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玉红
(东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山东东明 274500)
我国是农业病虫害高发的国家,每年因为农业病虫害造成的粮食减少巨大,如果不采用任何防治措施,减产量可高达40%。为避免粮食减产带来的损失,农户往往会选择大量施用农药。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显示,我国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一度超过13 kg/hm2,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发达国家的数倍。为有效治理这一现象,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药使用量已经连年减少,三大作物农药利用率已经提升到40%以上[1]。然而,我国农药使用量大、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依旧严峻,农药的过量施用也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退化,不仅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而且作物残留也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2]。
目前,我国主要作物绿色防控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30%,但是仍有提升空间[3]。一旦脱离政府补贴和推广,农户的积极主动性就会相对减弱,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和完善的体系。我国花生产量巨大,占世界花生总产量的近40%,长期稳居世界第一。其中,山东省是我国第二大花生种植大省,2000年以前是花生种植第一大省,出口量常年占全国的80%以上。花生不仅是我国人民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也占我国油料产量的50%左右。我国花生单产目前已经跃居世界领先水平,2019年达到3 781.1 kg/hm2,但是2020年进口量依然有108万t。因此,建立绿色防控体系,应对病虫害带来的减产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1.1.1 叶斑病。主要发生于花生叶片部位,一般通过风雨传播,在适宜条件下会以水滴等方式入侵到叶子内部。其病菌的繁殖能力非常强,逐渐侵蚀成大量不规则的病斑和孔洞,严重时叶片甚至会脱落,对光合作用产生极大影响,减产可达10%~20%,甚至30%以上。褐斑病一般发生在初花期,病斑周围有亮黄色晕圈,叶片正面和背面颜色略有差异,正面呈暗褐或茶褐色,背面呈褐色或黄褐色。黑斑病和网斑病一般发生在盛花期,前者叶片呈现深褐或黑褐色,有时斑点周围会有晕圈;后者斑点一般呈黑褐色,有褪绿色晕圈,更容易穿孔。
1.1.2 白绢病。因被害处出现白绢状菌丝得名,由齐整小核菌引发,为害花生的茎部、果柄、荚果和根部,贯穿整个生育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导致花生黄叶、软腐、凋萎甚至死亡。由于次生菌可以长期在土壤等环境中存活,其繁殖能力强,根治难度大,会循环侵染。
1.1.3 根腐病。属于土传性病害,苗期染病会造成苗枯死苗,成株期染病会造成根腐、茎基腐和荚腐,不仅会导致花生生长不良,全株枯萎,严重时甚至会死亡。根腐病在灌溉时会转移到花生果实,收获时病菌会侵入土壤继续积累,其减产可高达50%。
1.1.4 青枯病。也被称为死棵子,同样是土传疾病,由青枯假单胞杆菌所致。一般始于开花前后,白天呈现施水萎蔫,严重时可致植株死亡。
1.1.5 其他病害。疮痂病,小叶片出现不规则病斑,呈现扭曲状态,逐步扩散到叶柄和枝条。根结线虫病,由根部线虫引起,主要为害根系,也向其他部位扩散。花生锈病,由花生柄锈菌引起,呈现锈迹斑点状,主要危害叶部,由下向上逐渐扩散。烂果病,即果腐病,土传病菌、土壤缺钙以及地下害虫都可能致病,最终造成果实腐烂,花生粒和花生壳皆会腐烂。
1.2.1 地下害虫。一是蛴螬。金龟子幼虫,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是花生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幼虫潜伏地下,伤害花生种子、根茎、幼苗和果实,导致花生减产甚至死亡[5]。二是花生地老虎。幼虫啃食花生根部,造成缺苗毁种,咬食花生荚果。三是金针虫。有弹跳和越冬习性,卵散产于3~7 cm深的土中,取食花生的种子、幼芽和根部。四是蝼蛄。属于大型害虫,在土中掘进,取食种子、幼苗和根系,其破坏力和繁殖力都比较强。
