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孙洋,陈新燕,张俊,刘颖萍
(南阳市中心医院1感染预防控制科,2血管超声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现阶段,介入手术已成为治疗急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该术式可有效恢复脑组织灌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可能发生再梗死、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研究[1]表明,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疾病的直接危险因素,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观察颈动脉血管状况,为早期预测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提供影像学参考。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患者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41例;年龄47~83岁,平均 (60.18±5.97)岁。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急性脑卒中,且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②具有手术指征,且在我院行介入治疗;③患者及家属对介入手术及相关检查项目知情同意;④临床信息完整。
1.2 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仪器选用西门子Acuson X7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7~10 MHz。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后仰,充分暴露颈部检查位置,涂上耦合剂后扫查,扫查范围为颈动脉起始段至颈内动脉入颅段,包括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扫查过程中发现狭窄部位后,测量该部位的管壁、管腔,记录动脉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
1.3 观察指标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随访或上门随访等方式随访所有患者1年,记录其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①比较两组患者的IMT,IMT<1 mm为正常,1.0 mm≤IMT<1.3 mm为增厚,IMT≥1.3 mm为动脉粥样硬化。②比较两组患者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VS、VD、PI、RI,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IMT96例患者中,术后1年内共19例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9.8%(19/96)。发生组的动脉粥样硬化占比及IMT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IMT比较[n(%),±s]
表1 两组的IMT比较[n(%),±s]
组别 n 正常 增厚 动脉粥样硬化IMT(mm)发生组 19 3(15.8)7(36.8) 9(47.4) 1.25±0.21未发生组77 30/t (39.0)41(53.2) 6(7.8) 1.04±0.19 Z3.360 4.226 P 0.001 0.000
2.2 血流参数两组患者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发生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VS、VD均低于未发生组,而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PI均高于未发生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血流参数比较(±s,cm/s)
表2 两组的血流参数比较(±s,cm/s)
动脉类型 组别 n VS VD PI RI颈内动脉 发生组19 52.37±5.18 28.97±4.15 1.52±0.32 0.71±0.22未发生组77 63.34±8.22 39.63±6.74 1.29±0.27 0.74±0.20 t P 5.539 6.578 3.204 0.574 0.000 0.000 0.002 0.567颈外动脉 发生组19 47.58±5.21 27.17±4.35 1.37±0.22 0.70±0.19未发生组77 58.79±7.65 39.01±6.88 1.23±0.18 0.68±0.23 t 6.039 7.141 2.902 0.350 P 0.000 0.000 0.005 0.727
2.3 预测价值分析ROC曲线分析显示,IMT及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VS、VD、PI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P<0.05)。见表3。
表3 各指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不良心脑血管时间的预测价值
急性脑卒中是指因大脑血管狭窄、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血供不足的缺血性疾病,具有病情危急、进展快、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改变,急性脑卒中发病率逐渐攀升,且呈年轻化发展。急诊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组织灌注及预后,但较多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易诱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目前,超声是评估血管狭窄的有效手段,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准确显示颈动脉血管情况,并具有无创、可重复高等优点。研究[2]表明,超声检查指标PI的变化与血管舒张功能异常、局部血管扩张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此外,急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降低,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测量血流参数可为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提供数据参考。
IMT是反映颈动脉厚度的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存在显著相关性[3-4]。通常而言,IMT超过1.0 mm可考虑为颈动脉增厚或硬化,随着病情进展可进一步引发不良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组的IMT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提示IMT可作为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VS、VD均低于未发生组,而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PI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表明发生和未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患者的颈动脉血流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与燕红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通过绘制ROC曲线进一步分析显示,IMT及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VS、VD、PI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P<0.05),提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有效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有效反映颈动脉血流特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