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永坤,李光伟,刘 汇
(青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青州 262500)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密切关联,农作物种植和病虫害预防工作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加强其技术研究可以让我国从农业大国跻身农业强国。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对于发展农业有天然的优势,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存在差异,种植农作物时需要根据地域特征进行规划,因地制宜。比如南方地区温度高、雨水多,适合种植水稻;北方地区温度偏低,降雨量少适合种植喜干耐寒的小麦。另外根据季节变换和农作物收获的时间,在同一块田地上按照科学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也就是农业术语中的轮作。
合理轮作除了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有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首先,各种农作物对于土壤内营养成分的需求量不同,比如谷类作物需要氮和硅元素较多,吸收钙元素较少;豆科作物生长发育对钙元素需求量大,而硅元素的需求量很少。这两类作物的轮种可使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被均衡吸收,避免土壤养分偏耗、养分失调。其次,轮作过程中各种作物的根系、残渣、秸秆被微生物分解可以补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种植绿肥作物还可以直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最后,轮作还可以预防病虫害侵蚀作物,将染病的宿主作物和非宿主作物进行轮种,可以减少甚至消灭土壤中的病毒[1]。
整地可以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的锁水能力和肥力,疏松土壤,增强微生物的活力。对于长期使用旋耕机整地的地区,因其整地质量较低,需要定期进行深耕,破除犁底层,促进作物根系向下扎根,这有利于作物吸收深层水分和养分,增强其抗灾害、虫害的能力,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
种子的品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发芽率,选择优质种子是农作物丰收高产的前提,所以在选择种子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种植环境选择高产且抗逆性好的种子,如在南方地区种植农作物需要考虑雨水因素,选择产量高、抗涝性好的种子。确定种子的品种后对将要播撒的种子进行精选,去除发霉、腐烂、瘪粒的种子,挑选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晾晒两到三天,并定时翻动,晒种的目的是除去种子内自由水,降低有氧呼吸消耗的能量保证种子的质量,避免种子有氧呼吸的产物与环境中的物质反应而发生霉变。为了预防土壤和种子受到传播疾病和病虫害的侵袭,需要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药剂与种子混合搅拌或将配置好的药剂涂抹在种子上。农作物种子包衣是新型种子处理技术,相比传统的药剂拌种,其农药利用率更高,对种子的保护效果更好,也更加环保,现阶段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种子处理当中。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这主要考虑温度对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种子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次,对于种子播种量要进行合理规划,当土壤和气候条件良好时种子存活率高,播种适量即可,若种植环境不满足最适条件则适当增加播种量,以保障农作物最终的产量。最后,种植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密植,稀植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作物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小,截获光能的能力弱,不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过度密植会使作物生长中互相争夺养分造成发育不良。所以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密植,充分发挥土壤、水肥、光照的效能,让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产量。
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浇水、施肥等一系列工作,有利于作物健康生长。比较重要的田间管理环节如下:第一,耙地。干燥的土壤会形成板结,阻碍农作物发芽,在种子播种后需要进行耙地,去除杂草并破坏土壤的板结层,保障农作物出苗率。第二,补苗和间苗。在种子出苗期要及时对田地进行检查,对于不发芽的种子和不健康幼苗要进行补苗,保证幼苗的生长进度。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露地播种,为了保证农作物产量,播种量往往是多于留苗量的,很容易造成幼苗拥挤的现象,所以要及时进行间苗保障幼苗的营养、空气、光照条件,促进幼苗生长。第三,中耕松土。作物生长期在植株间对表层土地进行松土,中耕松土可以去除杂草,提高土壤通气性和土温,防止松土层下的水分蒸发,保障土壤墒值,且利于土壤内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多养分。第四,浇水施肥。根据土地的墒情和幼苗发育状况进行合理灌溉,北方地区秋冬季节温度低,冬灌还可以帮助农作物抵御冷风侵袭,水的比热容大,可以环节土壤温度的急剧变化,防止发生冻害,还能破坏土块,杀灭越冬虫。施肥的目的是为作物生长提供充分营养,增强其抗逆性,要根据农作物的长势针对性施肥,其不同种作物有其最佳追肥期,适时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增收。
