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红色旅游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4-07-28

陈文涛,伍 炜,罗志发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0 引言

当今时代,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面对“两个大局”的复杂局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了文化建设的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英雄人物、文物遗物、光辉事迹、伟大精神为核心资源,以红色博物馆、红色纪念馆为物质载体,以满足旅游者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利用当前红色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红色旅游消费需求不断释放,红色旅游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1 红色旅游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

***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自2004年底红色旅游概念正式提出开始,党和国家多次强调利用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并相继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央支持老区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先支持老区创建旅游景区。2018年6月,中央军委印发《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强调要建好用好军史场馆、开发红色革命文化,让红色基因永葆活力、彰显威力。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的高度重视,对红色旅游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1.1 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愈发地体现出来。截至2022年6月,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从100家扩充至300家,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显示,从2004年到2019年,每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从1.4亿增长到14.1亿,到2023年中国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2]。回顾历史,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绝大多数红色旅游景点是位于偏僻、路远的乡村地区。发展红色旅游能够有效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刺激需求,招商引资。利用红色旅游良好发展的势头,把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1.2 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激发乡村振兴的前行动力

红色旅游以舒放身心的方式带领游客参观游览革命纪念地、纪念物等地,将红色文化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当中,寓教于乐的给以游客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充分发挥观光者的主观能动性。红色旅游文化的主要目的是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提炼和通俗化的解读,通过历史情景的还原和再现,通过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或展示,回顾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的那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岁月,将各个时期形成的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生动形象地传播给旅游者,使旅游者感悟到红色文化的积淀过程,更加自觉地坚定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抵制错误思想观点,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和理论认同,在思想和行为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激发起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2 红色旅游在发展中的现存问题

2.1 千篇一律,缺乏核心竞争力

红色旅游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但如何区分不同红色旅游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体现出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主题却成了难题。对于一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特别是近些年新兴起的红色旅游景区来说,由于缺少对旅游地区红色基因的深度挖掘,无法明显地体现出其所承载的红色文化主题,形式千篇一律,内容缺乏创新。在旅游地形象上,大都采用红色圣地、革命摇篮、XX事件发生地、XX纪念地、XX故居等无法从内容和形式上与其他红色景区相区分。在景区类型和展品的陈列方面,大都以纪念馆、纪念碑、名人故居为主,将纪念品进行陈列展示,并大量采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对展品进行说明,表现形式显得单调雷同,对当地文化习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精神内涵等的深刻、全面、人性化、生活化的发掘还略显欠缺,游客大都为走马观花式地粗略一遍,很难产生深刻的印象。在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如娱乐、购物等环节,也大都停留在基础的商业服务环节或流于表面形式,只能提供简单的旅游购物品,如租赁服装拍照、售卖毫无特色的地方特产等,很难在马克思主义、爱国情怀等方面进行深度培养。造成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不足、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无法吸引更多类型、更多数量的游客。

2.2 过度商业化,教育意义不足

对于红色旅游景区而言,过度的商业化则会损害其政治性和思想教育作用。红色旅游在政治思想教育方式的严肃化就决定了此类主题的旅游产业所能提供的旅游服务的单一性,主要是为了满足党员干部、团员学生等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群体缅怀革命先烈、了解其革命事迹、革命历史,学习其革命精神而产生的一系列需要,这类群体本身就对红色旅游服务或产品的购买动力不足,且对红色文化的过度商业化解读抱有严重的排斥心理。而一部分红色旅游的为了贴合市场大众的需求或仅仅照搬照抄传统旅游业的营销手段,一味地宣传红色旅游区的自然风光、美食特产,大兴土木修建各种现代商铺、酒店、饭店,很难营造出一种红色旅游文化氛围。这就严重地与国家大力支持开展红色旅游的初衷相违背,与红色旅游者的实际旅游动机相违背,对红色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

