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在糯稻上的应用及其增产效果

时间:2024-07-28

范玉莲,田玉霞,王 奇,金云云,邵远刚

(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应城 432400)

0 引言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一项集成培肥地力、培育壮苗、灌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肥料工艺和农业机械遴选等单项技术综合组装配套的水稻栽培技术体系。机械侧深一次性施肥则是以侧深施肥为前提,在机插秧的同时将基施肥料和分蘖肥料同步施放在离稻株主根侧边的施肥方法,已被公认为是一项省力、减肥、节本、增效的技术措施之一。诸多研究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可以充分保证水稻插秧时定位、定量、均匀和可靠的施肥措施,从而能够保证均匀、持久稳定地为水稻秧苗提供充足养分,最终实现水稻稳产、高产的目的。

1 概况

湖北省应城市位于江汉平原中部,东临漳、涢二水,为中纬度湿润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应城素有种植和食用糯稻的传统习惯,近几年来,应城糯米加工(米酒、年糕、元宵、粽子等)产业也正日新月异,蒸蒸日上。2014年,“应城糯米”被国家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应城糯米”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应城全市种植糯稻2.33万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5%以上,总产17万t。2020年,全市种植糯稻面积达到2.47万hm2,总产19.2万t,多年来种植面积和产量均长期位居国内前列,应城当属中国籼糯生产第一县(市)。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田概况

试验地点安排在应城市田店镇畅马村(东经113°27′36”、北纬31°0′48”)。该田块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排灌通畅,土壤肥力中等。土壤类型:水稻土土类、潴育型水稻土亚类、灰潮土田土属。耕作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pH值7.01,有机质28.9 g/kg,全氮0.178%,碱解氮239 mg/kg,有效磷17.8 mg/kg,速效钾143 mg/kg,缓效钾373 mg/kg。前茬作物为免耕飞播油菜模式,产量约100 kg/667m2。

2.2 试验材料

供试糯稻品种:红糯优1号,由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孝感市孝南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孝感市农业科学院联合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糯稻。2019年通过湖北省审定(鄂审稻2019028)。

供试肥料:常规肥料为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9%复合肥(N-P2O5-K2O=24-10-15);缓控释肥料为湖北宜施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4 8%复合肥(N-P2O5-K2O=28-8-12);尿素为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N=46%)。所有供试肥料均为市购合格产品。

2.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①不施肥。②常规肥料。肥料用量同当地常规施肥,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追施分蘖肥。③缓控释肥。667m2纯N用量与处理2相等,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④缓控释肥。肥料用量为处理3的90%,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⑤缓控释肥。肥料用量为处理3的80%,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⑥缓控释肥。肥料用量为处理3的70%,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⑦缓控释肥。肥料用量为处理3的60%。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表1)。

表1 试验处理与设计

2.4 小区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40 m2(长91.5 m×宽7 m)。各小区间筑土埂覆薄膜隔离,各处理单设灌排沟,保证各小区单排单灌,避免串排串灌。试验小区周围设置保护行。

2.5 田间管理

水稻育秧时间为5月10日,移栽时间为6月9日。采用插秧机机械移栽,行株距为30 cm×18 cm。基肥均于6月9日采用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施入田间,施肥点距离水稻秧苗约3 cm处,施肥深度为5 cm。6月21日处理2追施分蘖肥。7月12日、8月10日分别喷施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9月26日收获。

2.6 调查内容与方法

2.6.1 水稻生长指标的调查

于糯稻成熟期,各处理随机5点取样。1点随机选取2株水稻,田间调查株高、每株有效穗数,并整株采集水稻植株样品。室内考种调查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各处理样品分别脱粒后晒干,分别称重获得千粒重,统计结实率(%),并测算理论产量。

2.6.2 产量调查

于糯稻收获期,各处理分别实打实收,记录实产鲜重并分别装袋晾晒。晒干后,称重记录实产干重,比较各处理间的产量。计算增产率(%)。

2.6.3 相关计算公式

结实率(%)=实粒数/总粒数×100%(1)

理论产量(kg/mu)=667m2株数×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1 000×千粒重/1 000(2)

比不施肥增产率(%)=(侧深施肥处理实收产量-不施肥处理实收产量)/不施肥处理实收产量×100%(3)