1.2.2 蚜虫。小型昆虫,繁殖能力非常强,能在残株上越冬,具有极强的病菌和病毒传播能力。在花生全生长期内都有危害,喜食花生叶片,会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危害时减产高达60%以上。
1.2.3 棉铃虫。可长距离迁飞,幼虫期开始为害花生心叶和花蕾,开花期前后最为严重。棉铃虫在土内越冬,栖息隐蔽,有爆发风险。
1.2.4 其它害虫。花生螨虫,成螨吐丝结网,连片伤害花生叶片。大造桥虫,即尺蠖,为害花生叶片。斜纹夜蛾,成虫终日均能羽,常把叶片和嫩茎吃光。甜菜夜蛾,近年来发生趋势明显,盛期有世代重叠现象。小绿叶蝉,为害花生叶片,1年发生4~6代,具有越冬性。银纹夜蛾,幼虫食叶,污染花生植株,1年传4~7代,有假死习性。花生蓟马,成幼虫吸食花生心叶,高温干旱天气适宜生长,会造成花生烂心、烂叶、扭曲。
2000年以后,山东省花生病虫害发生面积平均每年超过200 hm2,年均减产高达10万t[6]。以2017年为例,花生病虫害发生近183.33万hm2,虫害比病害发生高出36.4万hm2,减产达5.8亿t。重大病虫害减产危害非常大,高达70%以上。其中,叶斑病发生面积最大,近48.87万hm2,蛴螬发生面积次之,超过26.87万hm2,棉铃虫发生面积排第三,近26.4万hm2,蚜虫发生面积排第四,近24.4万hm2。总共造成减产4.3万t。
通过采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全年防治面积近184.67万hm2,挽回损失近30万t。同年,化学防治面积近185.33万hm2。其中,种子处理超过43.6万hm2,土壤处理超过11.4万hm2,施加化学农药近130.27万hm2,生物防治超过9.8万hm2,以微生物制剂施用为主。物理防治超过4.87万hm2,以杀虫灯为主,面积近3.53万hm2,防虫板防治,近667 hm2,性诱剂超过4 000 hm2,其他方式近4 000 hm2。2007年之前,山东省花生蛴螬发生危害严重时可达70~80头/m2,减产高达70%,甚至造成绝产。
为进行防治,在花生播种期和开花结果期,农户通过大量喷洒剧毒农药来治理。调查显示,有的农户用药超过100 kg/667hm2,农药的味道甚至弥漫整个村庄,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和生态污染。被调查农户发生的虫害,以棉铃虫最为严重,其次是蚜虫,最后是蛴螬。病害主要是白绢病、叶斑病。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使用杀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对蛴螬成虫金龟甲和甜菜夜蛾的诱杀效果好[7]。在成虫发生期,通过连片使用,降低种群数量,减少田间落卵量。可使用等高压汞灯、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设备,悬挂高度1.5~2 m,适当增加放置密度。利用害虫的趋色性,使用粘虫板对小型昆虫进行诱杀,对蚜虫的防控效果较好。30块/667m2左右,及时更换色板。利用害虫的趋化性,通过释放性信息素诱集捕杀雄虫,能够实现控制种群的目的,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杀效果较好。安装诱捕器1~2套/667m2,及时更换诱芯。
此外,食物诱杀。利用害虫的挥发物趋性,在羽化产卵期,使用杨柳枝诱杀棉铃虫,15把/667m2左右。使用糖醋液,诱杀甜菜夜蛾、地老虎、金龟子等,不同害虫配比不同。利用色彩避忌驱除害虫。如悬挂银灰色薄膜,可驱避蚜虫。
天敌治虫。保护和引入捕食性天敌,利用瓢虫、食蚜蝇、草蛉等天敌抑制蚜虫种群,利用寄生蜂、寄生蝇、鸟雀类抑制蚜虫,利用草蛉、蜘蛛等抑制甜菜夜蛾,也可利用天敌螨类控制花生叶螨、病菌和病毒治虫。使用细菌、真菌、病毒对付虫卵和幼虫[8]。如在孵化盛期到低龄幼虫期,使用生物试剂进行喷雾,使用抗生素进行防治,利用天敌螨类控制花生叶螨,提升抗逆性。
使用低毒农药搅拌毒土,撒施在花生顶叶、嫩叶上。卵孵化盛期之前进行喷雾,叶面叶背要喷匀。喷雾时,要注意不同害虫采用针对性方法,如甜菜夜蛾一般是18:00以后向叶部迁徙,因此应在此时间段进行喷雾。地老虎防治,可配置1:50的50%辛硫磷乳油和细砂土,在根部进行喷洒。精细选种。选择抗病性强、自身无病的品种,如丰花1号、花育17、开农176,通过品种搭配防治病害。
做好种子包衣。杀菌剂、杀虫剂种衣剂混合,可预防根病、虫害的发生。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如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使用苯甲丙环唑等替代多菌灵等农药,可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除草方面。物理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精准进行喷洒。可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如针对根腐病,精准滴灌到根部,而不是将农药大量喷洒到田间地头。此外,还可通过喷洒水溶肥防治。