2.3 人才缺乏,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旅游行业作为人才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相关人才。对于红色旅游业而言,就需要既具备专业旅游知识,能对整个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进行设计和管理,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实施监管,开展景区的宣传营销策略工作等,又要满足红色思想教育场所要求的政治素质过硬、政治理论扎实、政治信仰坚定,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等要求。放眼全国的近300个红色旅游景区基数庞大的从业人员,大部分的旅游从业者尚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其在专业知识的掌握、旅游服务能力和技能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3 红色旅游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对旅游区红色基因的挖掘,增强红色吸引力

红色基因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所凝聚而成的精神内核。按形态划分可分为“人、物、事、魂”等四个形态,人是指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所涌现出的各类英雄人物,如杨靖宇、左权、杨根思、王进喜、袁隆平等民族英雄。物是指各个时期遗留下来的并通过物质形态展现出来的革命遗物、革命遗址、陵园、碑院等,如“金色的鱼钩”、“功臣号”坦克、湘江战役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等。事是指革命活动中所形成的革命运动、活动和事件,如南昌起义、长征、上甘岭战役、抗击新冠疫情等。魂是指各个时期或革命事件中体现出的伟大精神,包括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加强对旅游区红色基因的挖掘就是指树立英雄人物的光辉典范,歌颂其英雄事迹,对旅游地当地的革命遗物、革命遗址、陵园、碑院进行保护和展示,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纪念各种革命活动和时间,大力弘扬旅游地的革命精神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在景区开发模式上,可采取“红+绿”(红色旅游+绿水青山)、“红+科(红色旅游+科技手段)”、“红+古”(红色旅游+古村落)、“红+乡”(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等模式,加强产业合作,提升发展效率。很多红色旅游区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如桂北地区集群分布的湘江战役“三馆三园”等。在深入挖掘红色基因“人、物、事、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其他旅游元素并体现出其时代价值,设计和开发具有科技感和时代感的红色旅游产品,能够极大地吸引游客的参与度。

3.2 创新旅游周边产品,丰富红色教育手段

红色旅游当然要发挥政治教化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红色景区必须完全剥离商业化,相反,红色旅游区的持久生命力是与商业化相依存的。在深度挖掘旅游的红色基因的基础上,确保商业发展围绕政治教育展开。一是开发具有浓厚特色和深厚红色文化内涵的旅游周边产品。如哈达铺镇中心的长征街上当地特色的红军锅盔、红军凉粉等小吃,是红军长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红色记忆,既符合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也满足了旅游者忆苦思甜、重温革命岁月的情感需求,使得商业开发成为传承和延续红色文化传统的推力。二是拓宽旅游纪念品的教育意义。在设计上,突出红色文化的主题,具备浓厚的革命色彩和革命气质,凸显其本身承载的教育功能。在风格上,要形式多样、坚持创新,不断更新换代,以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在质量上,严格把控,加强监管,要求红色纪念品能够质价相符,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

3.3 培养红色旅游人才,提高红色理论素养

作为发挥红色旅游对推动乡村振兴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一环,对红色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养教育,使其具备相当程度的理论素养,并通过与游客接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去推动乡村地区人才的振兴。第一,景区可以利用旅游业季节性的特点,利用非节假日等旅游淡季,对从业人员进行长期的、大量的理论培训,通过长期的教育熏陶使从业人员能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和方法,深入理解中国革命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具体关系,进而去感染、教育游客。第二,景区可以通过与地方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高校和研究机构是专业的、学术化的研究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机构,拥有一大批党史专家和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从业人员在红色旅游服务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专家学者可以从理论的高度提出高屋建瓴的建议和指导,从而使从业人员的旅游服务能够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第三,构建人才保障体系。在大力培育本地从业人员的同时注重外来人才的引进工作,在提高一线讲解人员的素质的同时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在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精进,从而建立一支思维活跃、能力综合、信仰坚定的人才队伍,使其成为红色旅游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4 结语

红色旅游的发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通过了解党的光辉岁月、宝贵经验,从而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动力,助力乡村振兴。但由于红色旅游业发展不够成熟等原因,仍存在缺乏竞争力、过度商业化、缺乏人才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深度挖掘旅游地的红色基因并进行创新性的开发,设计出凸显红色文化并贴合市场需求的商业产品,多渠道地培养红色旅游人才,以此来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进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