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滋生青阳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4-07-28

姜 涛

(咸宁市中医医院,湖北 咸宁 437000)

国家“323”攻坚行动方案中明确高血压病是目前临床患病率、诊疗量较大的病种,也是心脑血管发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目前治疗主要以临床西医降压为主,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和特色。笔者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内风学说为理论指导,临床应用滋生青阳汤为主方进行辨证加味,治疗临床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型)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和纳入排除标准

标准参考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测量方法:每次使用标准水银血压计测量右手前臂坐位血压,患者应在椅子中至少静坐10min,双脚着地,手臂放在心脏水平,每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符合高血压一级、二级诊断标准,舒张压≧90mmHg和(或)<110mmHg,收缩压≧140mmHg和(或)<180mmHg;年龄40~70岁纳入为观察对象。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度以上高血压,舒张压≧110mmHg,或(和)收缩压≧180mmHg;②合并中度及以上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肺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等有原发性疾病患者;③因颈椎病而出现血压波动者;④诊断属于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类患者;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和更年期的女性患者;⑥依从性差,不能按规定用药,药物过敏,以及其它等对疗效以及安全性有影响者。

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摘编之一)标准[2]。临床辩证属于眩晕病阴虚阳亢型。主症为:眩晕、头痛;次症:腰酸膝软、双眼干涩、烦躁易怒、心烦口苦、心悸不寐、头目不清;舌脉:舌质红或舌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弦细。

1.3 一般资料

按照非随机的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观察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1~69岁,平均(50.2±5.4)岁;病程0.5~14年;并发2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27例,冠心病25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2~70岁,平均(50.5±4.2)岁;高血压病程0.4~13年;并发2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25例,冠心病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合并疾病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基础治疗用药,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片(国药准字H20030514,诺华制药有限公司)10mg,1次/d,口服。低盐低脂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发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依原治疗用药不变。观察疗程为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中医内风理论为指导加用滋生青阳汤为主方辨证加味。滋生青阳汤方:生地黄30g、石决明20g、磁石20g、麦冬10g、菊花10g、赤芍10g、薄荷6g、石斛10g、牡丹皮10g、醋柴胡10g、当归10g、桑叶10g、天麻10g、焦栀子12g、生甘草6g。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温服。加味方法:面红目赤、口干、舌红苔黄、脉数等肝火盛者,加钩藤12g、黄芩15g、黄连6g;胸肋胀痛、因情绪诱发、脉弦等肝气郁结者,加醋柴胡15g、玫瑰花6g、合欢皮10g;腰膝酸软、视物昏花、口干、舌质淡、脉弦细等肝肾亏虚者,加山茱萸15g、何首乌10g、醋龟甲20g;头痛以刺痛为主,部位固定,常于夜间发作,唇舌呈现出青紫色,或舌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涩等血瘀者,加丹参20g、郁金10g、红花6g;肥胖,舌胖苔腻、脉滑等痰湿者,加姜半夏9g、陈皮10g、白豆蔻10g、藿香10g;腹胀、便秘、苔黄腻等中焦湿热者,加生大黄3g、全瓜蒌30g、莱菔子10g;倦怠乏力、气短声低、自汗等气虚者,加党参10g、黄芪20g。

1.5 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摘编之一)[2]进行评定。

1.5.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变化。主要症状:眩晕、头痛;次要症状:腰酸膝软、双眼干涩、烦躁易怒、心烦口苦、心悸不寐、头目不清;舌脉:舌质红或舌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弦细。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主症依次计6、4、2、0分,次症依次记3、2、1、0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正常,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5.3 安全性指标

观察患者用药期间反应,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采用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为65.0%(2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中医证候疗效

观察组中医症候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0.0%(2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3 安全性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常规予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观察用药期间药物反应,均未发现特殊变化。

3 讨 论

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耳鸣、急躁易怒等症状,符合中医肝阳上亢的症候特征,临床辩证属于传统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已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丹溪心法·头痛》有:“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故河间以风火立论,并提出内风理论,也是对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刚劲,主升主动,体阴而用阳,以气为用的理解发挥[3]。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或忧思郁怒,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致肝阴亏虚,肝阳上扰,易发生高血压;或由于年过中年,肾阴不足及过劳嗜欲,致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均可致肾阴亏虚,阴不制阳,肝阳化火生风,上亢清空,而发为眩晕、头痛等症。有学者[4]观察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发病的一种最常见证型,笔者以《黄帝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内风学说为指导,临床应用滋生青阳汤为主方进行辨证加味治疗,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方中石决明、磁石清肝平肝,天麻平肝熄风,焦栀子、桑叶、菊花、薄荷清肝热,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协助降火,生地黄、麦冬、石斛、当归滋阴清热;柴胡疏肝理气。诸药合用,滋阴潜阳和育阴摄纳,敛阳熄风二法同用,使得阴阳调和、水火即济,肝火得以平熄。本临床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滋生青阳汤为主方进行辨证加味治疗高血压,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89.0%、92.5%,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以滋生青阳汤为主方进行辨证加味联合西药降压相对单纯西药治疗,能明显调控血压。且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无特殊变化,用药期间也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合现代医学有关文献报道[5],高血压的发生大多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水钠潴留、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有直接的关系。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显示[6],中药磁石、石决明等平肝潜阳药有镇静、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减慢心率的作用;焦栀子、黄芩有利尿降压作用;菊花有扩张动脉和降压等作用;赤芍、牡丹皮有镇静、抗炎、改善微循环和降压作用;柴胡具有调脂抗脂肪肝降压作用。应用滋生青阳汤以清热熄风、平肝潜阳和育阴摄纳等方面进行合理配伍,针对了高血压病的多个病理环节进行调节,与现代医学相关学说一致。

综上所述,应用滋生青阳汤辩证加味治疗可明显稳定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