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4-07-28

刘美英

(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政府,山东泰安 271512)

0 引言

毋庸置疑,当前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行业深度渗透,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显著。但从农业领域来看,农业信息化建设仍有滞后性,故有必要分析制约农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因素,构建有效农业信息化建设路径,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农业信息化作用,推动农业经济平稳发展。

1 农业信息化特征及价值分析

1.1 农业信息化的特征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业现代化内涵也有所不同。以20世纪中期为例,在这一阶段,农民尤为关注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将农业电气化和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标准。到20世纪中后期,农民又开始关注农业生产经营,将产业化和商品化作为现代农业典型特征。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等科技与农业设施装备深度融合,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农业信息化开始成为现代农业的评判标准。

农业信息化是指相关主体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向经营、生产和消费三方主体传递农业领域科技成果和“三农”政策等信息,以推动农业经济水平提升(表1)。从农业信息化特征来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借助信息技术整合生产信息资源,优化生产方式,进而达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目的。严格来说,农业信息化以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为主要特点。

表1 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具体功能模块情况

1.2 农业信息化的价值

农业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开始与农民农业生产活动深度结合,无论是农业生产经营水平还是农业管理工作水平都得以大幅度提升。现阶段,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助推农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其可实现农业领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目标。另一方面,也能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条件[1]。基于此,现代农业建设应以信息技术为抓手,以信息化带动农业进步,实现传统农业改造目标,提高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等应用效率,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能力。总结而言,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2 制约农业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因素分析

2.1 软硬件建设滞后

部分区域的基础农业部门信息化设备具有滞后性,且其未开通专门的农业网站,软硬件建设不理想,难以契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同时,部分基础农业部门网络应用水平低,未重视加工和分析农业信息,农业信息传输和共享渠道不畅通。

2.2 信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方面,部分区域基础农业部门并未成立专业的信息收集队伍,难以为区域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等活动提供有效信息。另一方面,部分区域基础农业部门优秀网络技术人才匮乏,复合型人才缺失,影响农业信息化发展。

2.3 信息意识薄弱

在部分农村区域,农民仍然习惯于通过电视和会议了解农业信息,鲜有农民会主动应用网络查询农业信息。且大部分农民并不具备信息筛选和发布能力,影响农业发展。

2.4 农业经营规模较小

一方面,从农业生产规模和农业信息化发展联系来看,对于从事小规模生产活动的农民而言,其市场意识较弱,习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对信息技术依赖程度弱。因此,只有在农业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信息化方能取得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从事小规模生产活动的农民获利空间小,故其在获取信息方面投入的成本也不会多。

3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3.1 推动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

现阶段,农民开始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借助科技手段,对农业生产工具进行升级。如此,既可以满足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又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当前阶段,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农业生产主体依托信息技术,可全面掌握农业生产期间的土地情况,准确了解相关气候信息,进而以此为参照,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工作,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量。

3.2 推动农民农业生产收入水平提升

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推动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2363元,至2020年,已增长至17131元,此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生产活动有机融合,不仅可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还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最大程度提升农业生产主体收益[2]。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农业信息网络,还可加快农业市场流通速度,降低农产品交易风险。总之,农业信息化使农业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过渡,在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能够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4 新发展阶段农业信息化建设路径

4.1 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以相应的指导思想为遵循,以一定的管理技术为依托。因此,若想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相关主体就要增进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提升技术人员工作水平,完善其信息知识框架,从整体上提升农业市场化水平。

4.2 拓宽信息宣传渠道

作为农业生产主体,在新发展阶段,应关注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相应的建设标准。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因此,相关部门要拓宽信息宣传渠道,科学利用网络传媒手段,宣传农业生产信息。也可下乡进行宣传,向农民群众传授有效的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素养,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

4.3 强化信息管理力度

相较国外而言,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关注农业信息资源的价值,重视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强化管理力度,提升农业信息技术水平[3]。具体而言,可从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着手,鼓励农业生产主体通过互联网学习农业生产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就农业发展颁布的最新政策。同时,也要重视区域通信和交通基础设施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健全交通设施体系,提升区域通信水平,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便利。

另外,要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予以优化。调动农民群众学习和应用农业技术的热情,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投身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及时更新农用信息和农业数据库,提升农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4.4 培养农业信息人才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以专业的人才为支撑,优秀的信息人才在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农业经济正处于稳步增长时期,这一阶段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要重视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活动,持续提升人才信息技术水平。

同时,还可邀请农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给农民讲解相关知识,为信息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可灵活运用电视、报纸等传播渠道,宣传农业信息化理念,潜移默化地提升农民农业信息化观念,并通过相应的信息传播渠道为农民普及农业知识,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5 结语

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显著,相关主体只有在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方可实现农业经济长足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属于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调动广大农业主体参与其中,因此,本文在明确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的基础上,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路径予以探究,期望以此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使我国成为真正的农业经济信息化强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