比常规施肥增产率(%)=(侧深施肥处理实收产量-常规施肥处理实收产量)/常规施肥处理实收产量×100%(4)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糯稻生物学性状及经济学性状的影响

试验于糯稻成熟期进行了田间测产调查和室内考种,测产考种数据整理后(表2)。可以看出:与处理1相比,处理2到处理7对糯稻的株高、穗长、每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等生物学性状和经济学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株高,各施肥处理(除处理3外)均比空白对照处理高,株高增加0.8~4.6 cm,处理4增高最大,而处理3则减少2.5 cm。穗长,各施肥处理(除处理6外)均比空白对照处理短,缩短0.9~2 cm,处理3缩短最多,而处理6穗长与空白对照处理相等。

表2 不同处理对糯稻生物学、经济学性状的影响

每株有效穗数,各施肥处理均比空白处理多,增加1.5~4.8穗;比较常规基肥侧深施(处理2)与侧深一次性施肥(处理3~处理7)可知,处理3比处理2有效穗多1.1穗,处理4、5、6分别比处理2减少2.2、1.6、1.2穗。由此说明,在施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以缓控释且肥料侧深施的方式将分蘖肥提前施用,比常规追施分蘖肥的方式更能促进有效分蘖的形成,从而增加有效穗数。

每穗总粒数,处理1和2相近,处理3最多,比处理1、2分别多35.4粒和32.2粒,处理4、5次之,比处理1、2增加18.3~23.4粒,处理6、7最少,比处理1、2减少7.7~24.1粒。每穗实粒数,处理3、4、5最多,处理1、6次之,处理2、7最少。由以上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的比较可以看出,侧深一次性施肥在施用等量氮肥及减量10%~20%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促进穗粒的形成,增加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

千粒重,处理1最小,处理2、3、4、7相差不大,分别比处理1重2 g、1.7 g、2.7 g、2.2 g、2.4 g,处理6最大,比处理1重3.8 g,说明施肥处理可以有效增加糯稻粒重。根据本试验机插秧的行株距可以算出,各处理株数均为12 347株(蔸)/667m2,由此得出各处理理论产量,理论产量以处理1、处理7最低,处理2次之,处理3最高(表2)。

3.2 不同处理对糯稻产量的影响

分析可知,处理3增产最多,增产129.9 kg/667m2,增产率27.2%。处理7增产最少,为56 kg/667m2,增产率11.7%。与处理2常规施肥相比,处理3、处理4、处理5均增产,分别增产35.9 kg/667m2、19.5 kg/667m2、2.6 kg/667m2,增产率分别为6.3%、3.4%、0.5%。处理6和处理7均减产,分别减产15.1 kg/667m2和38 kg/667m2。侧深施肥处理中,其产量,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由此可知,处理3(侧深施与2等氮)对糯稻增产效果最好(表3)。

表3 不同处理对糯稻产量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经济效益的比较

本试验除肥料施用不同外,其余田间操作均一致。因此,可以忽略其他投入如耕田整地、种子、育秧、病虫草防治、灌溉、收获等成本的区别,仅讨论肥料投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处理2所用49%复合肥按3元/kg,尿素按2.5元/kg计算,处理3~处理7所用48%缓控释肥按3.6元/kg计算,糯稻按湿谷收购价2.5元/kg计算,各处理肥料投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4)。可以看出,施肥处理667m2收益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处理3、处理4、处理5的667m2收益高于处理2,处理6、处理7的667m2收益与处理2相近。

表4 不同处理肥料投入及经济效益比较

4 结论

通过对各处理的糯稻农艺性状和产量对比分析可知,相较常规施肥而言,机插秧同步侧深一次性施肥技术可提高每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对水稻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机插秧同步侧深一次性施肥量减量10%~20%可增加糯稻产量,随减肥量增加,水稻产量逐渐减少。其中,侧深施肥90%最能增产,增产113.5 kg/667m2,增产率23.7%,同时减肥过量会导致糯稻产量下降。侧深一次性施肥改变了传统模式,机插秧同步侧深一次性施肥条件下,肥料合理用量、科学施肥可加快土壤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对减轻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