农作物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是最原始的防治手段之一,其发展时期较长,包括给作物覆盖保护薄膜、人工捕杀害虫、灯光诱杀害虫,种子处理中的晒种和药物拌种也是预防种子受到病害的方式之一。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其操作简单,投入成本低,不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但本身还存在缺陷,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病虫害,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防治效率较低,如果能进行创新或和其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结合运用,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就是利用化学农药,预防、治疗农作物患病,杀灭害虫的技术。因其见效快、效果好,在近代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但同时这种化学防治技术也有极大的弊端。首先,这种处理方式治标不治本,病虫的种类不固定且抗药性会逐渐增强,农药的效果会越来越弱;其次,喷洒农药会污染环境,农药落入土壤、流入水域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损害;最后,农药残留会对食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危害人类健康。虽然随着科学进步,农药的危害和污染越来越小,但目前对于农药的使用仍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减轻农药副作用对于环境和人们健康的影响[2]。
科学家们也一致致力于天然植物提取农药的研发,使用无公害植物园农药是病虫害防治的良好选择。枸杞出口的经济效益很好,宁夏中宁县是我国枸杞生产大区,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有机枸杞的种植面积超过了2 666.67 hm2本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据调查,获得有机认证的枸杞种植土地不足200 hm2,产量不足12 t,严重影响了枸杞对外出口贸易的经济效益,其根本原因就是农药残留超标,不符合有机枸杞的标准。有机枸杞在种植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农药,为了达到有机枸杞标准且防止枸杞蚜虫、枸杞瘿螨等常见害虫的侵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中心开展枸杞专用的植物提取杀虫剂研究,经过大量试验发现0.5%藜芦碱可溶液对几种常见的枸杞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通过三年的试验观察,这种植物源杀虫剂不仅对枸杞的生长无负面影响,还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保障了有机枸杞的质量,为枸杞出口贸易提供支持。天然植物提取农药生物活性多样,对于高等动物和害虫的天敌没有危害,害虫也不易产生抗药性,且对于环境十分友好,对于多数农民朋友来说,使用农药除虫是他们最熟悉的方式,对农药进行改良农民更易接受,也方便新技术推广,加强天然植物源农药的开发研制力度可以有效提高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的水平,对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及其新陈代谢产物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其依据自然环境中生物相生相克的原理对病虫害进行抑制,主要的技术手段有“天敌昆虫的利用、拮抗微生物的利用、害虫致病微生物的利用、转基因抗病虫”等。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作物生长且持续性好,但目前这种技术开发应用时间较短,还不够成熟,不能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需要加强对其研究和完善,提高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农业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3]。
害虫的品种有很多,用杀虫剂灭杀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并不能对每种害虫都起作用。比如吹棉介壳虫就不怕农药,因为其身体外有一层蜡质,这种害虫会吸食植物枝叶和果实的汁水,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另外其排泄的蜜露很适合霉菌生存,容易诱发煤污病,介壳虫分泌的蜡质留在植株的表面会阻挡光照,阻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危害巨大。吹棉介壳虫固定在树枝上很难被看到,又不怕农药,难以捕杀,令很多农民十分头疼,后经昆虫学家发现利用大红瓢虫和澳洲瓢虫就可以有效消灭吹棉介壳虫,其能在吹棉介壳虫的卵壳或蜡膜上产卵,幼虫孵化后以介壳虫的虫卵和幼虫为食,从根本上消除介壳虫生长及繁殖的途径。曾经在江浙地区吹棉介壳虫大肆危害柑橘植株,我国农业教育家、昆虫学家任道明为了解决危害独自前往台湾岛引进大红瓢虫,在受害严重的柑橘园中释放,成功消除了吹棉介壳虫的危害,开创了我国现代农业生物防治虫害的先例,为当时的果农减轻了损失。捕食性天敌生物的利用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之一,不但不会危害环境,除害虫的效率也很高,病虫害生物防治是未来农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农业发展需要将农作物从种植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改革创新,要充分利用科学的力量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提高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