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水利建设

时间:2024-07-28

李 玥

(淄博市张店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山东淄博 255000)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在***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心与重视。尤其是在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农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农村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农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变成了我们工作的主要方向。但农村工作本来就具有很大的社会复杂性特征,所以这个工作的实施不但需要整个社会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多种力量投入其中,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这个繁重的任务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在中国农业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水利部分占据了关键地位,并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实施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也高度重视生态化建设。从政府层面上来讲,不仅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还加大了财政拨款资金,意在要求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而当前我国各地区生态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多地区存在着地下水开采情况严重,水位下降等问题,同时也使农业生产由于水资源的缺乏而导致农作物生长情况不佳,阻碍当地农业的正常发展。但随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实施与落实,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来合理规划水利建设,不仅满足了农田的灌溉需求,还能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利用率。相信随着这项工作的推进与实施,势必能够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现状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1.2 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针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水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主要问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的总量很大,但是人均拥有量偏低,并且存在着区域、季节不均衡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节水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农业灌溉作业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也日益显现,传统的灌溉防水已经不能满足全新的灌溉需求,也不能有效地抵制水资源的浪费情况。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要通过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水的灌溉活力,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1.3 有效保护农村土壤环境

在传统的农村灌溉模式下,由于灌溉的均匀性不足,不仅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浪费,还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土壤问题,比如土壤酸化以及板结等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大大影响了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农村水利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还能够实现结合农作物的实际需求以及土壤条件实现精准灌溉,在有效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对农村土壤环境的有效保护。

1.4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能够有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中国农村传统的种植模式中,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对农作物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耐旱作物是农民的首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而农村水利建设就能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其在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同时,还能有效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5 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之所以能够起到显著的变化,农村水利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对于整个建设项目来说是最关键部分,同时也是需要重点监督的内容。因此,相关人员要对其各项内容严格把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这一项目发挥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价值。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对农村水利建设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由于当前的农村水利的建设现状中存在着投入少的状况,加之“社会义务工”“劳务积累工”等形式的逐步废止,广大乡村老百姓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从而致使在农村水利建设中自筹资金建设的行为比例越来越低。同时,由于受中国传统农事思想的影响,广大乡村百姓对水利建设的兴趣也普遍不高。因为当前种地对农民老百姓而言早已不再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且由于农民中在外打工、经商人员的日益增多,留守农业的劳动力也将大幅下降,所以即使是留守农业进行种地的农民,通常文化水平也不高,随着农业荒地面积的逐渐扩大等种种原因,使得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处在一个被动状态中。

2.2 农村水利设施建成后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当前的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中,由于农村水利建后工作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明显出现了责、权、利不明的问题。特别是在水利建设的管护和运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状况,农户在参加水利建设基本工作、建后保障工作的主体地位也明显不强。大多数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没有明确的负责主体,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一样,村民在农村水利建设上的主动性也明显欠缺。主要表现在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缺乏具体的水利建设规章制度,也缺乏落实设施维修的专项资金来源。

2.3 农村水利建设投入资金明显不足

一般情况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资金都是通过地方财政部门进行划拨,同时也会有国家相关部门予以资金保障。通常国家相关部门单位能够在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满足其资金需求,以此来保障水利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行。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存在,地方财政部门对本地农村水利项目的资金支持出现了一些滞后现象,这对快速发展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具体的审批过程中也难以保障资金及时到位,影响了水利建设工作的正常进行。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措施

3.1 严格用水秩序,改革农村用水管理机制

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也要逐步健全定额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定额的落实工作。在这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农村用水协会的有关规章制度,使农村用水协会可以真正全面地发挥他们在农村水利建设实际应用中的灌溉和管理功能,并规范运营,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用水市场和水票的规则与运作,在用水权确定、总量管理、水交易等方面,更切实地实现农村水价市场的调节作用等。

3.2 调动农民积极性,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

对农村水利建设工作而言,农户既是主要施工主体,同时又是建设项目的最直接利益主体。所以,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群众和全体农户参加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并着力于建立农村、农户共同参与投建、管理和使用的新机制。

