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王愉峰
(晋城市自然资源交易事务中心,山西晋城 048000)
草原监测工作是草原管理基础性工作,是草原生态保护的技术支撑,因此,做好草原监测基础数据尤为重要。草原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传承草原文化的主要母体、民族团结和边疆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林草融合以来,在各级林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草原监测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草原监测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说草原监测体系不健全、草原资源底数不清、草原监测机构职能弱化、固定监测点较少、草原经费短缺、监测成果应用领域不广泛等突出问题。
草原监测工作开展以来,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力量薄弱,转隶以来,缺乏专业的草原工作管理和技术人才,经验不足,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工作条件差,监测设备滞后,没有固定充足的地方管理机构、才难免造成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局面,而草原监测体系布局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整体运转效率低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草原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与草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生态地位和作用不相配。此外,草原监测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缺乏技术支撑,不能精准获取草原相关信息,无法对草原进行科学化管理,导致在实际监测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难以解决,严重影响草原监测的质量和效率。
机构改革以来,草原管理的部分职能由原畜牧部门划归自然资源局和林业部门,原从事草原管理的工作人员和业务人员流失,现从事草原管理人员对草原工作不熟悉、不了解,不知如何开展工作,而草原监测工作又日趋繁重,等不得拖不得。由于草原监测工作涉及多角度、多层次、多环节,涉及面广,对于林业人来说也是新课题,资源监管、经营修复、调查监测、检验检疫等都需要摸索,需要经常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共同完成草原监测任务,特别是基层人员很难适应繁重的草原监测任务,使得草原监测机构职能弱化。
草原监测工作季节性强,野外工作繁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与此同时,草原监测不仅需要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影像等技术支持,还需要耗费较大成本,使得草原监测工作难以开展。近些年党中央高度重视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草原监测内容的不断更新,监测任务不断加重,监测机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监测设备,但没有专项经费支持草原监测工作,使得草原监测工作举步维艰,难以开展。
传统的草原监测工作采用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采用地面监测为主,遥感为辅的方法,但是地面监测方法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性,监测过程中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差。相比国内大城市,而无人机、0.2 m航拍影像图、高光谱遥感影像分析等新技术在生态监测领域应用并不广泛,大部分地区依旧采用最原始的观测、测量等方法采集数据,技术落后,方法单一,数据缺乏科学性、适用性,往往费时费力,质量还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草原监测正常运转。
目前,草原监测成果包括地面和遥感监测数据成果,每年各地区按照任务要求统一开展监测工作,但是个别地区对监测数据采集不及时、内容不全面、分析不到位、研究不深入,给草原监测报告科学性大打折扣,监测成果仅包含草原资源、草原生产力、天然草原产草量、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成效等情况,简单汇总分析,得出相应结论,未深入挖掘监测数据的潜在价值,监测数据应用领域范围狭窄。加之对监测结果应用推广不及时,没有很好的融入生产实际,没能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很难将监测信息转化为现实成果。
草原是我们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广袤的草原具有独特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草原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决心坚定。而草原监测工作是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为及时准确掌握草地资源生态状况,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监测工作的扎实开展,加速推进了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为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党中央高度重视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草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草原监测工作,谋划好草原发展大局.长期以来,草原监测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突出性问题,比如说草原监测体系不健全、草原固定监测点少,草原监测机构职能弱化等。因此提出着力完善草原监测体系、推动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履行各级草原监测工作职能、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运用草原监测成果的对策与建议,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首先,草原监测体系的完善,既需要各部门组织管理,寻求以科研单位、高校及企业为技术支撑,把草原监测机构建成体系健全、装备精良、技术规范、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草原监测体系。其次,加大新技术领域应用的投入,不断开展新技术应用示范和研发;加强3S技术的综合应用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把遥感、航照、卫星监控、地面定点监控有机结合起来,使草原监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然后,在原有的3S的技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的方法,结合最新的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对草原生产力、草原面积、草原自然灾害、草原利用方式及强度、草原保护建设等方面的静态和动态化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草原监测体系,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草原保护建设及草业发展规划、决策及实施措施提供科学有力的决策依据。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结构合理、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推进草原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方向可持续发展。一是领导重视,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草原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建立分层次、多渠道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运行机制,为人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是加大投入,完善人才保障机制。以全面提高草原监测水平为目的,重点加强对在监测、科研一线工作人才的培养,制定培训计划,并配备先进监测设备,为人才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形式多样,突出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围绕监测工作目标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树立一支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培养一支在监测领域具有发展潜能的后备人才队伍,全面提升监测队伍整体素质。
草原监测特别是地面监测工作量大,是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艰苦性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有效开展。然而目前草原监测经费补助很难完成监测任务,给草原保护工作带来严重的阻碍。要促进草原监测稳步进行,一方面,需要地方财政部门和上级相关部门增进对草原监测工作的关注。另一方面,加大对草原监测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只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形成监测工作合力,形成相互支持、紧密联系、齐心协力才能更好的完成草原监测工作任务,为全力保障草原保护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通过组织草原监测技术培训班,邀请草原相关专家进行技术理论授课,详细讲解监测工作中实操技能知识。特别是各级草原监测技术人员及骨干的培训学习,结合监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并进行实地操作演练。同时积极探索新领域、新课题带动草原监测水平的提升,制定统一的、规范的、科学的监测方法的应用理论,提高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不断更新监测技术水平,从单一向多元转变,逐步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监测,为草原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基础服务。逐步提升草原监测整体技术水平,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又稳又快的发展。
草原监测成果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可以为草原管理政策、草原保护管理机制、草原保护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草原监测工作除了获取不同时间节点的监测图像及数据,还要在草原监测成果的基础上,对草原监测数据进行实地分析和对比研究,借鉴参考以往监测成果数据和报告,充分发掘监测数据的规律和价值,掌握草原生长、发育、繁育、产量等变化趋势,利用监测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草原保护方案。因此,做好草原监测工作,既要对目前草原情况做出客观描述,还要经过反复研究和分析,更要对未来草原情况做出预判。
加大在监测成果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着力为草原建设效益评价、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提供有力科学帮助;特别是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自然资产负债表等草原指标的填报工作,推动监测结果在草原监督管理、草原生态建设效益分析、指导实施草蓄平衡、落实草原承包制、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实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做好部门之间沟通和交流,收集资料、相互学习、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草原预测预警的能力,将草原监测结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监测成果的效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