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效果探讨

时间:2024-07-28

牛喜娟, 付翠翠, 李颖柯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洛阳471000)

冠心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血管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手段, 该术式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 疗效显著, 但部分冠心病患者经介入治疗后仍存在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术后康复效果不理想[1]。 因此, 为了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临床需在患者住院期间从各个方面入手, 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 相关研究[2]表明, 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预后。 基于此,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PCI 患者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8 年1 月至6 月在我院行PCI 的43 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 将2018 年7 月至12 月在我院行PCI 的43 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25 例, 女18 例; 年龄62 ~81 岁, 平均年龄 (70.15 ± 1.38) 岁; 基础疾病: 合并高血压23 例, 合并糖尿病20 例; 冠脉造影表现: 单支血管病变26 例, 多支血管病变17 例。 观察组中男28 例, 女15 例;年龄64 ~83 岁, 平均年龄 (71.44 ± 1.51) 岁; 基础疾病: 合并高血压26 例, 合并糖尿病17 例; 冠脉造影表现: 单支血管病变29 例, 多支血管病变14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健康知识宣教、 降压、 药物指导、 血糖监测、 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制定规范化护理流程, 具体方法如下: ①入院第1 ~2 d: 患者入院后, 责任护士仔细核对病历信息, 并安排患者入住, 向患者介绍医院和病区环境。 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 做好各类危险因素评估, 协助患者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耐心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病因、 发展过程、 治疗方法等, 以纠正患者错误认知, 消除患者恐惧、 不安的情绪。 术前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作息, 减少术中风险; 术前1 d 做好备皮、 评估肢端血运情况等准备;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以增加其安全感。 ②入院第3 ~5 d: 患者通常在入院第3 d 后进行PCI 术, 手术当天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足背动脉搏动、 皮肤温度等情况, 指导患者取平卧位, 并采用沙袋压迫6 h, 拔除鞘管后继续维持术侧肢体平直6 h。 术后观察穿刺部位、 末端血运情况, 协助医生拔除管道并实施加压包扎止血, 以缓解穿刺部位的压迫压力; 同时仔细观察切口是否出现渗血、 淤血, 观察肢体末端皮温、 穿刺血管搏动等情况, 定期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 保持切口干燥, 预防感染。 若穿刺部位无出血情况可嘱患者平卧在床12 h, 并指导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如翻身、 屈膝等。 术后第2 d 可从流质饮食过渡为普通饮食, 嘱患者多食用蔬菜、 水果等营养食物, 1~2 d 排便1 次。 ③入院1 周后: 针对处于恢复期患者, 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表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以有氧运动为主, 包括慢跑、 步行、 做操等, 初期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控制运动强度, 可从每日10 ~15 min 开始, 逐渐增加到每日30 min, 每周3 ~4 d,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④入院2 周后: 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指导出院,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并为患者制定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计划, 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性, 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 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药量, 并告知其下次复诊时间及预约方式, 最后出院时请求患者配合完成各类调查表及相关项目评分。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 同时对患者随访1 年, 比较两组术后1 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MACE)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采用本院自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评价项目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工作效率、 专业水平、 操作技巧等, 评分为百分制, 非常满意>80 分, 基本满意60 ~80 分, 不满意<60 分。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 基本满意例数)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n (%)]

2.2 术后1 年MACE 发生率及再住院率观察组术后1 年的MACE 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1 年的MACE 发生率及再住院率比较 [n (%)]

3 讨论

PCI 是临床针对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该方式创伤小、安全性高、 术后恢复快, 可有效帮助患者重建冠脉血运, 提高患者生存率, 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出现各种心脏不良事件, 预后情况不甚乐观[3]。 因此, 对于冠心病患者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 尽可能改善其预后情况。 近年来, 随着临床医护水平的提高, 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应用, 该护理模式主要针对特定的患病群体, 使患者从入院至出院都能享受到优质服务[4], 不仅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预见性, 还能弥补常规护理模式的不足, 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对行PCI 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结果显示, 观察组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行PCI 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 分析原因在于: 临床护理路径在干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消除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 并能激发患者的积极性, 使其主动参与到疾病治疗中。 与此同时,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全面评估其病情, 并将情况第一时间告知家属, 以此获得家属的认同和信任, 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冠心病患者虽然可通过PCI 重建冠脉血运, 但仅能改善部分血管狭窄的问题, 术后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心衰、 不稳定心绞痛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较高[5]。 因此对患者进行高质量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极为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中, 护理人员通过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性, 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使其意识到疾病严重性, 从而自觉改正以往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规范服药行为; 同时通过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 消除其内心各种不良情绪, 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降低儿茶酚胺分泌量, 使冠脉和外周血管得以舒张, 进而促使心率、血压恢复正常, 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6]。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1 年的MACE 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降低二次住院率。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冠心病PCI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改善医患关系, 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