做好晒种工作。在无菌环境下晾晒3 d左右,杀死病菌,剔除坏种。加强田间管理。秋耕冬灌,加强土地翻耕,2~3年旋耕1次,消灭低龄幼虫。将地表杂草深埋地下,结合闷地和灌水等方式杀菌。正确选土。保持良好的土壤条件,优先选择壤土或砂壤土,创造良好的土质条件。合理密植。保持12 000~13 000穴/667m2,透风通光,避免田间郁闭造成根腐病。
做好春季除草。及时清理病虫害宿主,压低越冬虫口基数。适时灌溉。调节干湿度在最优水平,花针期和结荚期确保水分供应,提升抗逆性。同时,做好排涝工作,控制田间湿度。加强田间管理。清洁田园,减少寄生场所,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及铲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破坏蚜虫生存环境。及时进行收获,降低虫口密度。合理轮作。长期重复种植花生会造成白绢病、果腐病、根结线虫病积累,因此可以和玉米等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土地,进行休耕治理,避免连作障碍。
结合农业智慧监测系统,根据发生规律进行治理。比如白绢病多发于高温多雨季节,这一季节就要做好防范措施,给花生田进行通风降温,加强排水,烂果病在多年重茬种植中易发,就要推行轮作、套种和休耕等制度。蛴螬会对传统的拌种防治产生抗药性,因此可在7~8月份的高峰期进行土壤处理。使用内吸传导性杀虫剂进行防治,持续性可达60 d。在发生初期,也可采用药剂喷洒防治。
构建市、镇、村三级专业化防治体系,加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比如政府引领企业开展“万灯杀虫”等工程,通过财政支出或PPP购买等方式给花生田安装防虫网、杀虫灯、粘虫板及性诱捕器。并且列入乡镇政府绩效考核机制。设定乡镇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领导工作。签订具体的安全责任使用书,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适当给予财税补贴或其他优惠政策,连片统一安装使用。可推广太阳能杀虫灯等节能设备。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加大推广力度,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从经营规模来看,被调查农户平均种植规模为0.51 hm2,其中0.33 hm2以下的农户占比最高,超过43%,而1 hm2以上的农户不足10%,说明当地花生农户主要以小规模为主。因此,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的作用,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在示范区内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对花生农户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种植户的平均年龄为57岁,其中60岁以上的为46%,反映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从学历上来看,86%的种植户集中在初中和小学学历,其中小学学历为主,反映了种植户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这决定了种植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高,缺乏绿色防控意识,且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针对这种现象,要大力进行绿色防控知识培训。对花生种植户展开针对性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用药知识,明确各类低毒低残留农药标准,鼓励农户正确使用农药。让农户建立绿色防控意识,认识到绿色防控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尤其是农民长远利益的重要意义。
花生病虫害种类繁多,山东省作为花生大省,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至关重要。实践证明,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能够节省农户的农药成本,完善的防控体系对花生增产还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