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复位固定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时间:2024-07-28

叶健平, 李厚霖, 陈佳鹏

(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 骨科, 广东 惠州516229)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多数为压缩性骨折, 患者骨折块粉碎多且稳定性差, 治疗难度较大[1]。 目前, 临床上常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但有研究[2]表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由于早期限制患者活动, 患者不能有效开展功能锻炼, 可能导致治愈后畸形;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有效复位, 患者术后也能尽早锻炼, 但该固定方法属于有创操作, 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基于此, 本研究进一步对比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8 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 例。 对照组中男21 例, 女18 例;年龄56 ~79 岁, 平均 (64.39 ± 5.29) 岁; 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26 例, 高处坠落7 例, 意外跌倒6 例。 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5 例; 年龄52 ~74 岁, 平均 (64.81 ± 5.11) 岁; 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24 例, 高处坠落6 例, 意外跌倒9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①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取仰卧位, 常规止血, 根据X 线结果明确骨折位置, 外展患肢, 掌侧缘向上, 逐层解剖分离皮下软组织, 在暴露患者骨折状态的条件下实施解剖复位, 使用岛津术中定位C 臂X 光机 (型号: WHA-200) 协助进行复位, 复位满意后行克氏针临时固定, 骨缺损处采用自体骨或人工骨填充, 接着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 复位固定满意后冲洗创面, 逐层缝合, 并早期指导患者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②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定是否需要麻醉, 如患者存在心肺功能障碍行局部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 患肢外展, 助手协助握住腕掌部与前臂近端对抗牵引, 时间1 ~2 min, 后进行骨折复位操作, 复位后经X 线明确复位良好则使用石膏行外固定处理, 1 周后复查, 若患肢存在骨折移位则再次实施手法复位。 定期复查, 待骨痂形成后拆除石膏。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 骨折愈合时的掌倾角、 尺偏角。 ②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和骨折愈合后6 个月的前臂旋前和旋后角度。 ③比较两组的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根据Mcbridge 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 评分≥90 分为优, 评分80 ~89 分为良, 评分60 ~79 分为可, 评分<60 分为差, 腕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 (优例数+ 良例数)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 (±s)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 [n (%)] 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的掌倾角、 尺偏角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骨折愈合时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掌倾角、 尺偏角比较 (±s)

表1 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掌倾角、 尺偏角比较 (±s)

组别 n 骨折愈合时间 (周) 掌倾角 (°)尺偏角 (°)观察组 39 9.61±1.02 12.72±1.66 22.72±0.22对照组 39 11.23±1.34 9.78±1.67 20.78±0.87 t 值 6.007 7.797 13.500 P 值 0.000 0.000 0.000

2.2 前臂旋前和旋后角度骨折愈合时, 观察组的前臂旋前角度和旋后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骨折愈合后6 个月, 两组的前臂旋前角度和旋后角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前臂旋前和旋后角度比较 (±s, °)

表2 两组的前臂旋前和旋后角度比较 (±s, °)

骨折愈合后6 个月组别 n 骨折愈合时旋前角度 旋后角度 旋前角度 旋后角度观察组 39 49.58±6.26 50.15±5.39 80.34±5.06 74.46±4.57对照组 39 26.14±4.65 22.04±4.32 78.54±6.55 73.84±5.63 t 值 18.772 25.414 1.358 0.534 P 值 0.000 0.000 0.178 0.595

2.3 腕关节功能治疗后, 观察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 (P<0.05)。 见表3。

3 讨论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 骨量减少, 骨结构变得稀疏,且神经肌肉协调能力降低, 骨骼变得脆弱, 也更容易摔倒, 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越来越高。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发生于患者桡骨远端2 ~3 cm 之内的骨折, 通常伴随桡腕关节的损坏, 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 因为该部位位于骨密质和骨松质交汇处, 受外力损伤极易骨折和脱位,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26%[3], 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较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 该方法操作简单、 花费少, 无明显创伤, 患者痛苦小。 但相关研究[4]显示,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在骨折愈合期间会出现骨移位或缩短情况, 同时由于长时间固定无法开展早期功能锻炼, 易导致腕关节僵化, 影响其功能恢复; 另外,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可能存在固定不牢固的现象, 若复位不理想, 会导致关节面塌陷, 影响患者预后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恢复患者腕关节的解剖关系, 且使用钢板固定的效果更好, 也可以为患者早期功能训练提供有力的条件, 有利于患者预后和恢复; 同时, 内固定锁定力强, 稳定性非常好, 可提供良好的支架, 防止骨折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降低愈合畸形或骨折不愈合等情况的发生[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骨折愈合时的掌倾角、 尺偏角、 前臂旋前角度和旋后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提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显著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可在短期内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 促进恢复。

表3 两组的腕关节功能比较 [n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