第一,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购买农民劳动力的资金来源问题。首先,在充分发挥好地方财政的主导作用下,把发展农村水利建设作为最重要的财政投建领域。通过逐步健全发展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政策措施,以保证发展农村水利建设基建投资的稳定来源。然后,通过综合利用地方财政、货币政策,引导各地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贷款。在保证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保障了各银行对发展农村水利建设的信贷业务,同时引导各大民营银行、地方银行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贷款资金支持政策的制定与投入。最后,通过拓宽各大投融资平台的水利资金投融途径,更为广泛地吸纳了社会闲散资本,能够投入发展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中。同时,扶持有相当财力基础的农村生产大户、经营能力相对较强的农业机构以及热心投建公共基础设施等事业的个人共同投入农村水利建设之中,以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建设的多元主导力量。

第二,充分调动村民组织的积极性。各建设单位都要以所有权关系直接联系多种投入主体,由此来推进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制度变革工作,并把各自的所有权关系加以量化,由此来吸纳多元市场主体的入股资金,建立由国有、集体、农户等多种市场主体合作共有,共同承担风险,共有收益的工程管护体制。同时在这种工程管护体制上,还要提倡出租、转让、拍卖等多样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以真正充分调动农民的参建积极性。

3.3 健全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探索农村水利有偿使用的补偿机制

第一,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带动社会多元化投资的补充体制。基层人民政府必须把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投资列入每年的经济计划中,并逐步形成农村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把这部分资金集中投入于骨干水源系统及其设备的技术改造项目。同时坚持“谁受益谁出资”的理念,不断优化“民办公助”的多元化融资条件,采取拍卖、出租、承包等各种途径利用社会闲散资本,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途径,并加强了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第二,按比例筹集维修资金,以加强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工作。随着当前中国农田资产流转规模与经营化的增加以及农田灌溉方法的变化,使得水利建筑的改建力度也在逐步增加。为了延续农村水利建设的使用年限,各单位都有必要将耕地出租的款项按比例实行款项的提取,并以此来进行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投资与筹建,支付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服务费用,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好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价值与功能。

第三,进一步贯彻土地有偿利用原则,强化对农业水利保障的支持功能。要坚持“谁建设、谁管理、谁拥有、谁使用”的原则,借助市场力量促使广大农村群众能够自愿地加入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中,并建立多元化的投建管理机制。与此同时,在鼓励土地有偿利用的基础上,政府财政等有关单位也要予以一定的投资补贴,并以此来加大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支持保护作用,进而实现农村水利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3.4 健全农村水利建后管护机制,落实好专人专职管护责任

建立健全的农村水利建后管护制度,并通过推进农村水利建设所有权的改制来理顺水利建设工作中的所有权关系,并以此逐步确定水利建设管护主体。比如,对于农民自己的中小水利建设工程,负责主体就必须是农民本人,同时必须有当地相关机关所核发的建筑批准证件;而对于受益户较多的农业中小型水利建设工程,则可以由利益相关的农民全体成立农业用水管护机构,而负责建设的主体也必须是管护机构。如此,就可以从根本上破解内部建设权责主体不明的问题,以及解决内部建设管理失控的问题。

3.5 做好农村水利建设规划,进一步规范各种涉水行为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要加强涉水事业的管理规范建设,同时按照高标准、高规格的要求来制定农村水利建设布局,在管理工作中搞好对涉水活动的监督管理与制约管理工作,加强对环境污染严重河流的整治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地修建好各种蓄水、用水等建筑工作,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好水资源,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要强化水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职责,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认真打击各类自然资源浪费现象和各类损害水利基础设施的破坏活动。

3.6 加强水利建设的安全建设预防工作

3.6.1 施工设计阶段进行安全隐患预防设计。想要进一步降低农村水利建设中出现安全问题的风险,在水利建设之初,就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建设方案,还要加强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定时对项目建设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在施工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在建设方案中,施工人员要尽可能详细地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设计,对于一些重要的操作点更要进行详细说明,减少安全风险的产生。只要做好施工设计阶段的预防控制,就能大大降低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安全问题出现的风险概率,从而进一步保证水利建设的质量。

3.6.2 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隐患预防控制。在目前的水利建设工作过程中,施工阶段的预防控制强化往往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问题的产生。所以,要想进一步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安全问题的风险,也必须要加强水利建设阶段相关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在实际的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建设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确保各项建筑作业遵循相关规定。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配合水利建设当地的实际气候特点来加强具体设计效果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整个水利建设的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乡村地区的发展前景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尤其是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所以要真正提高农村区域发展水平,就必须加大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落实,正确剖析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如此才能根据不足提出更加合理的对策方法,在正确把握农村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同时,合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势功能,确保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得以提高,进而为全国农村经济水平的总体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