表达于细胞表面,从而有效激活T细胞,提高DC的抗肿瘤能力。另外将细胞因子导入DC,如将IL-12,IL-7,IFN-γ等细胞因子导入DC,结果表明经修饰后的DC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并可产生更强烈免疫反应[11]。

以p53为靶点的肿瘤基因治疗临床前研究表明,腺病毒转染p53基因,能抑制小鼠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化疗药物顺铂合用能增加疗效,而且不影响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在肺癌和头颈部肿瘤有抗瘤活性。Weill[12]对12例气道堵塞而无法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瘤内注射rAd-p53,每次剂量为1×106~1×109pfu,28天注射1次,6例患者气道堵塞的症状缓解,3例患者的肿瘤达到部分缓解。但rAd-p53,也存在一些疗效欠佳的报道,临床实验结果难以令人满意[13],究其原因可能与p53基因不能在靶细胞内足量表达有关[14]。在癌细胞内选择性复制的溶瘤病毒可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H101是重组人类-5型腺病毒,2006年获SFDA批准在我国上市,其选择性地在p53功能缺失的细胞内复制,从而发挥溶瘤作用。

4 结语

肿瘤的生物治疗虽然才经过短短30 年的发展,但是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由于其具有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和放化疗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免疫学等基础理论的发展,生物治疗终将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为肺癌乃至其他所有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1]薛陆军,崔晓善,张彦,等.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00例[J].陕西中医,2004,25(12):1059-1061.

[2]马建青,陈凡.艾迪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8例[J].陕西中医,2006,27(4):392-394.

[3]陈健,钟国成,郭坤元.过继免疫细胞治疗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0):746-749.

[4]李文峰,蒋永新,王薇炜,等.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J].2006,27(4):91-94.

[5]盛春华,鲍锋,徐爽,等.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实用肿瘤杂志[J].2011,26(5):503-506.

[6]Saha A,Chatterjee SK,Foon K,et al.Murine dendritic cells pulsed with an anti-idiotype antibody induce antigenspecific protective antitumor immunity[J].Cancer Res,2003,63(11):2844 -2854.

[7]Edward A,Hirschowitz,Terry F,et al.Autologous Dendritic cell vaccin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Oncology,2004,22:2808-2815.

[8]Akil,Shinichiro M,Eiiehil,et al.A phaseⅠstudy of galactosylceramide plused dendritic cel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nd recurre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05,11(5): 1910-1917.

[9]Ueda Y,Itoh T,Nukaya I,et al.Dendritic cell-based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with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derived,HLA-A24-restricted CTL epitope:clinical outcomes of 18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gastrointestinal or lung adenocarcinomas[J].Int J oncol,2004,24(4):909-917.

[10]喻憬瑞,陆燕蓉,朱文,等.突变Ki-ras基因修饰的肺癌DC疫苗的体外抗癌活性[J].中国肺癌杂志,2004,7(2):104-107.

[11]Tirapu I,Rodriguez-calvillo M,Qiar C,et al.Cytgokine gene transfer into dendritic cells for cancer treatment[J].Curr Gene Ther,2002,2(1):19-89.

[12]Weill D,Mack M,Roth J,et al.Adenoviral mediated p53 gene transfer to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rough endobronchial injection[J].Chest,2000,118(4):966-970.

[13]Swissher SG,Roth JA.Clinical update of Ad-P53 gene therapy for Lung cancer[J].Surg oncol Clin N Am,2002,11 (3):521-535.

[14]Kimn D.Clinical research results with dl1520(onyx015),a replicationselective denoviru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what have we learned[J].GeneTher,2001,8(2):89-9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